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的曆史笑料(暫完)宗教和迷信
文章來源: 荔枝1002017-09-29 08:09:46

下星期要出門開會,三步並作兩步,把這些筆記寫完。這才是張鳴《曆史的壞脾氣》一書的四分之一,先記下來當背景材料。旅行路上繼續把書讀完。

大家過個好周末!

(五)人才標準

王懷慶,北洋直係將軍。他有一個獨特的招兵標準,那就是一律招收偏僻鄉村的農民。不要城鎮居民,不要讀過書的,隻要腳上有糞、手上有繭的鄉民,而且還要挑選脾氣老實的。為什麽?因為這些鄉民容易管,聽話,可以任意打罵。據說,如果軍隊中有誰受到王懷慶的無故打罵,過後就會有戰友請他喝酒吃飯,因為此人很可能第二天就會升官。

軍閥時期到處有倒戈和背叛的情況,隻有王懷慶的軍隊穩固如山。但這樣的軍隊隻能替人看門,打仗是不行的。 可見,如果單純追求穩定可靠,任何事物都不能發展和前進,這樣的人也是缺乏遠見,幹不出大事來的。

 

(六)一支佛軍

中國人比較講實惠。我認識一位華人老伯,到了美國後就加入了華人基督教會,積極參加活動。但他的臥室裏供著佛,經常是上午去了教堂禮拜,下午就點起香來拜佛。他說所有的神都要重視,你不能證明它們不存在,所以都要敬仰,以防萬一。這樣的實用主義者我認識不止一個。

上世紀早期,基督教和西方思想在中國得到快速發展和傳播,減弱了佛教的勢力影響。但到了20-30年代,時勢動蕩,未來難測,人們特別需要上天的保佑,就又回到自己熟悉的宗教上來。佛教重光再現,尤其是那些靠打打殺殺起家的軍人武夫,突然又對佛教大感興趣,求做官、求升遷、求發財、求保命,效果如何不去管它,先拜起來再說。

這個現象體現在愛打仗的湖南,就有了“鬥佛法”。二十年代初,湖南督軍趙恒惕注意到湘南的唐生智在招兵買馬、擴大實力,心裏不免著急。但又不能直接派兵去打,於是高價請來個喇嘛,在長沙舉行大光明法會。同時,以造福於全湖南人民為口號,收買人心,去拉攏省內信佛的軍人。

於是唐生智就采取“鬥法”的手段。他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軍隊人心渙散,被大法會拉攏過去。唐有個顧姓好友,是個佛教密宗居士,在湖南很有名氣。兩人策劃,幹脆命令他的所有兵士全體受戒,變成一支“佛軍”。唐、顧兩個,一個營一個營地走訪,所到之處,全體官兵身披袈裟,合十頂禮。唐生智演講佛教真義 -- 清淨、慈悲、忠義。對軍人來說,當然忠義是最重要的一項。

這樣授戒宣傳的結果是,唐生智的軍隊增強了凝聚力,用今天的詞語來說,就是提高了團隊精神。

至於慈悲,該殺人的時候還得殺人,誰讓他們當了兵呢。

 

(七)民脂民膏

曆史一再一再地重複:

清末民初是個傳統意識形態墜落,而新的意識形態還沒有建立的年月。不擇手段地弄錢,成為很多政界人物唯一的選擇,也是他們心理最後的依靠 ….. 有了錢,就趕緊存到租界的外國銀行。他們看不到中國的前途,也不想為國家做點什麽好事。他們的所作所為,全都是在準備後事,一旦國家奔潰,就可以逃到租界或外國。

 

(八)參謀長是個神仙

民國時,各種黑組織公開化,不少秘密宗教紛紛登台。四川有個劉神仙,打卦占卜、氣功治病都有兩下子,名氣不小。他建立了一個“孔孟教”,四川軍閥劉湘是他的大粉絲之一。

劉湘此時已經是四川大王,入教後,劉神仙就成了他的軍師。也許是他真的有神術,也許是他聰明、閱曆豐富,也許是他門徒多、信息靈,總之他的預測總是很靈驗,八九不離十,讓劉湘打了好幾次的勝仗。於是劉神仙幹脆直接插手軍事要務,把預測當軍令,出發要良辰,進攻要吉日,行軍路線要遵從他的“大吉”方向。但畢竟對軍事一竅不通,圍剿川陝紅軍大敗,終於被迫辭職。

因他看不懂軍事地圖,竟然設計了一條吉利的行軍路線,把隊伍領到了懸崖絕路上。

(..... 暫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