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氣功對五輸穴及原穴的功能調節
文章來源: 發揚正能量2015-03-10 19:35:32

健身氣功對五輸穴及原穴的功能調節

人體經絡係統中的五輸穴及原穴

  人體經絡係統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各個部分組成完整的經絡係統,內屬髒腑,外絡肢節,溝通人體表裏內外。祖國醫學強調有諸內必形諸外,其理論基礎即是龐大的經絡係統。相反,刺激人體體表的各個穴位,也可對內在髒腑有所調節。

  人體的十二經脈分別為手足三陽經、手足三陰經,每條經脈上都有其相應的腧穴,是髒腑經絡氣血輸注於軀體外部的特殊部位,其作用與髒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係。十二經脈在肘膝關節以下各有稱為井、滎、輸、經、合的五個腧穴,合稱五輸穴。《靈樞·九針十二原》說: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這是按精氣由小到大、由淺而深所作的排列。

  穴多位於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頭,是經氣所出的部位。穴多位於掌指或蹠趾關節之前,喻作水流尚微,縈迂未成大流,是經氣流行的部位。穴多位於掌指或蹠趾關節之後,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淺注深,是經氣漸盛,由此注彼的部位。穴多位於腕踝關節以上,喻作水流變大,暢通無阻,是經氣正盛運行經過的部位。穴位於肘膝關節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匯入湖海,是經氣由此深入,近而匯合於髒腑的部位。

  十二經脈在腕、踝關節附近各有壹個腧穴,是髒腑原氣留止的部位,稱為原穴,合稱十二原,代表著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所在之處。《靈樞·九針十二原》說:五髒有疾也,當取之十二原。刺激原穴能使三焦遠期通達,從而發揮其維護正氣、抗禦病邪的作用,具有調整髒腑經絡虛實各證的功能。

  中醫理論和實踐表明,通過對五輸穴及原穴的有效刺激,可調節人體十二經脈的氣血運行,並對相應髒腑的功能改善起到積極作用。譬如,針灸就很注重對五輸穴及原穴的刺激,從而達到應有的療效。

  健身氣功注重對五輸穴及原穴的刺激調節

  中醫學認為,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髒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如果經絡阻隔、氣機不暢,則導致津液凝滯而成痰飲、痰濕、血行不利而成血瘀,氣鬱則影響著津液的輸布,容易造成人體陰津虧虛,百病由此而生。同時,髒腑有病也可通過經絡反應出來,所以疏通經絡對防治髒腑之病很有益處。很多健身氣功功法在創編過程中都是根據經絡循行起終交結的規律,突出體現了逢練多旋、逢功多繞的運動特點,有規律地刺激位於肘膝關節以下的五輸穴和原穴。這種規律性刺激穴位、舒暢氣機的運動,可通過經絡這壹溝通內外的係統,調節髒腑氣血、促使經絡舒暢條達和平衡機體的陰陽。

  中醫以氣血為核心,特別以氣為根本。氣是構成人體和推動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中醫認為氣血同源,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血行,氣滯血瘀。因此,從古至今的諸多名醫,其治病都注重先治氣,強調氣和人安,氣滯則病,氣散則亡。古代名醫張景嶽說,行氣不識氣,治病無根據。由此可見,氣在中醫裏的重要性。健身氣功之所以具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壽的功效,壹個關鍵就是抓住了這個根本點。通過調心、調息、調身三要素的協同作用,練功者的氣血津液由於經絡的通暢而更好地輸布到全身各處,自然達到了經絡所過、主治所及、髒腑所屬、主治所為之目的。特別是通過關節的拉伸旋轉,更是有效刺激了相應部位的井、滎、輸、經、合五輸穴及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原動力的原穴,使該區域受到了良性的閾下刺激。由於這些部位刺激的積累,局部肌肉電位增高,溫度增加,為血氧解離創造了良好條件,從而使肌肉毛細血管中血液氧合血紅蛋白能釋放出較多的氧供應肌肉和組織需要。隨著閾下刺激積累的持續增加和組織供氧的不斷改善,人體局部會出現酸、麻、熱、脹等所謂的氣感反應,電位增高到壹定程度後甚至可沿壹定線路,即人體經絡而逐步循行擴散,其相應部位的組織血氧等供應得到改善。由於健身氣功還強調腹式深呼吸運動,有時還采用停閉氣呼吸法,這就更會使腹腔器官受到有節律的擠壓按摩作用,促使胃腸蠕動,胃液分泌增加,橫膈肌活動範圍加大,腹腔內壓發生周期性運動,不斷提高胃、腸、肝、脾等內髒器官的功能狀態。

  健身氣功八段錦五勞七傷往後瞧這個動作中,上肢需側開拉伸後兩臂外旋至極限,而後內旋下按。由此可以看到,上肢伸直、外旋扭轉的靜力牽張作用可有效刺激腕關節處相應原穴,如屬肺經的太淵、心經的神門、心包經的大陵、小腸經的腕骨、三焦經的陽池穴等,從而調節相應經脈的氣血,達到調節髒腑功能的目的。再譬如,健身氣功·五禽戲中猿提及導引養生十二法中金雞報曉勢中都有兩手五指指尖捏攏後旋轉上提的動作,這個動作由於指尖部的六井相會,可具有溝通手三陰三陽經氣血,並調節其所屬髒腑功能的作用。

  概而言之,健身氣功功法設計壹般比較全麵周到,特別是從四肢百骸到五髒六腑的規律性運動,不僅可以鍛煉日常生活中活動不到的部位,而且可以很好地刺激多處五輸穴和原穴,通過溝通人體表裏內外,取得改善機體功能狀態、疏通經絡強壯髒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