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的故事
文章來源: 中年囈語2019-03-10 12:44:55

2019/3/10 (網圖)

Related image

從日本回來以後,一直想再看看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網上搜索後,竟然發現是Richard Gere主演的2009年版《Hachi: A Dog’s Tale》,非常好奇;看完後,不得不找出日本的1987版本《HACHIKO Monogatari》(忠犬八公的故事),回歸一下。

在故事情節上,美國版本完全是日本版本的翻版,僅有不同的是主人公從真實的日本農業係教授Shujiro ueno變成編出來的美國藝術係教授Parker Wilson,還有背景變了,日本變成美國。

在表演上,每次看Richard總逃不出他在Pretty Woman裏的形象。不得不說,他在心髒病發作那一幕裏,演得實在太虛假搞笑了。在整個美國版本裏,教授夫人的角色更是演得拙劣不堪,生硬得如機器人一樣。

實在想不通,為什麽好萊塢要把《HACHIKO Monogatari》好萊塢化,美國人也喜歡狗?有那個必要嗎?就是翻版也翻點花樣出來才說得過去。

在愛丁堡時,去了Greyfriars Kirkyard公墓,裏麵有忠犬Bobby的墳墓。Bobby的主人John Gray是個警察,1958年死於肺炎後,衷心耿耿的Bobby不願離開主人,守護在主人墳墓旁長達14年之久。忠犬Bobby的故事在蘇格蘭深入人心,就象HACHIKO Monogatari對日本人一樣。

其實,美國有很多感人的關於人與犬之間的故事,如警犬護衛主人等,拍一個真正的美國版的關於狗與人的故事,遠好過生搬硬套非常有特色的日本電影。

這讓我想起了最近看過的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Green Book (綠皮書),天,這電影簡直是Peter Farrelly的Driving Miss Daisy電影翻版,故事的情節陳詞濫調,藝術表達方式老套沉悶,背景音樂平淡如水,從一開頭就可知道結尾。僅有的所謂創新可能是把白人的特點移植到黑人身上(盡管根據真實故事編輯),反之亦然。故事的最後,本以為黑人音樂家會打個電話給他久不聯係的兄弟的,讓作品稍微有點深度,沒想到跑Tony家去了(不是不可以預測,而是荒唐)。故事其間的黑人音樂家與白人gay man的插曲讓人大跌眼鏡,編的空虛來風沒厘頭。不能否認兩主人公之間配合還是挺好的,但整個作品老調重彈,毫無懸念與新意,乏味無比。

也不清楚好萊塢選《Green Book》為本年度最佳電影的理由是什麽?表現黑人與白人之間矛盾的電影已夠多的了,這部作品也沒真正地深層次地再挖掘出美國黑人與白人之間的矛盾。

好在第二天看了Rami Malek主演的《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亞狂想曲),重回到我喜歡的Freddie Mercury那兒,才找到一點感覺。

今年的奧斯卡挺有趣的。《Free Solo》獲獎了,本來是眾望所歸,Elizabeth Chai在獲獎感言中說這部電影如沒有Alex Honnold的女友,將很乏味,還談及女人與膚色諸如此類的話,不知道她在說些什麽。

總之,有點迷茫。不過,能重溫日本電影《HACHIKO Monogatari》,想起我在日本澀穀車站的時光,還是蠻高興的。

Related image
(前一張照片是忠犬獨自在澀穀車站附近等待的雕像,這一張是以後籌資在教授生前工作的東京大學農學院前建的雕像。忠犬八公終於與主人一起了,想來讓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