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讓我們更珍惜石庫門
文章來源: 匆匆客2015-06-17 14:19:06


 
清水磚、老虎窗、客堂間、亭子間、烏漆大門、東西廂房……承載著百年上海人曆史記憶的石庫門正悄然邁開渴望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腳步。近日,上海市政協組織專家學者啟動了“上海石庫門申遺可行性研究”課題調研,由此,許多人在問,上海石庫門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能性有多大?
  其實,建築文化的申遺首先是要具有唯一性,另外要有百年以上曆史。對此,中西合璧的上海石庫門確實在世界上獨一無二,並已有140多年曆史,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世界孤品”,它承載著獨特的石庫門文化,當年,上海有六成以上市民居住在石庫門中,可以說,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上海的城市性格。從這個意義上說,石庫門完全有條件提出自己的申請。
 

 
問題是,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非常複雜、相當艱巨的係統工程,有多少成功的概率目前還很難說。但不管如何,整個申請過程可更多喚起廣大市民對石庫門文化的保護意識,這在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石庫門裏弄麵臨逐漸消失的今天頗有現實意義。
  五方雜處、文化多元的石庫門是一筆積澱豐厚的曆史文化遺產,確實值得上海人為之驕傲。我們且不說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雲等都居住過石庫門,也不說這裏走出了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吳昌碩、張大千等一大批名家大師;不談石庫門對上海市民的人情世故、市井文化、滬語方言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有多深,更不說石庫門中誕生了多少流傳至今的傳奇故事和藝術經典。就說說漁陽裏這條普通弄堂吧,你就會覺得石庫門的分量有多重。如果說,中共一大在興業路上的石庫門召開標誌著我黨誕生,那麽籌備一大的老漁陽裏2號就像是在“十月懷胎”,連中文版《共產黨宣言》也出自於此;而幾十米之外的新漁陽裏6號,還是中國共青團的主要發源地。當年,在這條弄堂進進出出的都是一些視民族危亡為己任的熱血青年,不少人後來都成了曆史風雲人物,甚至影響著中國的曆史進程。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血脈,石庫門就是上海城市的文化名片。君不見,從高樓往下看,一片片紅色屋頂的石庫門正隨著歲月在流失。但申遺,至少能讓我們重新認識石庫門的重要性。上海目前還沒有一項世界文化遺產,石庫門有機會實現零的突破。對此,我們更要倍加珍惜。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