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以後發現,咱英語不行,中文也比不上老外了?
文章來源: 99huashan992014-12-30 13:36:24

語言能力是一種天賦,不同人的語言天賦差異很大。我這個人缺乏藝術細胞,語言天分尤其差。記得當時陳玉泉錄製了那首【紅花】,我很好奇,問她什麽什麽時候學的日語。過後,突然想起,我也學過日語啊!我當時二外也選的日語,學了一年。可是賺盡腦汁,能想起來的日語就那一句“撒尤娜拉”。


出國以後,不得不硬著頭皮講英語,沒少鬧笑話。記得剛來第一月要裝電話,給電話公司的客服打電話登記個人資料。我那小地方,沒有中文服務,工作人員也不熟悉我們這些口音很重的英語。我扯著嗓子跟他反複重複,地址,姓名,可他就是聽不懂。我說是“Z”,他聽成是“V”,我給他一個“N”,他蹦出一個“M”?整整花了半個小時,就為了拚出幾個單詞。最後,我們總算相互認同了。電話中的客服出了一口長氣說:“we finally understood each other"。等到賬單寄來,姓名中十一個字母還有四個是錯的。好在,即使名字對不上,電話公司照樣收支票。後來有朋友問我們家領導:你家電話號碼不在黃頁上,是不是你們付費要求這樣的?我微笑不語。

不過,最大的語言障礙是打工時遇到的。廚房的人一半講西班牙語,一半講廣東話,我成了地地道道的老外。一天,我去倉庫拿東西,正好大師傅也在。看見我來了,他有些如釋負重,連比帶劃地問我:你,知道不知道,桶在哪裏?我說:桶啊,你要大桶還是小桶?師傅搖搖頭,一邊用右手食指在左手心寫給我看,一邊說:是,桶。我看他像是寫個木字邊旁,接著說:你是不是要裝醬油的桶?餐館會保留一些用過的塑料桶。師傅有些急了:不是桶,是銅啊。我要白銅,隻找到了黃銅。我一聽有些蒙了:白銅黃銅,沒聽說中餐館做重金屬生意啊?師傅無奈,又給我寫了一遍。這次我注意看,他寫的是米字,不是木字,恍然大悟:你要白糖?師傅說:對啦,我要白糖,這裏隻有黃糖。你說,這是不是荒唐?

加州是個移民大州,絕大部分居住人口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街上,你可以看到膚色各異的人在用各種各樣的語言交談。如果你喜歡不同民族風格的文化和飲食,這裏絕對讓你滿意。這裏的中餐,很多是地道中餐,不是打著中餐旗號的美式快餐。如果你認為,進入中餐館的都是華人,你就錯了。很多來自不同國家操著不同口音的顧客,都會喜歡中餐。他們不僅去吃中餐,還懂中餐,知道如何點菜,會熟練使用筷子,還會講中文。我遇到的印象最深的老外講的中文就是在附近的中餐館。

中國人吃飯用碗,外國人用盤子,這是中西飲食習慣的一個主要差別。中國人在餐館用餐,習慣每人一個小碗,用來盛飯;外國人一般用盤子。所以,如果用餐的是華人,服務員都會點好人數,準備好相同數量的小碗,以免客人回頭要。如果是老美麵孔,一般不用,因為拿來他們也不要。不過,也有一些老美知道這個規矩,覺得被歧視了,或者低估了他們對中餐文化的了解。這天,一桌地道美國白人吃川菜,米飯上來後,服務員照例沒有帶碗。就在他準備離開的時候,旁邊的老美開口道:師傅,給我拿兩個小碗。瞬間被雷倒。

你有沒有被老外的中文嚇到過?遇到的印象最深最好玩的是什麽?
 
聽聽英文版的【心雨】,簡直蓋過了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