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憂鬱症,寫寫我的經曆/經驗
文章來源: 喜愛心2015-03-25 19:18:21
去年美國著名演員羅賓 威廉姆因憂鬱症自殺的消息引起很大的觸動。不僅僅因為他是個有著卓越成就的藝術家,而且他一直就是給人正麵積極和樂觀的形象。憂鬱症的話題也是經常在北美BBS網站上經常看到。這裏我拋磚引玉,希望對正在經曆憂鬱症的同胞或者是受影響的家人給一些自己的經驗。
患憂鬱症的是我老公,那是多年前的事情了。
我和老公是大學認識相戀的。老公是個十分樂觀陽光積極的人,我們在出國前一起從大學畢業,來到美國讀書/找工作,經曆的和所有留學生一樣。我先畢業,找到工作,LG就轉到了和我工作地點1個小時的學校繼續讀。 我們從來沒有兩地過,像所有的年輕夫妻一樣,我們也有過爭吵的日子,但總體而言生活的很幸福開心。那個時候,不是沒有困難,我在工作中,他在學校都受到過這樣那樣被美國人的排斥或者歧視,但我們都沒有當回事,感覺生活是有希望的。特別是在老公讀書最後一年的時候,我懷上了小寶寶,而寶寶出生的時間就是在LG畢業後的一周。那個時候,LG已經在附近找到了工作。好像一切都是那般的順利美好。
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
一個是我父母從國內過來幫我們帶寶寶。期間很多的細節不一一闡述,總結起來就是父母之間本來就有很深的矛盾,而美國單調的生活以及忙碌的照顧寶寶的工作上使父母之間矛盾進一步擴大。我們忙亂的生活加上不懂事的父母的激化,十分痛苦。當時寶寶還很小(3個月),父母就開始先後不停地鬧著要回去,而且不停地變換計劃。單單是改機票就有8次,常常是今天要回去,改了票,過了幾天又說願意留下。當時我們是住在出租房裏,那種2BD的。父親說如果我們改善一下住宿條件就留下。然後,我和LG就每個周末到處開始看房子,最後決定拿出所有的積蓄付首期買個HOUSE。記得我們簽了買房合同後的一周,母親就說自己身體不行必須要回去了。當時我們已經心力交瘁,再也不挽留。這樣在寶寶4個月的時候,我們送走了父母。自己麵對一個貸了款的房子(我們的SAVING已經沒有錢了), 我和LG兩個沒有工作假期的人(我當時為了多給寶寶進行母乳喂養,把能請的假都請了,而LG剛開始工作也沒有什麽假);一個剛滿100天的寶寶。
這件事情,對我和LG的衝擊很大。雖然我們也不是沒有過生活閱曆的人,但以前對親人,特別是父母的承諾,是完全信任,甚至是很依賴的。當時我們的計劃就是父母能在美國幫忙至少6個月,甚至一年。這也是父母來美國之前和我們信誓旦旦說的:你們的寶寶當然是我們來帶!父母和我們都低估了帶孩子的艱辛,以及三代同堂的混亂生活和矛盾。
 
第二件事情是關於工作。
LG的公司是個家族企業管理的小公司,裏麵坐辦公室的都是白人,而生產線上有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的人。公司裏的白人十分的保守。 大家在美國呆久了就知道,白人的優越感是骨子裏的。而越是那種沒有見過世麵的白人,這種感覺越是強烈。不幸的是,LG的公司裏就是這樣的情況。當時美國的經濟已經開始走下坡,能有公司SPONSOR H1 都很不容易,所以LG還是盡量希望自己能適應。但事實證明,強迫自己完全沒有必要。任何會傷害都自己身心的事情都是不值得的。
當時寶寶在DAYCARE不停的生病,原本白白胖胖,漂漂亮亮的寶寶變得幹幹瘦瘦的。因為沒有假期,最後我選擇將寶寶送到自己美國同事的STAY – HOME 姐姐家來帶. 這個美國保姆住來我公司附近,但是離我們的家有近45分鍾的路。當時,我每天很早就起來,和老公一起將寶寶喂飽/換好DIAPER,我再小心翼翼的帶著寶寶開車上班。我走的路都是那種鄉間小路,特別是到了冬天,掃雪車不會很快的清理這種小路,我基本都是膽戰心驚地帶著寶寶去那個美國保姆家。
同時,LG在盡量適應那個小公司的氛圍。 現在想來,憂鬱症的開始就是在做與自己性格/感覺不符合的事情。做長了,人的MENTAL就會有問題。而人為什麽會和自己過不去呢,就是因為看重了比自己更重要的東西。有些東西,確實是比個人重要,比如家庭/孩子,但也要看值不值。畢竟,如果自己都沒有了,那家庭和孩子又怎麽辦呢?
後來大概工作了1年多,因為實在不喜歡那個地方,LG把工作辭去了,在家帶寶寶並重新找工作。 但同時,LG對美國當地也十分的灰心失望。他的道理是來美國自己工作受氣,而孩子也得不到照顧,有什麽意思呢?
上麵的兩件事情讓LG對人性人心感到失望。一個是我父母不負責任的變卦使得我們原來的生活發生改變,另一個就是身處保守白人公司中遭受的不平等。
再回頭看,還是因為當時的LG太年輕,生活閱曆城府欠缺。對人性抱有太多的幻想。
後來LG開始疑神疑鬼,告訴我說原先公司的人想陷害他;有時候出去,偶然碰到的人,他會懷疑是公司的人安排的。 甚至懷疑那些從我們家附近走過的美國大媽們也是有所安排的。最要命的一次,他帶寶寶去圖書館,回來後和我說,好奇怪,我一進去就有很多美國小孩跑過來看我。最後還認為是美國政府在監控我們,可能陷害我們。
那個時候,我覺得他真的是有問題。但往往身在其中的人是不會承認的。我也讓LG去看了心理醫生。 看過兩次,醫生覺得他口吃清晰, 思維也沒有問題。同時醫生也同意在那個封閉的北方城市,歧視保守是很嚴重的。所以也沒有什麽結論.
在這個過程中,我在工作掙錢掙身份。LG是個稱職的爸爸,把寶寶帶回白白胖胖的樣子,做在家爸爸該做的事情,割草,一日三餐等。
但是,我們還是經常因為他的無端的懷疑而爭吵。最嚴重的,我說過:我們都是成人了,分了就分了,也可以自己過,但你讓孩子怎麽辦?你要讓她在成長因為一個有精神問題的父親,而被其他孩子嘲笑的世界嗎,你對得起這個孩子嗎?還有就是:如果有人來害我們,那麽就鬥膽來吧,我們有什麽價值值得一個公司甚至國家來與我們作對?如果你想回國,分分鍾都可以回去,不用天天來抱怨,因為這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我知道,說對於有問題的人,應該耐心開導什麽的。但是,身處那種環境中,除了傷心,你還有氣憤和失望。作為一個正常人,一定要把這種情緒給發泄出來。後來LG也說過,我說的那個關於孩子怎麽辦的話對他的衝擊最大。LG是個很愛孩子的人。為了能慢慢擺脫這種負麵情緒的影響,一有空,我們就去各種公園,COMMUNITY CENTER,LG開始特意的去和他覺得是“派來監督“他的人打招呼。同時,對LG最大的幫助要屬音樂。以前他就是一個很熱愛唱歌的人。我們當時買了KARAOKI,開始經常在家裏唱歌。音樂開始慢慢撫平LG內心的掙紮。而且,在家裏呆了一年半後,LG又回到職場,找到自己專業的工作。而他上麵的很多症狀也慢慢消失。
對於這一段日子,我和LG還經常談起。他承認自己當時就是得了憂鬱症。我真的很能理解那些深陷憂鬱困擾的人,特別是如果他們身邊沒有人可以訴說和扶正。LG的憂鬱症有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但他本質是個很樂觀並有責任感的人,同時我們的生活相對單純,還有孩子的牽絆。很多時候,即使他自己想放棄也不容易。這種人的性格往往十分細膩敏感,但做事卻不果斷和狠心。同時,LG對人性裏的本質還是認識得不夠清晰。
西方人對人性的認識是很深刻的。基督教裏對性本惡的定義可以說明這一點。正是建立在這種基礎上,西方人的人際交往生活方式是以個人為主而設定的。任何事情,自己/家庭第一是西方文化的堅實原則。就人性而言,東西方沒有任何的區別,區別在於對人性的詮釋和認知。正是由於西方文化對人性惡的深刻理解,才有西方毫不留情麵的規矩製度,才有自己為自己生活負責的看似冷漠的社交格局,而同時家庭第一的文化 (除了家庭,還有誰會陪你共同麵對人生旅途呢?)
在後來的人生中,我們不是沒有遇到困難。同樣的情況也出現過, 麵臨過。 真正能夠化解內心憂鬱的最終還是自己內心的堅強。放棄是多麽容易的一個選擇,抱怨又是多麽簡單的推辭,但這些都不能幫助我們自己的人生前進,而是加速通往往低穀的旅程。如果你還愛自己,愛自己身邊的那個他/她,愛笑顏如花的孩子和自己的家庭,唯一的選擇就是自己往前走,麵對無論是什麽樣的風雨雷暴。
最後,如果你覺得自己,或者身邊的親人/朋友有憂鬱症。我的建議是:
·         運動:選擇一項適合和喜歡的運動,並堅持下來。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基礎;
·         音樂/電影: 聽,唱,看,給內心一個安撫修養;
·         與最親的人溝通:一定要是能理解自己並且親近的人,最好是伴侶,兄弟姐妹等親人。他們對你了解最深,並且利益一致。不是說好朋友不可以,而是這個世界上能站在你的角度長期為你考慮的朋友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也不相信會存在。
·         讓自己忙起來/讓患憂鬱症的親人忙起來:忙碌會減輕無謂的遐想和空虛;
·         最重要的一點:要明白這個世界沒有免費的東西,任何困擾你的,也帶給了你想要的。人生就是取舍。很多時候,憂鬱的人是因為既無法勇敢拋棄自己厭惡的東西,又沒有勇氣去重新開始新的旅途。 在我們的例子裏,自己要了孩子當然就必須承擔撫養孩子的重任,哪怕辭去工作,但我們是又想養的輕鬆,又想擁有工作,那當然就是必須依靠上一輩。當發現無法依靠的時候,又沒有好的應急計劃來安排; 另外,既然要呆在美國,就必須工作/簽證/綠卡,而如果無法適應這裏,就應該看自己是否應該回國,而回國後存在的問題,自己又是否可以適應回國後的問題呢?問題不會因為你的逃避,轉換空間而消失,隻是以不同的形式在出現。活明白了的人,是智者,看得到自己的需要,評估得了自己的能力,而且能安然的接受和回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