我的上海 “當當車” 情結
文章來源: 荔枝1002020-06-02 08:54:18

我的上海童年生活裏,有一幕短暫而清晰的景象至今揮之不去:我和舅舅或表哥站在馬路中間凸起的車站上,一輛有軌電車緩慢而笨重地沿軌道駛過來,我們登上去;我和表哥跑到電車前部,去看駕駛員操作。一陣“當當當”,電車就又緩慢而笨重地起程了,向郊外的五角場駛去。

那是上世紀70年代的上半期,我還很小,我們把有軌電車叫做“當當車”。那個年紀的很多事情現在都記不得了,但乘坐電車“郊遊”的事還曆曆在目,以至在我心中形成了一個有軌電車情結。

我舅舅住在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附近。父母經常帶我去他們家玩,我還曾在他家寄宿過幾個月。“郊遊”是舅舅為我和表哥提供的娛樂活動, 我們坐當當車去複旦大學那邊的五角場。

上海的有軌電車係統,最初是在清末光緒年間由英國人創立的,後來法租界也建立了自己的電車公司。有軌電車在新中國仍然沿用,是很重要的市內公共交通工具,一直到1975年才完全拆除,改為無軌電車或汽車。

(上世紀30年代,英租界的電車和印籍警察)

據我媽媽說,南京路上以前也通有軌電車,從外灘到靜安寺,60年代就拆去了,改成無軌電車。

 

七十年代上半期,上海市區所有的有軌電車軌道都已經拆除了,隻剩下虹口公園到五角場那段郊外的9路。

我對五角場和一路的景色都沒什麽記憶了,記得的卻是當當車。它的外部是深綠色的,有兩節。駕駛員站著開車,駕駛盤不是圓形的,而是兩根杆子,左右兩手劃著弧度共同操作。鈴聲是用腳踩出來的,不像汽車喇叭那麽粗糙,而是清脆的金屬鈴的“當當”聲。

有軌電車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慢,可能是受軌道的限製吧,比巴士和無軌電車都慢。永遠是不慌不忙、慢條斯理、穩穩當當。它們好像不很擁擠,沒什麽脫班和遲到的概念,乘客也好像並不急著去哪裏。

那是一個悠慢而簡單的年代。

我們通常在五角場的終點站下車,那時五角場還是鄉下小鎮,我們買些油墩子之類的點心吃,喝汽水,然後再一路坐回到虹口公園,很愉快、很輕鬆、也很好玩的一個ride, 就像迪斯尼樂園裏那種專為年幼孩子設置的遊樂車差不多。

拆除軌道我也隱約記得。表哥帶我走到虹口公園的9路終點站,看見有工人拿著鐵鍬在勞動,軌道已經挖得七零八落。小孩子不懂多愁善感,也沒覺得有什麽可惜。

幾年前上海的浦東張江又有了新的有軌電車,我沒去坐過,這是網圖: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開始懷念消失了的童年事物。對交通工具,我最懷念的就是有軌電車,特別是它的聲響,低聲的“隆隆隆”,加上清脆的“當當當”,由遠而近,再由近而遠。

後來出去旅遊,發現好些歐洲城市都保留了有軌電車。在我的眼裏,它們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旅遊活動,一定要去坐一坐,過一下癮。有軌電車在北美稱作streetcar 或trolley, 在英國和歐陸稱作tram。

下麵的照片是我在各地旅遊時拍的。它們都是當地人的日常交通工具。

意大利米蘭的有軌電車:

英國曼切斯特(Manchester)的有軌電車:

英國布萊克普(Blackpool)的古董車:

香港把有軌電車叫做“叮叮車”,雙層的,拐彎的時候搖搖擺擺,遠遠看去像玩具一樣,可愛極了。

在香港坐雙層有軌電車,爬到頂層,在尾部找個座位,就可以開始篤悠悠地看風景了。從這個角度看香港的街道市井,樂趣無窮。

美國也有少數。新奧爾良的電車係統,是全美國連續運行年數最長的。它的電車都很老,從顏色到形狀,都有些像上海的老電車。

在新奧爾良,有一條線路在我們的酒店大門外經過,酒店內能隱隱地聽見電車駛過時的“隆隆隆”和“當當當”。我們的酒店也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老樓,有一種時光逆轉的特別氣氛。

我們坐著它去新奧爾良的市中心,傍晚還坐它去看花園區的聖誕燈飾:

加拿大也保留了一些。多倫多的有軌電車係統有北美最長的線路,覆蓋麵積最大。

 

多倫多有漂亮的大紅色新車,但我還是喜歡老車,老車的“當當”聲比新車好聽。以前我去多倫多出差,有時會坐一坐Queen Street 的有軌電車:

其實多倫多的老車也不算怎麽老,加拿大埃德蒙頓的當當車才真正算老,還是1900年左右造的古董車,當然都整修過:

以下幾張是我先生去歐洲出差時拍的。芬蘭的赫爾辛基:

葡萄牙的裏斯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