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回家,我差點當了一個無奈的囧媽
文章來源: 荔枝1002020-04-27 06:18:47

孩子長大了,去遠方的大學讀書生活;暑假裏實習、打工、交朋友,也是忙忙碌碌的,人影不見一個。

居家隔離開始,她們一前一後地回家了。我們在家工作、上課,從早到晚不出大門一步。家裏又熱鬧起來,每人占據一間房間,四台電腦整天“嗡嗡”地運作,有時兩、三個視頻會議同時進行,還真有不少辦公的氣氛。

我也做好了思想準備:要乘此機會好好地再當一回媽媽,彌補自己過去一年空巢的失落。

她們回家的最先幾天,我都不知自己該往哪裏使勁才好。我自己也居家上班,但工作量不大,且沒有固定的時間表。於是,一日三餐,茶點咖啡,問寒問暖,事事關心,事事提醒,事事想幫著做,還不斷為她們的工作學習“出主意”,聽見她們“嗯”“嗯”的敷衍答複,心裏還很不滿意呢!

一天夜裏醒來,計劃著家裏第二天要為女兒們做的事,突然領悟到,自己是不是管得太多了,弄不好已經成了個讓孩子不耐煩的媽?她們沒這樣表示,但這不等於心裏沒這麽想。

今年國內出了一部喜劇片《囧媽》,是一個有關當代母子關係的故事,其中對那個無奈母親和無奈兒子的描繪,正是我不願意出現在自己生活中的狀況。

實際上,女兒們在離家前就是很獨立的孩子,有自己的主張,也善於照顧自己。離家上學後,除了第一年住校舍,以後都是自己租房住,有了獨立生活經驗,學會了和室友相處,和各式陌生人打交道,裏裏外外的生活問題都自己解決。我也很為她們的能幹感到自豪。

現在,雖然和以前一樣又生活在一個屋頂下了,但她們已經不是高中生,而是完完全全的成年人了。無論我怎麽一廂情願,她們都不會再回到兒童時代,她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地依賴我。而我,也不應該像漿糊那樣粘著她們。

我們大多數中國媽媽,從孩子出生起就竭盡全力為他們付出,我們自己的需求可以完全放棄,直到子女成年,還要催婚、催生,為他們買房子、帶孩子。如果子女不夠出息,也是我們的錯。

同時,父母理所當然地參與、幹預,甚至控製他們的生活。有時候,本來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的親情,反而變成了一種情感上的互相殘殺。

父母管得太多,把自己的人生與孩子捆綁,而子女也覺得自己的人生是為了達到父母的期望,讓父母滿意。父母和成年子女之間互相糾纏,沒有各自的獨立。

在我的心裏,也許子女是永遠沒長大的孩子,但在生活中,我一定要逼迫自己承認,她們確實是長大了。

父母和成年子女之間的界限感,是家庭親情的必要條件。這是我在半夜三更得出的結論。

居家隔離近一個月過去了,現在我時時注意,和女兒們保持一定的距離感。我不抱怨她們的作息時間,她們想吃什麽,我不會去幹涉她們的營養選擇。她們自己洗衣,我平時不進她們的房間;既然她們住在家裏,我期待她們幫我做一些家務,但不會去嘮叨;

每天我認真做一頓晚飯,大家圍桌熱熱鬧鬧地吃。我每周一次從超市買回他們喜歡的食品,冰箱裏放滿了簡單易做的食材,但她們張羅自己的早餐和午餐;

我關心,但不會去追問和審視她們的工作、學習和交往的朋友。

我學會了敲邊鼓,眼開眼閉,一切適可而止。

疫情還沒有得到控製,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會複工、複學,很可能我們和女兒們還會在一個屋頂下生活好幾個月。在這期間,全家人大門不出,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作為成年人,她們知道對自己、對家庭擔當起一定的責任。同時,我也不想做一個管頭管腦、讓人厭煩的媽媽。

我想,隻有這樣,將來她們才會更願意回家,我們也就能更多地享受健康的親情關係。

* * * * *

家裏的幾種早春開花的球莖植物:

Crocus (中文到底是藏紅花還是番紅花?)

Muscari (風信子):

Daffodils (室內種的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