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家怎樣對付美國工人階級
文章來源: 荔枝1002020-05-16 06:39:50

時代變遷,天地翻轉,中國公司登陸美國,投資開廠,中國人當上了“萬惡的資本家“,美國人受剝削、受壓迫,最後工會運動還被中國資本家挫敗。

最近看了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 《美國工廠》,可以說是我第一次在屏幕上接觸到美國的藍領階層,感觸很深。

這部紀錄片沒有政治宣傳和說教,更沒有奪人眼球的呐喊,而是直接從人物的角度,把一個個事件聯係起來,揭示美國的社會現象。影片沒有旁白、解說和任何采訪人,對話和自白完全來自於工廠裏的各式人物,也就是中美工人、管理人員,以及福耀董事長、億萬富翁曹德旺。

2014年,中國福耀公司在俄亥俄州的代頓市(Dayton) 買下了一處棄置的廠房,投資製造汽車玻璃。這個地方原先是通用汽車公司的工廠,關閉後,有幾千人員失業。中西部是美國製造業的心髒,由於近幾十年傳統工業的萎縮,造成當地經濟長期性衰退,大批工人失業,被稱為“鐵鏽地帶”或“夕陽工業地區”。所以,當福耀投資造廠,為城市帶來近千個就業機會,當地政府和民眾都表示歡迎和擁護,不少在通用汽車廠工作20多年的老工人,都充滿希望地回到老廠房上班。

但熱情和希望很快就被蒙上一層陰影。首先是好幾年工廠都賠錢,中方認為美國工人素質差、動作慢、效益不高。接著又很快出現了勞資問題:美國工人抱怨公司強迫他們加班、工作條件差、工作強度過大、管理人員無視安全問題、不尊重工人、不公平待遇 ……

“中國監工隻會走來走去,命令工人做這、做那,你問他為什麽該這樣做,他們都不理你,從來不向你解釋。你做得再好,再賣力,也從來得不到一句鼓勵和稱讚。”

“工作條件很差,工人長時間在高溫下幹活;機器之間離得太近,不符合安全規定;油漆流到下水道裏,汙染飲用水。和他們說了,他們全然不理睬。”

“管理人員對我們沒有起碼的尊重。”

中美工人在一起工作:

工廠的管理基本上被中方人員控製,美國管理人員權力不大,而中國管理者們又是照搬國內的一套做法,在文化、理念和製度方麵,都和美國工人格格不入。中方經理苦笑著承認,美國有很多事情確實和中國不一樣。

美國大企業的工人都習慣有工會來為自己爭取權益,汽車業的工會更是強大。一些老工人都十分懷念以前在通用汽車工作時受到的良好待遇和尊重。福耀廠的美國工人由於和資方無法溝通,投訴和要求得不到重視,就想加入汽車製造業聯合工會。

工會支持者:

公司當然不願意了,影片拍到董事長曹德旺對加入公會的反應:“工會影響工廠效益,如果有工會, 我就關門,不做了!”

中美管理人員開始向工會支持者開戰,他們花錢聘請了一家勞資關係谘詢公司,來說服工人不要加入工會。同時,資方開除了好幾個“製造麻煩”的工會支持者。這場戰鬥的結果是,資方贏了,近60%的工人投票不加入工會,當然其中有不小的一部分是中國工人。同時,廠方為工人的時薪加了2美元,塞住了他們的嘴巴。

這一切是不是都很熟悉?我想起了年輕時在國內讀過的書,控訴萬惡的美國資本主義製度,受剝削壓迫的產業工人,在工會領導下為爭取權益而罷工。那時怎會想到會有這麽一天,剝削者和被剝削者,會完全來一個顛倒?

影片中有幾個對話給我印象頗深:

  • 曹德旺說:“在這裏辦廠,不隻是賺錢,更重要的是要改變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
  • 一位中國管理人員說:“美國人手指粗,動作慢,一直要教,一直要教…… 美國人特別怕熱…… 你還不能管他,一管就說要去找工會。”
  • 美國工人這樣評論中國工人:“他們稱我們‘外國人’,好像這裏是中國,而不是美國。他們不停地幹活,星期天也上班,不願意午休,一心隻想做出更多的玻璃…… ”
  • 幾年來,至少有3000個美國工人離開了,或是開除,或是辭職。“他們不把我們當人“ 。

公司組織一批美國監工去福建的福耀廠參觀,在那裏,中國工人每天早上舉行軍隊式的儀式,立正稍息報數,高唱廠歌,意氣風發,鬥誌昂揚。最後還對著經理,深深鞠一躬。中國的工會和公司坐一條板凳,不是對立的。

一群身上刺滿了紋身、走路鬆鬆垮垮的美國藍領,哪裏見過這種場麵,都看得一愣一愣的。回到美國工廠,也想效仿福建的做法,要求工人站好隊,提起精神聽訓話,但怎麽也做不到,美國人就是不習慣。

影片反映的,不僅有勞資關係、中美的經濟關係、中美之間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而且還揭示了美國勞工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由於製造業日新月異的自動化、標準化,傳統產業工人大規模失業,這種形勢在中西部尤其嚴峻。

據經濟學者們的預測,至2030年,全世界將有3.75億的產業工人失業或轉業。

影片從福耀廠開工一直跟蹤拍攝到2019年。從2018年開始,福耀的美國工廠開始盈利了,目前雇有2200個美國工人,200個中國來的工人。

紀錄片開映後,國內也有不少人看過,激發起一些人的民族自豪感,認為說明了中國工人的優越,中國的日益強大,美國經濟離不開中國的投資。

而我看到的,是中國資本主義和美國勞動人民的衝突,中西文化的衝突,社會觀念的衝突,以及中美經濟的衝突。

這是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如果你能超越政治,從“人”的角度去看它,這部紀錄片就達到了它的拍攝目的。

我推薦這部紀錄片,因為它不是先入為主,帶著偏見和宣傳目的去記錄,而是讓故事自然而然地展開。它不是非黑即白,沒有強說誰對誰錯,而是用旁觀者的眼光去觀察這家美國工廠,拍攝出一幅幅既普通日常,又激動人心的畫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