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裏的中國和歐美電影、導演和演員(by 九月豆)
文章來源: 99huashan992014-12-18 12:13:19


《九月導讀》前兩天因著與國內一位在做製片的中學同學聊電影,聊著聊著手就癢癢了,寫了下麵這麽一大篇 ...

既然懶於打理自己的博客,再加為慶祝華山兄重新開博,於是把這篇當做禮物送給他了。以後如再有腦子閑不住,想寫方塊字時,或許也就借用華山的園子,胡扯幾句,哈哈。:-)


 


無庸置疑,電影是藝術,所以導演和演員應該是藝術家。而在我看來,藝術家和藝術商人的最大區別是他們追求的因果(means & ends)截然不同。藝術家是充滿激情和創作欲 的一群人,他們在創作過程中追求自我心靈的體現,追求藝術的完美,而不是追求自己的形象地位亦或商業的票房價值。他們得到的讚許和他們電影得到的巨大票房是他們藝術創作的結果。相反的,藝術商人是以自己的形象和社會地位,以票房價值為前提的,於是他們功利,於是他們的創作和表演單薄而乏力 ...

或許有人會說,中國的觀眾群,他們的欣賞能力造就了中國的演員和導演的素質,是嗎,真的嗎?愛爾蘭詩人Oscar Wilde在一百年前說過這麽一段話:“The only artists I have ever known who are personally delightful are bad artists. Good artists exist simply in what they make, and consequently are perfectly uninteresting in what they are (據我 所知,有著討人喜歡個性的藝術家都是很差勁的藝術家。好的藝術家為了創作而活,他們從不會去刻意討人喜歡,他們對他們自己有多偉大沒有丁點興趣)”  ...

藝術創作的道路是孤獨的。不懂得怎樣麵對和享受孤獨的人,不能平靜麵對自己內心而總是在索取外界認同的人,是成為不了藝術家的,他們或許八麵玲瓏,但他們不智慧深刻;他們或許美麗英俊,但他們的美進不了人心;他們或許迎合眾口製造票房,可是他們不可能創作出不朽的藝術作品 ... 中國的演員不差在長相,他們差的是獨特個性;中國的導演不缺在技能,他們 缺的是智慧和激情 ... 中國,有著太多太多的藝術商人,太少太少的藝術家。

而美國和歐洲為什麽能夠有如此多傑出的導演和演員呢,是因為西方的語言環境嗎?我不以為然,說中文的人占了至少全世界總人口的1/7-1/6,如此浩大的語言環境。 是因為 西方的文化嗎?是也不是。說“不是”,因為中國文化並不比西方文化淺薄,中華民族並不是一個不樂於不擅長思考的民族;說“是”,是因為西方文化確實更加推崇獨特個性,推崇獨立思考不人雲亦雲,推崇追求自己所愛而不是盡力取悅他人。

自來美國以後我看過許許多多電影,於我來說,看一部好電影讀一本好書聽一段好音樂,比吃一頓大餐有吸引力許多,嗬嗬。今天一邊工作一邊花了些時間整理了一下我喜歡的電影。而這些年來看過好電影實在太多,這裏列的目錄並不齊全,下麵的電影都是七十年代以後的:


Robert Redford的電影

Robert Redford是美國的資深演員、導演和製片人。他是我最喜歡的男演員。在 《往日 情懷》裏Redford和著名歌唱家及演員Barbra Streisand合作,我雖愛極了 Streisand的 歌曲,但並不覺得她的演技特佳;在《馬語者》裏Redford和英法著名演員Kristin Thomas合作,Thomas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演員,她的另一部電影《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也是很棒。

1.《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 1973)--- Barbra Streisand & Robert Redford
2.《馬語者》(The Horse Whisperer,1998) --- Kristin Scott Thomas & Robert Redford




Meryl Streep, Dustin Hoffman和Clint Eastwood的電影

把這三位演員放在一起,是因為老戲骨Meryl Streep和天才的Dustin Hoffman及Clint Eastwood各合作過一部我認為是精品中的精品的電影。

3.《克萊默夫婦》(Kramer vs. Kramer,1979) --- Meryl Streep & Dustin Hoffman
4.《雨人》(Rain Man,1988)--- Dustin Hoffman & Tom Cruise
5.《廊橋遺夢》(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1995) --- Meryl Streep & Clint Eastwood



Al Pacino的電影

《教父》(God Father)的飾演者Al Pacino,他對God Father的表演刻畫將教父的形象深深烙在每個觀眾的心中。他的另一部佳作《聞香識女人》也是家喻戶曉。

6.《教父》(God Father, 1972)--- Al Pacino
7.《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 1992)--- Al Pacino



Brad Pitt & Anthony Hopkins的電影

美國第一帥哥Brad Pitt應該是家喻戶曉的。但Pitt並不是繡花枕頭,你若看看他的這n部 電影,定會輕易為他那陽光燦爛笑容背後的天賦而傾倒。而老戲骨的Anthony Hopkins 更是藝術天才,他和著名女演員Jodie Foster合演的《沉默的羔羊》(Silence of the Lambs)想來你不會沒有聽說過。

8.《一條貫穿的大河》(A River Runs Through It, 1992)--- Brad Pitt, directed by Robert Redford
9.《燃情歲月》 (Legends of the Fall, 1994) --- Brad Pitt & Anthony Hopkins
10.《本傑明巴頓奇事》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2008) --- Cate Blanchett & Brad Pitt, Directed by David Fincher
11.《沉默的羔羊》(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 Anthony Hopkins & Judie Foster



Cate Blanchett的電影

如果說在和Brad Pitt合作的《本傑明巴頓奇事》裏Cate Blanchett是配角的話,那麽在 Wood Allen執導的這部榮獲多項奧斯卡大獎的裏,她是名符其實的主角了。她的演技, 她的天才,她的投入,讓許多觀眾認為她會是第二個Meryl Streep。

12.《藍色茉莉》(Blue Jasmine, 2013)--- Cate Blanchett,directed by Woody Allen



Kate Winslet的電影

眾所周知的Kate Winslet是電影《Titanic》裏才華橫溢的女主角,可是你知道她也是李安 大導演的電影《理智與情感》裏的女主角嗎?既然提到我心裏最棒的大導演李安,那麽你不能不看一看他另兩部片子:

13.《理智與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5)--- Kate Winslet, directed by Ang Lee
14.《朗讀者》(The Reader) --- Kate Winslet
1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2012)--- directed by Ang Lee
16.《色戒》(Caution and Lust, 2007) --- 湯唯 梁朝偉, directed by Ang Lee





張曼玉& 梁朝偉的電影

梁朝偉在《色戒》裏的表演是精彩的精湛的,而他和張曼玉在《花樣年華》裏的表演亦是令人不能忘懷的。。。中國演員裏,我最喜歡的演員非張曼玉和梁朝偉莫屬。

17.《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2000)--- 張曼玉& 梁朝偉, Directed by 王家衛


幾個我非常喜歡的導演和演員及他們的電影

導演:Steven Spielberg,Roman Polanski,Sarah Polley,Ben Lewin,
男演員:Jeremy Irons, Jack Nicholson,  Sean Penn,Colin Firth,Ryan Gosling
女演員:Michelle Pfeiffer,Scarlett Johansson,Michelle Williams,Helen Hunt

18.《我是山姆》(I Am Sam, 2001) --- Sean Penn & Michelle Pfeiffer
19.《烈火情人》(Damage, 1992) --- Jeremy Irons
20.《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2003)--- Scarlett Johansson & Colin Firth
21.《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 2010)--- Michelle Williams & Ryan Gosling
22.《跳支華爾茲》(Take this Waltz,2011) --- Michelle Williams, directed by Sarah Polley
23.《親密治療》(The Sessions, 2012)--- Helen Hunt
24.《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 1997) --- Helen Hunt & Jack Nicholson
25.《鋼琴家》(The Pianist, 2002)--- directed by Roman Polanski
26.《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1993) --- directed by Steven Spielberg







三部花了導演和演員整整二十七年拍的電影(每九年拍攝一部)

這是怎樣的一種選擇呢,為了票房嗎,為了嘩眾取寵嗎?這是真正的藝術創作,不是嗎?

27.《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 1995)
28.《愛在日落黃昏時》(Before Sunset, 2004)
29.《愛在午夜降臨前》(Before Midnight, 2013)--- Julie Delpy & Ethan Hawke, directed by Richard Linklater




我最喜歡的一部外語片

《藝術家和模特》是西班牙導演Fernando Trueba拍攝的一部法語片,歐洲片較之美國片 節奏緩慢許多,這部片子也是如此。我不以為這是一部很深刻很傑出的電影,但電影裏的男主角Jean Rochefort確是一流演員,而電影裏的好些對話,實在是精湛之至。

30.《藝術家和模特》(The Artist and the Model, 2012)--- Jean Rochefort, directed by Fernando Trueba


我最喜歡的一部短型電視劇

這是我在看完這部電視劇後寫的一段感想“一部三個多小時的電影,卻是涵括了太多太多的人生和人性 ... 這部電影裏敘述的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而每個故事都深刻勾畫出了充 滿未知和不解的人生,勾畫出了充滿矛盾和掙紮的人性。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人性的陰暗;人性的寬容,人性的嫉惡;人性的堅強,人性的軟弱 ... ”

31.《荊棘鳥》(The Thorn Birds, 1983)--- Rachel Ward & Richard Chamberl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