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給懂的人聽2---傲慢與偏見(不是深度好文)
文章來源: 海尾歸2015-09-11 15:04:41

 

這個世界上許多東西是”隻個意會不可言傳”的.比如說--美德(見前文).

其實這個話題展開來寫會特別繁複,就拿愛和”利他”而言,就是個大題目.有名家批評本人寫東西”頭大身子小”(不是原話),現在理解了.但我希望大家千萬不要從幾篇文章來低估一個人(本人),原因是”文如其人”是一個偏差非常大的假設.這個”其人”讓你”大跌眼鏡”都有可能.

注意,這裏講的是可能.

 

題外話

寫文章本人真的是新手(5月份才開博).在網上寫,原因是方便.時間,地點,題材啥的自己決定.誰來讀,效果如何,也不計較.這樣一個寬泛的環境,本人發現特別地激發自己的靈感.天馬行空的,想到哪寫哪.思維的流動,就象泉水一樣往外湧(的感覺).寫的語言,方式和形式,那是雜七雜八的,隻要本人喜歡,也象前文說的,”就象是在旅途中和陌生人聊天”,沒有負擔,非功非利.

在文學城上寫,雖然類似,但多了語言和自己中國文化的”負擔”.原因還是回到自己的中文水平的下降趨勢,和讀者群的”不分散”(就是homogenous).從而導致自己的寫作更偏向”淺嚐輒止”,沒有想往縱深寫的願望.其實這也沒啥,可就是自己的文章難以成為”深度好文”啦.

淺一點的

先講一下”深度”這個詞,它其實是一個度量.深與淺,是個相對的概念.有的文章你覺得深度的,本人可能覺得太淺,不是因為本人比你水平如何,而是本人剛好在這一個題材上”小有研究”.反之,有的文章本人看了,”立馬”飄過,因為太難懂(比如醫學或考古啥的),但你可能愛不釋手,那也不一定.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寫的一方願意拿出多少的”料”在文章裏分享,還要看寫的人當時的時間允不允許,或願不願意拿來分享(personal).

再來看好與壞.在了解了深與淺的概念之後,這好與壞其實同理.這要看誰來讀.自己寫的一定是好的(本人不認同這點),別人的東西,讀了受益,好.不喜歡的,略過---非常自然.

需要點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非要想寫出來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好文的”.通俗一點來講就是,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負麵的理解無非是說世界之大各路奇葩都有,正麵一點就是,世界是多樣化(diversity)的.

展開了去

說到寫作,它其實是一門藝術(art),不是科學(science).就是它之中沒有事實或真理的(除非題材是).它有的是形式,色彩,節奏,變化,等等很多.其它的藝術形式有,象繪畫,音樂,建築設計,還有美食,時裝,包裝,甚至城市規劃(雖然這些也含蓋了科學應用在裏麵).

本人喜歡美食和旅遊,所以用做菜來打個比方.一個菜,做的再好,也有人不喜歡,做的再”爛”,也還是有些人的”菜”.辣椒更加,有人”無辣不歡”(引用自私房壇),有人是”立馬投降”(本人另一半)的.

寫到這裏,是時候回到主題了.有朋友對別人的文章”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不是原話)從而”鄙視”.在本人看來,是”失之偏頗”,大白話就是有”傲(慢)”和一點的”偏見”.這樣說,本來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傲慢偏見.但因為這裏要說這件事,隻好把它寫在台麵上來.本人先”扮”一次,同時請大家和本人一起,以”第三方”的視角(third party / point of view)來觀察一下.

傲慢(ignorance)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強,更高,更富,更美,更好….這個詞語的鏈可以很長.隻要其中一點比他人好,就可能”心生傲氣”.常言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現在本人加一句,宇宙外還有平行宇宙呢(複數).本人作為所在學校的高考第一名,進了大學才知道,自己的成績其實是很差的(大夢方醒).

偏見(prejudice)說白了無非就是,無論事實如何,反正我看不起你! 它發生的原因很多,在本人看來,不是我們自己不願意提升自己,而是我們需要提升的空間”受到這樣那樣的限製”,即”沒有餘地往前往上”了.這裏麵原因也多,象閱曆,經驗,環境和人群,等等.

再來講網上的”拉幫結派”的現象(在本人看來似乎是).這其實是人性弱點的一種表現(顯現可能更貼切).尋找認同,還是想成為某個(或幾個)群體的成員,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因為名和利,情有可原.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在新西蘭(90年代吧),許多(不是全部,這裏要客觀一點)新移民的家庭,加入當地的教會.不是他們真的相信主啥的,而是練習語言,文化,孩子們未來前途,快速融入社會等等.這裏,信也不信,真的無關緊要.要是非名非利的,就是有點兒不自信(insecure)了.

再進一步來講,我們的”拉幫結派”形成的群體力量,實際上是變種的”霸淩(bully)”行為.這種霸淩,導致受眾群體沒有辦法展開心扉,自由表達他們的觀點和看法.而這些個觀點和看法可能恰恰是你我沒有的觀點和創意(誇大),意義在於,我們不知道,或者還不了解的那一塊. 拉幫結派的結果,顯示出我們作為一個單個的個體,還是虛弱的(弱點多多),沒有自我的安全感.而西方文化中的個人主義,卻剛好處在同一個度量尺的另一端上.現在,問題開始顯現了.

如果假設,我們作為個體,隻有成為一個群體(即幫派)的成員,才能被認同,才能感到自己強大,是真的話.那我們其實仍然是個弱者(個體)---一個從根本上失去了,小看別人,鄙視他人,的根基(基礎),從而淪為被他人鄙視的對象.即同類.

 

再抽象一點

由於以上的方方麵麵,我們就又回到了文頭.作為一門藝術的寫作,其實是在尋找它的”欣賞”它的人(即讀者)的,而不是”你對他錯”的科學命題.最要一提的是,藝術裏的” 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元素,在文章的形式下,許多時候被寫成了”大白話”,反而不美啦.本人一向推崇-

    美在畫外  意在文外

        此句非任何引用,乃本人的原話.與你分享.

-的意境,隻怕這裏的知音不多.(加上本人的文字表達實在不堪,還是就這八個字吧)

 

後記

本來今天接著寫美食的貼的.但覺得此文可能更接近自己現在的感受.

寫出來這次是一定要所有喜歡不喜歡討厭和熱愛的所有所有的朋友不是朋友的大家大書特書愛咋評就咋評越多越好本人一概不刪並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