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傳統小吃(二)
文章來源: 匆匆客2015-11-25 07:46:50

在寫“老北京小吃”係列時,曾經有網友建議我也寫一下上海的。

上海是個近代才發展起來的移民大城市,他的人員來自祖國四麵八方。傳統上主要來自江浙,廣東,山東一帶。要收集他的傳統小吃有一定難度。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造成了上海是各種名特小吃薈萃的地方,它的口味,既不同於粵港地區的,也有別於四川、重慶,而是以清淡、鮮美、可口著稱。

這裏收集的各種小吃,大部分與移民的原始地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它們口味究竟好在哪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但就是其中的一些“情節”,讓我們對他“難以割舍”。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下,上海究竟有哪些傳統小吃。如有不到之處,請各位多多包涵。

7. 油墩子

最早可追溯到潮州一種叫做“豬腳圈”的小食。師傅用勺子舀一勺稀薄的麵糊,澆進圓槽形的鐵容器裏,放上蘿卜絲,最後用箸挾上一條溪蝦,再澆上一層麵糊,放進油鍋裏炸,出鍋的油墩子擱在油鍋上端的鐵絲網裏“嘀溜溜”地瀝著殘油,香味早已讓百米之內的人折服。

8. 春卷

上海人對於春卷的記憶,或起源於街頭巷尾攤春卷皮的小攤,小時候,買回春卷皮回家,總要幫媽媽一張張分開,然後拌餡,包起來,炸到金黃金黃,蹦脆蹦脆的,才好吃。

9. 蟹殼黃

用發酵麵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口酥、鬆、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麵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蟹殼黃香酥,生煎饅頭鮮嫩,深受茶客喜愛。20世紀30年代後期,出現了單賣這兩個品種的專業店,如黃家沙、大壺春、吳苑等,名噪一時。

美味秘笈:酥、香,滿地找芝麻

10. 粢飯糕

小時候,放學回家,總歸要買塊粢飯糕“墊墊肚皮”,烹香的米飯,外麵被炸的金黃金黃,不但好看,也十分香脆,特別歡喜吃炸的焦透焦透的皮,脆是脆的來,好吃。

11. 千張包

千張包和我們經常地百葉包其實是不同的,千張包更細致,裏麵的“花頭”也更豐富,開洋、火腿、豬腿肉泥,好食材加上極品的吊鮮輔料,這千張包能不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