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
文章來源: 秦臻2016-03-22 20:00:01

今天休息,午飯時看了3月19號的《非誠勿擾》。好久沒看了,據說這期是黃菡的最後一次錄製。到節目快結束的時候,孟非開始宣布黃菡即將離開,他引用了一句歌詞,現場也正好播著那首歌《可惜不是你》。歌詞傷感,曲調也傷感,孟非的感慨更是傷感。他說當他步入老年,某一天在街角處偶然聽到這首歌,他一定會老淚縱橫,生命裏太多的人跟我們的緣分或淺或深,能夠“陪我到最後”的人究竟能有幾個?那樣對生命和相遇相離的感慨,使得他,黃磊和黃菡都潸然淚下,我也看得掉淚。

孟非說到他和黃菡的畢生友誼,還有黃菡那段臨別告白特精彩。

或許我們現在還沒有步入老年,或許我們沒有經曆足夠多,足夠深刻的悲歡離合,或者曾經經曆過某一段悲歡離合的年代已經離我們遠去,那時的傷感也被歲月慢慢衝淡。或許我們身邊的親人,同事,朋友和愛人,也將在某一天跟我們分開,成不了那個“陪我到最後”的人,而我們也隻能在內心遺憾“可惜不是你。”想起來那樣的場麵,也讓我感覺到“不得不”帶給我們的無奈無助。在這樣的心情裏,忽然看誰都是那麽親,那麽不忍心,那麽想珍惜。

黃菡在中國人的審美觀念裏屬於優秀女人。她溫婉大氣,智慧平和,她能撫平矛盾,冷卻焦灼。某些人也不那麽認同她,認為她“過分中庸,和稀泥”,在該她說話,該指出問題的時候,她保持沉默,或者說得過於委婉中庸,我也有類似的看法。從這樣的評價裏,黃菡自己和我們是否也感覺到了一種做人的為難:雖然中庸不一定都溫婉,但溫婉中一定有中庸。要使自己既不中庸又很溫婉,其實是個比較困難的狀態。我們中國人能夠接受樂意接受黃菡那樣的溫柔婉轉,但骨子裏最需要的還是中庸溫婉不一定能指出來的事實或者現實。而當有人犀利的指出人們的問題,涉及現實情況時,大家往往又對質疑我們的人深惡痛絕。有人提到樂嘉,說他說話犀利能觸及問題要害,但卻不被歡迎甚至不被容納。我不喜歡樂嘉的做派,但他敢於直言,比含混其詞閃爍其詞,顧左右而言其他的人痛快。

隻是人們好像習慣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一團和氣,那是一種無原則的鴕鳥狀態,但也是社會裏人際關係中的常態,我們中國人的中庸似乎深入骨髓,任何人企圖刺痛我們的神經深入我們的骨髓,是絕不會被接受的。

或許我們就該琢磨研究一下,如何才能以一種被大眾接受的方式與人交流,比如在提出質疑和指出問題時以一種黃菡般溫婉中庸。但是,我們生活裏不都是黃菡,如果可以忽視表達形式上的硬痛,看到表達之人想真正陳述的問題也不見得是壞事。有些時候,我們甚至可以從別人的奚落裏學到珍貴的東西。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作為我們每個人生命裏某一段時間裏的某一個狀態,都能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我們對周圍的人,周圍的草木,周圍熟悉的一切充滿了深情的眷戀和化不開的濃情,生命是遺憾的,也是華美的,我想,這就是我們之所以眷戀生命的原因吧。跟我們一起共同成長的親人,朋友,同事,愛人都應該懷著真誠的感情彼此麵對。希望我們都能在生命的每一個關口都有自己的至愛親朋“陪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