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達倫(Evan Low)為什麽不替華裔說話?
文章來源: 維立2020-07-13 10:11:19
- 1 -
 
加州眾議院以壓倒多數通過ACA5,推翻209法案的提案(Proposition 16)將出現在11月的選票上,想在加州恢複平權的人離自己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在加州眾議院的投票中,讓華人圈最義憤填膺的,莫過於議員羅達倫。羅達倫不但對ACA5投了讚成票,而且發表了一番聲情並茂的演說。雖然法案發起人從來沒有征求華裔議員的意見,把華裔議員完全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雖然在他收到的關於ACA5的郵件中,反對的有3900封,支持的隻有100封左右,他還是決定投讚成票。
 
這段講話的視頻在微信上瘋傳,對羅達倫喊打之聲不絕於耳。羅達倫儼然成了華裔社區人民公敵第一號。
 
為什麽羅達倫要支持ACA5?從善意的角度推測,他是為了公平正義和自己的良心。這也是他在演說中給出的理由;從惡意的角度推測,則是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為了以後在推崇平權的民主黨內扶搖直上。後麵這一條意見占壓倒多數,是微信華人社區的主要看法。
 
但這裏有一個矛盾之處。如果他的選民以將近40比1的比例反對該法案,他卻冒天下之大不韙,逆流而上,置選民的願望於不顧,雖然暫時在某些圈子裏出了點風頭,但下次選舉(就在今年11月)一定落敗。連連任都選不上,還談什麽政治前途和野心?倒是跟政治自殺更像。
 
所以,在網上亂傳那些痛罵他的帖子沒什麽意思,有必要對這件事仔細分析一下。
 
- 2 -
 
首先了解一下羅達倫這個人。羅達倫的選區是包括聖荷西以及周邊若幹小城的矽穀中心地區,共有四十多萬居民。我恰好居住在這個區,羅達倫是我在加州眾議院的代表。部分因為這個原因,我這些年跟他有過幾次近距離接觸。
 
第一次見到羅達倫是在一場江俊輝競選州長的小型籌款會上。羅達倫簡單講了幾句話,鼓動大家在社交媒體上挺江。他一邊講一邊用手機示範,親和力很強,非常風趣。
 
後來我又在一場亞太美國人領導學會(Asian Pacific American Leadership Institute)的晚宴上聽羅達倫講話,同樣風趣幽默,營造出非常熱烈的現場氣氛。
 
但最有意思的,是今年二月參加羅達倫在坎貝爾市(Campbell)一家咖啡館舉行的“社區咖啡”(community coffee)活動。
 
去年年底,我加入了非黨派公民組織“女性選民同盟”(League of Women Voters)聖塔克拉拉西南分部。同盟有一個傳統,每年春天要采訪當地立法人員了解他們的政見。我們分部的采訪對象是羅達倫,我也是采訪小組的一員。
 
但我們遇到了棘手的問題:采訪時間約不上。羅達倫是忙人,估計對這個采訪也不重視,給他的辦公室打了無數電話都杳無音訊。這時我們聽說下周有“社區咖啡”。我們決定去咖啡館直接跟羅達倫本人約時間見麵。
 
原以為“社區咖啡”是羅達倫發表一場演講,再回答幾個問題。結果不是那麽回事。社區咖啡更像大學答疑:羅達倫是“教授”,有問題跟他談的選民則是“學生”。每個學生都領個號,然後按順序一個一個跟他談話。
 
我們去得早,我拿到6號,我的同事拿到2號。我還在排隊,同事已經跟羅達倫談完,羅達倫已經同意跟我們見麵。輪到我時,我們此行的目的已經達成,所以我老實告訴羅達倫,我和2號是一夥的,她是主力,我是後備。羅達倫大笑起來,告訴我問題已經解決,並承諾以後每年二月都排出時間跟我們見麵。
 
但難得有機會跟議員麵對麵談話,我還是跟他講了幾件關心的事。一件是越來越嚴重的疫情會不會對我們社區有影響,一件是社區治安越來越差,我自己的車窗不久前就被砸。羅達倫對這些問題都有回答,但我因為已經大功告成有些心不在焉,對他講的話並沒有深究或繼續發問。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民選官員幫選民解決問題的活動。雖然我們另有目的,但確實也開了眼界。一整個下午羅達倫坐在桌旁跟選民聊天,時而談笑風生,時而頻頻點頭。那間咖啡館我平時去過,地方雖大,稀稀落落沒幾個人。但那天下午店裏擠得滿滿的,大家都在等著跟羅達倫說話。
 
順便交代一句,一周後我們在羅達倫的辦公室采訪了他。我們的問題都是關於主要立法議題,他回答起來駕輕就熟。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在談到矽穀房價時,羅達倫說起的個人經曆。他說他至今和當消防隊員的哥哥合租一套公寓,買房子對他們來說完全不可想象。
 
- 3 -
 
扯這麽遠,無非想說憑著跟羅達倫有限的接觸,對他印象是不錯的。他是個極受歡迎的議員;他風趣幽默,有個人魅力,貌似前途會很遠大;另外我感覺他對自己的華裔身份相當認同。我幾次見到他,都是在亞裔社區的活動上。每次華裔競選公職他都鼎力支持,當年力挺江俊輝,而不是跟江俊輝競爭的民主黨內更有實力的紐森,不久前楊安澤選總統他也是競選共同主席之一。
 
那麽為什麽他對ACA5投讚成票呢?一個政客如何投票,應該是個人理念和政治算計的綜合結果。羅達倫23歲當坎貝爾市議員,26歲當市長,31歲當議員,已經有14年從政經驗。他知道自己選區有多少華人,他對一些華人激烈反對ACA5的態度也了解。他之所以讚成ACA5,除了這符合他的理念外,肯定也沒有傻乎乎地一點不算賬。
 
但算賬的結果是,這3900封反對信,沒什麽份量。
 
在我們這個時代,送一封電郵是最容易的事情。人家給你一份稿件,一個電郵地址,隻要複製、黏貼、發送三個動作,三秒鍾就可以搞定。
 
這跟在微信圈裏轉貼文章,或者在請願書上簽名,是類似的。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所以也最廉價。
 
不是說送信不好,表達自己的意見總比不表達要好。但世界上的事情,如果不需要付出,基本上不會給你帶來什麽。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如果你的勞動是三秒鍾的複製黏貼,不要對這份勞動的收獲抱太高期望。
 
唯一的例外是投票。其實要認認真真投票,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研究選票內容。但如果你想偷懶,隻在總統候選人一個選項後麵做選擇,其餘選項全部放棄,還是很省事的,雖然我對這種做法並不推薦。
 
那麽這3900封電郵有多少來自有投票權的選民?這些選民的投票率有多高?它們背後代表多少張11月的反對票?是不是能將羅達倫拉下馬?我相信他根據曆年的投票記錄考慮過這個問題。一個參考數據是,在2018年的大選中,羅達倫拿到13萬張選票,他的對手拿到5萬張選票。
 
- 4 -
 
近年美國華人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有很大提高。但華人關心政治有一個特點,就是急功近利。我們關心的領域狹窄,平權、亞裔細分等影響孩子教育的話題可以吸引很多人參與,其他話題則未必;我們愛臨時抱佛腳,一有影響孩子們上大學的法案就群情激憤,平時則對建設社區沒什麽興趣。
 
雖然為自己爭取權益理所應當,但對社會生活的參與不能局限在為自己爭權益的場合,這樣的參政方法樣子比較難看。尤其在今天因為國家利益之爭而對華人不利的環境中,顯得特別自私,很容易讓人反感。
 
即使爭權益,也不能事到臨頭才緊急動員。要做成一件事,尤其是一件艱難的事,要有長期的投入。其實對政治的關心不一定是參與黨派之爭,更重要的是了解一個公民社會如何運行,學習憲法,了解製度設計的原理,參加無黨派的、旨在推動民主製度正常運行的溫和的、草根的公民組織,建立與社區的良好互動。
 
當然要指望政客關鍵時刻替你說話,也要通過捐款、對話的方式,跟政客建立關係。
 
金錢政治雖然是美國政治的一個陰暗麵,但也是現實。有錢能使鬼推磨。支持一個候選人,嘴上說說容易,拿出真金白銀來支持才有份量。
 
根據投票信息網站https://www.votersedge.org,羅達倫在目前這個競選周期籌得的款項是$1,214,742。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來自華裔,又有多少來自反對ACA5的這一部分華裔。但每個人都知道,在他籌得的款項中有沒有自己的一份。
 
- 5 -
 
最後再說說華裔社區應該對華裔政客抱怎樣的期望。
 
有人說華裔政客特別熱衷於迫害華裔,靠出賣華裔換取晉身之階,這個說法比較奇怪。華裔哪有那麽了不起,能成為人家青雲直上的台階?踩華裔一腳可以向誰討賞?頂多沒有成為團結對象罷了。有這種想法是宮鬥劇看太多,有點受迫害妄想症的先兆。
 
但這種想法之所以在華人社區有市場,主要是華裔社區對華裔政客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華裔在美國一直是弱勢民族,望穿秋水地盼望有替自己說話的人,就像剛到美國,在街上看見一個華人,就熱情地迎上去打招呼,並期待他的熱情回報一樣。
 
但華裔政客不一定熱情回報我們,成為我們心目中的代表。華人社區並不是鐵板一塊,即使微信中鋪天蓋地都是ACA5,也不表明華人社區隻關心這件事。代表華人本身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
 
政客不可能代表所有選民。即使川普這種人,也隻能當罷民主黨再當共和黨,卻不能同時參加兩黨。要為一部分人出頭,尤其是以得罪另一部分人為代價時,是要三思而行的。這部分人選票夠不夠?這部分人的政治影響力如何?當政客為一部分人說話被其他政客攻擊時,這些選民是不是會大膽站出來支持他?如果站出來,是不是有足夠響亮的聲音占領道德高地?
 
政客和基本盤之間的信任是漸漸建立起來的。基本盤越有戰鬥力,政客就越願意與他們結盟;而政客越願意為他們說話,他們對政客的支持就越堅定。華人並不因為同文同種就自動成為華裔政客的基本盤。雖然這幾年我們有政治覺醒的勢頭,畢竟年頭還淺,做法也很幼稚,遠遠沒成氣候。要任何一個政客,華裔與否,鐵心為華人出頭,都不切實際。
 
在公司經常聽到華裔員工抱怨華裔老板不照顧自己,也是同樣道理。老板和員工之間的忠誠是相互的。一個自認為優秀的員工,自然希望老板賞識自己,在與其他部門和其他員工有利益衝突時站在自己一邊。但好員工不是埋頭把活兒幹好就夠了,還要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老板衝鋒陷陣,危難之時不離不棄。
 
華裔選民對華裔政客的抱怨,和華裔員工對華裔老板的抱怨,性質差不多。不能全怪人家,自己確實沒有做好準備。美國是個講實力的地方。實力夠了,不僅華裔政客會為我們說話,其他不是華人的政客也會蜂擁而至,搶著為我們說話。
 
但在目前,華裔政客越成功,視野就越開闊,就必須麵對更多選民,建立更廣泛的聯盟,爭取更大政治舞台,而我們華人也就越沒有了用自己族裔的獨特價值觀來綁架他們的可能性。
 
但這也不一定全是壞事。每一個華裔政客的成功,都是一個拓展華裔在美國擁有的狹小生存空間的過程。他們走得越遠,知名度越高,華裔,尤其是我們的下一代,擁有的發展空間就越廣闊。這也是我們必須承認的事情的另一麵。
 
 

——— 長按/掃描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