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師監考時猝死引發的廉價大眾憤怒
文章來源: 秦臻2016-01-19 19:15:57

今日看見新浪博客裏有篇文章,博主是王傳濤,博客題目是《“監考猝死”是讓朋友圈憤怒的廉價題材》。

近日一篇《江蘇女教師監考中去世,中學生平靜做題——冷血無知的考試機器何以造就?》的文章被廣泛傳播。然而據記者反複核實,基本事實是:1月14日,泰興濟川中學一名吳姓女教師在監考過程中突發心髒驟停。孩子們發現之後,立即喊來老師,大家一邊緊急施救,一邊打120並盡快送往醫院。(1月18日新華社)

單看題目,把當時的孩子批評成“冷血無知的考試機器”,很容易獲得網友的“價值認可”。無論什麽年齡段的網友,對於當下的教育製度和體製,都可謂深惡痛絕。或者自己正在經曆殘酷的隻會考試的學生階段,或者自己的兒女正在經曆這樣的階段,因此,隻要看到有批評“中國教育隻教會學生考試”有關內容的,就會有“點讚”和“轉發”的欲望。

可是,評論的前提是實事求是。評論的基本邏輯不能是先有結論後有過程,不應該是看到一個失望的結果就妄議整個事件,乃至給當事人定性。在這件事中,“女教師監考中去世”這一結果確實讓人傷悲,但如果不掌握過程及細節,得出“中學生是冷血無知的考試機器”的結論是沒有事實依據的。

誠然,教育問題可以批判,教育體製也確實存在不少問題,我國學生群體普遍缺少生存與急救常識及技能,這都是你知我知大家知的現實,但不是所有的教育問題都必須成為“大眾垃圾桶”。尤其涉及未成年學生時,任何人都不應該隨便給人扣上“冷血”、“考試機器”的大帽子。這不利於他們的成長,不僅解決不了問題,或許還教會他們一種信口開河不講事實的說話方式。即便能夠批評教育體製,也隻是“打錯了靶子”。

這件事反映出來的問題是,當下網絡之中,充斥著大量吸引眼球的但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不符合邏輯的“虛情假意”,許多人隻是為了有些內容能得到更好的傳播、得到更多的點擊量而發布內容。也成為一些自媒體利用的“工具”。

文學城首頁也出現過這個事件的新聞,因為當時看的不細致,內容是什麽我忘記了。之後我google了一下相關新聞,卻發現,原來寫那篇醒目標題文章的人,在沒有弄清楚基本的事實就輕率的寫出了那篇文章,據網友們的分析,當下很多人寫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博眼球”。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人怎麽可能有什麽良知。為了吸引人們的關注,起個醒目標題沒有錯,文章標題對文章確實應該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可是就怕你的文章不是“龍”,不是“龍”如果因為水平差倒還是其次,可是你的文章為了其他目的混淆是非,惡意中傷就太可恥了。

中國的教育體製的確存在著太多問題,很多問題源於不科學和急功近利。孩子可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差不多除了春節那幾日,每天都在學校補課,學各種技能,所有的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情可以理解也被大環境裹挾著不得不隨波逐流,那種成龍成鳳的方式實在太畸形了,這是教育體製下的畸形怪胎,家長甚至孩子們還被迫養活著這個畸形怪胎。那是一種怎樣被逼迫產生的無奈,由無奈勾起的火氣和不得不低頭的壓抑。中國跟世界哪都接軌,領導人世界各地除了月球恨不能哪都去過,為什麽不去看看我們真正應該跟世界接軌的到底是什麽。

幾乎所有人都對國內的教育有著極深的不滿,不滿還無力改變的憤怒壓在心底,一觸即發。有的人就是利用了人們的這心理,製造事件煽風點火,那篇文章的題目看似是為國內的教育表示痛心,但完全是違背事實的,事實上孩子們並非他說的那樣“冷血”,他們叫來了其他老師和校長,也幫著撥打了急救電話的。而那位作者是出於什麽目的那麽急於寫那樣的文章?說國內教育體製的種種不科學當然可以,但不能昧著良心不顧事實以傷害尚未成年的孩子為代價,為博眼球的後果,博來的可都是鄙視。

每一個惡性事件的發生,都會有些人急於去傳播,新聞的確有時效性,但新聞更應該講究事實,尤其是麵對未成年的孩子,國內的教育本就存在很多的問題,你為此做不了什麽還煽風點火,就隻為了混點自己的點擊量真是煞費苦心。正如網上很多人說的,冷血的不是孩子,而恰恰是那位作者自己。大眾即使被他煽動了情緒,可是有原則,有良知的人們還是會去調查事實,以確認沒有冤枉孩子。其實就那位作者描述的情況,老師因為痛苦呻吟,口吐白沫了,孩子們看在眼裏卻無動於衷是不可信的。國內的教育再有問題,好像孩子們也不至於到了那個地步。

網絡如今已成為大眾獲取信息最直接,最普遍的渠道,而無數網絡寫手也是魚目混珠,要想網絡環境少點汙濁,真的需要所有有良知的人一起來維護,以抵製那些真正冷血的網絡騙子。

 

文中彩色字來自王傳濤的博客,稍作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