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再讀 《關雎》
文章來源: cxyz2022-11-13 06:30:51

再讀 《關雎》

 

 

關雎

佚名 【先秦】《詩經•周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詩經》又稱《詩三百》, 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首,分為風雅頌三個類別。另外還有六首隻有題目沒有內容的,稱為笙詩。孔子對《詩經》的成型和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司馬遷在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詩經》最早的版本有三千餘首, 孔子對 《詩經》做了選擇刪減,餘下三百餘首。也有人說《詩經》在孔子之前已經是三百多篇,孔子隻是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編纂修改。

子曰 “不學詩,無以言。” (《論語·季氏》),可以看出孔子對《詩經》的推崇。 子曰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思無邪” 是孔子對《詩經》著名的一語概括。對於“無邪”的釋義,千百年來眾說紛紜,有人說 “邪” 對應 “邪念”,“無邪” “歸於正”,說的是思想的純正。也有人說 “無邪”即“不虛假”,反過來說就是直抒胸臆的真情流露。 我覺得“思無邪” 也許可以理解為這兩者的結合,“真情”和“正”之間的一種美麗而優雅的平衡。

說到平衡,自然就不能不提到“度”,“度”是維持平衡的那個關鍵籌碼。

《論語》中多次提到《詩經》,但是具體到篇章的評價,隻有 《關雎》這一篇,孔子說 《關雎》之美,在於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快樂卻不放縱,哀愁卻不悲傷。這裏的“樂”和“哀”是人情的真實流露,而 “淫”和 “傷” 則是“邪”的負載體,那麽是什麽阻止了 真情的美好向 “邪”的靠攏呢,是“度” 和“度”底下的 ”善”和“仁”,於己於人,心懷“善”“仁”,才不至於傷己傷人。

細想之下,這個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基調其實是貫穿整這個 《詩經》 “國風”的,除了《周南•關雎》,在《秦風·蒹葭》, 《鄭風·子衿》中也有典型的體現。或者更進一步說,這個“度”的概念,是貫穿整個 《詩經》篇章的,“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 (司馬遷 《屈原列傳》)。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增廣賢文•上集》,對聲,色,財,和權勢的向往是人之本性,沒有“有道”和“度”的製衡,就出現了諸如 “鐵鏈女” 和侵略烏克蘭的悲劇,那是跟“美”和“正”毫不沾邊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