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航事件 誰都不能忍的時代
文章來源: 海尾歸2017-04-11 13:22:37

美聯航事件 誰都不能忍的時代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暴力對待乘客的事件還在發酵,大家一起參與譴責聯航的同時,都在思考。從事件發生到現在,許多人為正義發聲,為了維護權益而抗爭。

本文要說的,是這件事折射出這樣一個事實,就是我們現今生活在一個“誰都不能忍”的時代。為什麽這樣講,大家且跟著思考一下。

聯航這樣的大公司同簡單一名乘客的關係,是一種B2C的關係(business to customer)。雙方的實力懸殊,這種所謂的“實力”有多多方麵,經濟的體量,人數差,互動網絡範圍,還有我們喜歡講的人脈,等等。和這相似的B2C多了去了,象電訊公司和家用電話的單一用戶,象供電公司和單一家用客戶,不一而足。這裏的重點,是單一客人完全沒有話語權的,一句話,這個B說了算。你一個小小鳥的客人,最多不滿意,下次換一個服務商,結束這種B2C的關係。沒有啥大不了。從這些大B的角度,當然他們也不能恣意妄為,要是他們太過分,客人都跑光了,他們也難以為繼。這種客人跑光的事情,當然也不太可能發生。

從客人的角度來講,也不是自己的“權益至上”。你想啊,每一個單一的客人,都購買的這大B的服務,就算機票的價格有高低差別,買了就是買了。每個客人都有他們她們的權益。問題是事情出現了,維護誰的問題。

從航空公司的角度,這樣的龐大的公司,成千乃至上萬的員工,大的實力一方應當在方方麵麵照顧到客人的利益,而不是冒犯。“把員工福利放在前麵”並沒有錯,但不能以損害客人利益為前提。聯航顯然沒有做到這幾點。

從客人的角度,單一一個人單打獨鬥,想要和龐大的“係統”抗爭,可以說還沒有開始,就先輸了。遇事想要贏,還要看策略。這裏先給出一個故事吧。

有一次是05年吧,從新加坡飛倫敦,英航也是滿位。在候機處就發公告,說有2個位子的缺,有客人原意調換,來服務台。後來沒有人回應,就急了,喊名字裏麵有本人。雖說趕時間,但也不至於到了覺得人家就歧視我了,於是就去了服務台,說都OK了,你們說了算。換了登機牌,是6個小時以後的,新航。完了,就禮貌地問了一句:“Do BA often happen to be like that?”櫃台小姐馬上回應,說不經常,但遇到了很無奈。無下話了。有意思的是,等到登機,才知道新航升倉到了商務倉,連回程新加坡,也被英航升倉。

以本人這30年旅行的經曆而言,在機艙裏行為不合作,甚至舉止怪異是一個大忌。因為從其它在場的人們的角度,是一種“不可控”,所穿了是潛在的威脅。機艙裏狹小得很,發生突發事件(象暴力打鬥)很難控製,傷及無辜。

由此說來,在機艙裏的執法需要很多方麵的培訓的。對不合作的客人,采取強製手段實屬下策。普通客人你請她他下機,已經足夠了。不合作的人,多半有她他的有異於其他人的地方。列出來幾個,嚇唬一下大家。比如精神抑鬱患者,偏執狂,暴力傾向者,說過分一點,終極的算恐怖份子吧。執法人員在因對這些人要采取多種方案,把行為上簡單不合作的,沒有威脅性的客人,強製到流血,不是方法之一。任何有良知的人,都要對此譴責!

現在話說開來,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誰都不能忍”的時代。Nobody put-up with anything.

當今的時代,啥都是要“維權”的,就好像你不維,就沒有權。現在問題來了,大家個個都維權,誰在失去權利?一種給予和索取在量上麵的平衡,怕是早就“九霄雲外”了吧。

題外的話:美國的現狀,似乎讓世人擔憂。有朋友說當年去美,衝著“美好國度”而去的,現在發現已經今非昔比,考慮回新西蘭居住了。個案,但讓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