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美 不說精致
文章來源: 閻立華2016-09-25 06:30:26

我承認,”要粗糙,不要精致“是抬杠,是找抽,是矯枉過正。

 

精致,自有妙處。其核心,是美。精致中有美,粗糲中也有美。

 

女人愛打扮,出門前花上兩小時,描眉塗腮,換鞋配衣,小心思轉了九九八十一個彎,終於精致了。搔首弄姿,自拍顯擺,蠻好的。

 

但從男人的視角,這兩小時花得冤啊。能不能,半小時健身塑型,半小時舞蹈調姿,半小時音樂養心,半小時書本補腦?這樣的拚盤,樣樣都不精致,可從內到外都順了,人的感覺一對,5分鍾就能找好衣服,還是適合自己的最美。

 

村上春樹在“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中,說到一個西伯利亞癔症:那裏太陽高懸,土地遼闊,農民日複一日,侍弄莊稼,一成不變,東南西北,能看到的都是地平線;直到一天,他突然心有所動,放下農具,朝著一個方向狂奔,直到累死。

 

這個故事可以有多種解讀。其中一說:有規律可預期的行為不是美,是趨向死亡的無用功。每天精致10分鍾,就是想規律化,會扼殺美。一天24小時,都可能蹦出美,等著開放的心靈去捕獲,但具體到哪個時間點以什麽方式,美會與你心合,卻不可預測。唯能可做的,多元化心靈,敏銳化感知,讓自己與美等高。

 

精致和粗糙中都有美,而且有可能,粗糙的美層次更高。印象派之前,一幅畫能費時數月,技巧用其極,細節竭其盡,功夫並不白費,畫的每個局部都耐看。梵高一天完成一幅,不可能精致,但直擊人心的整體撞打力,一點都不差,如果不是更好。

 

每種藝術形式在最初誕生時,往往粗糙,形式和表現簡單,但奇怪的是,最好的作品往往就在這個最粗糙的階段。王羲之寫蘭亭集,隻是那天酒喝高了,天也不錯,人不礙眼,提筆而就。酒醒之後,再想精雕,卻不能超越。更別說後世千年曆代天才費時無數窮極一生所盡的,仍隻是望其項背。

 

扯遠了。歸納總結:美在無意間,全靠心和悟;刻意的精致,與美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