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到了一筆集體訴訟的賠償
文章來源: lin135902022-04-19 07:19:48
我得到了一筆集體訴訟的賠償
 
在美國集體訴訟像家常便飯,隨時都在進行,訴訟五花八門,告什麽的都有,常見的還是消費者告有關大公司的失誤。美國曆史上最大的訴訟案是1998年政府代表50州民眾告煙草公司,當時賠償了兩千多億美元,第二大的案子是2016年政府代表受害者告BP公司墨西哥灣石油泄露案,賠償是200億美金。這兩個案子因為有政府的參與,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集體訴訟。而傳統意義上的集體訴訟最大案子是股東告安隆(Enron)公司欺詐,打了6年官司,2008 年判決的賠償是72億,由於安隆公司已破產,賠償由其相關業務銀行承擔。
 
來美國近30年,作為消費者時不時會收到集體訴訟案成功後的理賠通知,這些案子可能有1/4(各案比例差別很大)的錢被律師分走,剩下的就在廣大消費者中來分配,大部分案子消費者眾多,也分不了多少錢。早年剛來美國時,我常會填一下收到的理賠表(claim form),得到的金額從幾分到二,三十元都有。記得有一次花了不少時間填表,那時沒有網上服務,填的表得用2毛多錢的郵票寄回去,結果收到了才8分錢的賠償支票,真是得不償失。後來工作忙,也就對這些集體訴訟的賠償毫不關心了,收到都扔進垃圾桶了。
 
去年8月我同時收到2封信及2封電子郵件,是關於集體訴訟某知名品牌保健品理賠通知,此集體訴訟是告那保健品公司做虛假廣告,號稱那保健品能治病,影響了消費者利益,這家公司同意賠償5200萬美金,但不需承認錯誤。通知說如果你在過去六年購買過這家公司的產品,可以上網填寫理賠單,三瓶內不需要收據,多於3瓶要上傳收據證明。因為那個產品比較有名,我那幾年購買這個產品的金額應該在六位數以上,理賠的郵件自然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點了一下郵件裏理賠網站的鏈接,進去以後,看見索賠很簡單,我用一分鍾填了基本信息,另找了些收據上傳作為證據,提供購買收據對我來說不是難事,我有保留五到十年購買收據的習慣。填完表上傳後,這事就這樣過去了,我也沒有抱什麽理賠希望。結果前天收到一封信,本以為是廣告,準備扔到垃圾桶,扔的那一刹那想起還是打開看一下,結果裏麵是那保健品集體訴訟理賠給我的支票,競有好幾千美金,這讓我確實高興了一下,就像中了幾千美元的樂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