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吃自己做的獨味餅。。。。。
文章來源: 南島水鳥2021-09-17 05:03:22

 

晚上11時拍到的月色

有人說,月餅是滿滿的家味,吃了月餅,家就在你心裏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看窗外的明月光,想吃月餅,還想起了那些年過中秋節時的家人團聚與分離。

81歲老人在中秋四代團圓

童孩的時候,月餅是奢侈的食物,但母親都在中秋節前買到月餅,那時候的月餅是2個或4個用紙包裹著,沒有母親的允許不能拆開。吃月餅前,童孩常去看那些紙包,猜想著裏麵那個是蓮蓉月餅、伍仁月餅。到了農曆“8月15“ 的晚上,伴隨著從收音機裏播出的音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將月餅切開小塊,用牙簽紮(戳)著來吃,喝茶吃月餅,聊天,樂融融。

由於父母經常忙於工作,一旦遇上中秋節時父母出差外地,就隻有童孩們自己吃月餅了,往往是節日還沒到,童孩們就把月餅吃完了。有時候父母要上夜班,就把家人 “團圓”吃月餅的時間放在早餐。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早餐,吃月餅伴稀白米粥,覺得真是味美齒香、甜而不膩的人間美食。還記得父親囑咐過,吃要有吃相,吃月餅要一小塊一小塊地吃,不能狼吞虎咽、糟蹋了這些精工美點。隻可惜早餐的時間很短,父母在餐後匆匆地趕去上班,令自己非常眷戀著那種短暫的、家人圓融的感覺而坐在餐桌旁不願離開。

《月下把杯圖》南宋 . 馬遠

順手翻開了一本畫冊,看到南宋畫家馬遠畫的這幅畫,的是遠方友人在中秋日來訪,在月下、在庭院裏喜相見,兩人握手絮絮碎語,童孩在旁觀看,還有食物果盤。畫的意境包涵了於時令飲食敬道,友誼情長,還有家的溫磬和對下一代的言傳身教。雖然是中秋,但夏綠尚存令人悅愉,月圓色明,充滿秋日生機,畫麵大麵積留白的構圖,既顯示了秋高氣爽,又暗喻了友人團聚時話語不絕的人文景色,真是 “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 蘇軾 )”。

 

放下畫冊,又回想到中秋節的家鄉味月餅 — 蛋黃蓮蓉月餅,至愛,欲罷不能。

蛋黃蓮蓉月餅源於1889年的廣州“蓮香樓“ 酒家,該酒家在當時因為創製了用蓮蓉做月餅的餡料,其獨特的風味有別於其它的甜點而大受歡迎。後來又在月餅裏加入了流油般的蛋黃,讓人的味蕾更加盡情開放、享受軟滑可口、香甜的滋味。酒家以蓮蓉為主料的月餅品種有20多種,蛋黃蓮蓉月餅是頭牌。“蓮香樓“ 掀起廣式月餅的潮流,還跟進了香港的“蓮香樓“ (建於1918年),廣州的“陶陶居”、“廣州酒家”、“大三元” 等廣式月餅品牌。

 “蓮香樓“ 酒家處在廣州西關繁華的第十甫路,是廣州著名傳統美食5條街之一,那裏是我鄉味美食的記憶。蓮香樓是那些年閑日或過節時必去飲茶、購買糕點的店鋪,即使不買經過時也喜歡入去轉一圈,很多時候又會忍不住掏出錢包。每次回鄉,隻要時間允許,都要去西關逛一下,找美食,去“蓮香樓”看看( 曾何幾時,“蓮香樓“被迫改叫 “東升樓”,被“文革”刪除原名, 10多年之後才得以恢複正名。)

現在的家鄉味月餅,還包括了奶油椰絲、瑤柱叉曉、海味、酥皮、冰皮等等以各種食材烹調、製作的各種口味的月餅,由此再看國內其它地方的月餅,中秋月圓下,月餅的品種之多,口味之廣,花樣之新都以求達到更美味、更有誘人的效果,無限製地挑戰國人的味蕾,令人咋舌。做月餅做到如此境地,讓西人朋友覺得神奇、不可思義;而古人當初以月餅為貢品、在中秋拜月時,也絕對沒有想到月餅發展到今天如此多姿多彩,月餅己經不僅僅是一種糕點,它己經超出了食物的範疇更是一種心意禮品,中秋節時吃月餅是對家人、對生活的美好祝願。

想著想就想吃月餅了,可是遠離亞洲店不能一下子就買到月餅,不如自己動手

走進廚房,拿出現有的食材,糖、麵粉、花生醬、椰絲、菜油。和麵粉,下味料,開熱爐,花了一點心思花了一些時間,做了這款香脆可口的獨味餅。夕陽下,一壺清茶兩塊甜餅,時光就此駐足,待家吃自己做的餅,味好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