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帶給我的無窮快樂
文章來源: 荔枝1002016-05-31 08:03:25

獨處的時光,教會了我許許多多。

小學裏有那麽一、兩年,父母因為工作忙,不放心平時我一人在家,白天把我托付給住同一幢房子的鄰居阿姨照管,在她們家吃午飯,直到傍晚他們下班回家。鄰家阿姨十分認真負責,她生怕我在外麵貪玩,弄髒、弄傷了自己,因此看管得很緊,放學後就不讓我出門,找上門來的同學也一律拒絕在外。

於是就有了我的孤獨日子。

我家裏有很多書,大人的書,小孩的書,小說、畫冊、科普,都有,當然還有父母給我買的很多連環畫。沒人和我玩,就隻能和書作伴。

有些書讀了一遍又一遍,都能背出來了;有些書每天去翻翻,專找圖畫或對話看。記得有幾本“禁書”,父親鎖在抽屜裏的,覺得很神秘,因為家裏就這隻抽屜是上鎖的,它們和銀行存折、各種身份證放在一起。後來終於看到了,不過是一些曆史書、半文言的小說、民國作家的散文集,沒什麽值得敬畏的。

讀了這許多書,雖然大多不甚了了,卻也有了模仿的願望。學校裏的作文要切題、要按照老師的意思寫,沒什麽意思,我喜歡自己編寫故事。父母的空白工作手冊,我寫了一本又一本,有對話、有情節、有衝突。還特別鍾愛那種悲劇性的結尾,自己感動自己。

還寫抒情詩,用一些書裏看到的花俏華麗的形容詞和排比句,每段裏都有“啊 ……!”

書看過了,故事也寫過了,父母還沒回家,還有什麽可以自娛的呢?家裏有玩具,但要和別的孩子一起玩才有意思,一個人也玩不起來。那就看風景吧。

那時我家住的是那種西式弄堂,也叫花園弄堂的。我們的北窗麵對前弄堂,白天很安靜,家家門口種著夾竹桃、玉蘭樹、矮冬青,還有盆盆罐罐裏的各種花草。向上看,可以看到天上遊動的雲;向下看,有鄰家的貓咪在那裏跟蹤麻雀。

對著後弄堂的南窗更有意思,它框著一幅豐富多彩的市井圖。陽光下有衣衫被單在那裏隨風飄蕩;曬台上掛著鄰家大媽剛做的臘肉和醃魚;弄堂裏有小女孩在跳橡皮筋,有小男孩在噴自製的水槍。家家戶戶的廚房都在那邊,窗開著的時候,煎帶魚、炸排骨、炒雞蛋,混合著蔥、薑、料酒的香味, 逐一飄進房間。

當自行車的鈴聲密集起來,鄰居間的寒暄聲熱鬧起來,我就知道爸爸媽媽就要到家了。天色漸晚,西邊的落日斜斜地照在牆壁上,我孤獨的下午也就結束了。

*****

這樣的情景延續了兩年不到,之後我就和別的女孩一樣,過起了嘰嘰喳喳、忙忙碌碌的紮堆日子。長大後把這一段寂寞日子告訴別人,就有人說,那很殘酷啊,你不覺得缺失了童年時代裏寶貴的兩年?

我想想,那時並不覺得特別痛苦,說不定還得感謝鄰居阿姨,因為我就是在那一年裏學會了獨處,不是忍受獨處,而是享受獨處。在那些每天的三、四個小時裏,我還養成了讀書的習慣,觀察細節的習慣,做白日夢的習慣。

有人問我,你對童年或青年的事情,怎麽記得那麽清楚?

我說,首先是因為當時觀察得仔細。觀察過後經常細細回味,常和家人朋友一起回憶,或者用文字描述下來,都是記性好的因素。

無論細心觀察,還是事後品味,還是寫字記錄,都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而獨處,就給了我這樣一個和自己說話的機會。

每個人都需要有這樣的時間,來整理、歸納、消化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受。

喜歡時時刻刻熱鬧紅火的人,實在不能理解獨處和安靜的美好。網絡是個好地方,因為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來選擇何時熱鬧、何時安靜。

學會獨處,享受獨處,給自己留一點和內心對話的空間和時間;彎腰看看身邊的小小花草,傾耳聽聽窗外的細細雨聲,一杯茶、一本書、一盆花、一隻貓,即使是一小時的寧靜,也可以給你帶來悠長而自足的快樂。

最近院子裏開過的幾種花 … …前院的紫丁香:

沙櫻 (Sandcherry):

後院的一種野芝麻屬植物 (Lam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