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 《摽有梅》
文章來源: cxyz2022-11-20 06:09:25

摽有梅

佚名 先秦【詩經•召南】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說起詩經,我的第一印象是語言的平白簡潔,文辭的生動優美,和強烈的畫麵感。還有它風流自然的音樂性,多為四言詩,雙聲疊韻,重章複唱,錯落有致,律動十足。說其語言平白,是說通俗易懂,當然對於兩千多年後的現代讀者如我自己來說,很多字都不再常用,屬於生僻字通假字了,得看注釋才能明白它們的意思。但詩經的魅力就在於,哪怕是你不會讀,不明其意,就那麽看著,聽著,也可以感受到它的美麗。更何況,那些詩句裏還有那麽多的花草樹木,山川河流。

讀得越多,就越注意到詩經的女性特色。在詩經三百餘篇裏,涉及女子風情的詩歌占了三分之一以上,著名的篇章如 《周南•關雎》,《周南·桃夭》,《鄭風·風雨》, 《秦風·蒹葭》, 《鄭風·子衿》等等都是有關女子風貌愛情的,其中有些詩句膾炙人口,曆經千年,在現代仍然廣為流傳。

詩經中那些以女性為第一人稱的情詩直抒胸臆,熱烈大膽奔放,比起現代女子有過之無不及。比如這首 《召南•摽有梅》, 梅子熟了,需要采摘,梅樹上果子還有七成啊,那些想娶我的兒郎,不要耽誤了良辰;梅樹上果子還有三成啊,那些想娶我的兒郎你莫要再等待! 

這不免讓人驚奇,為什麽會這樣呢?是得益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豪放民風?還是男性作者對女性情感的誇張放大?

也看到另外一個說法。“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借夫妻關係來隱喻君臣關係。 賢士以女子自喻,期待尋找明主伯樂在古代詩詞裏非常常見,如屈原的 “香草美人”( 《楚辭•離騷》),曹植的 “南國有佳人” (《雜詩》),辛棄疾的 “蘭佩芳菲無人問,歎靈均、欲向重華訴。空壹鬱,共誰語。” (《賀新郎·和徐斯遠下第謝諸公載酒相訪韻》)。

但是把那些優美動人的愛情詩句情感統統都劃歸到“君臣關係”的隱喻之中好像也是不恰當的,也是很難讓讀者接受的,退而求其次,我們還是說兼而有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