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才能愛生活
文章來源: 紫竹簫2015-11-23 15:07:05
小時候最溫馨的記憶,就是冬天,外麵漫天飛雪,屋子裏麵暖意融融,屋子中間的爐子上是冒著熱氣的鐵鍋,鍋裏的肉或湯,散發著迷人的香氣,鐵的爐蓋上烤著曬得半幹的鹹魚或焦黃的餅子,,,。覺得廚房是一個家裏麵最溫暖的地方,我的對於家的意象就是:一個大的老式的廚房,中間有紅的壁爐,胖胖的母親在編織,貓兒在玩線球,狗兒趴在孩子腳下,孩子在木質的餐桌上讀書,寫作業。壁爐裏應該還有母親烤的小點心,或是甜甜的紅薯,,,。
 
從小就是一個愛吃的人,因為先天不足,需要補,所以吃得理直氣壯,一點都沒覺得一個女孩子好吃,其實是件挺不雅的事,不是嗎?好吃鬼,饞丫頭,從來都是罵人的話。嘴上說慚愧,其實心底裏一點都沒有反省,竊以為對於普通的升鬥小民來說,一道美食,一桌用心烹調的佳肴,周末一家團聚,做點好吃的,就是一種平凡的,觸手可及的幸福。周末,聽到鄰居家菜刀剁著案板的邦邦聲,就會喜滋滋的想,他家今晚包餃子。晚上下班從人家樓下走過,聽廚房裏傳來鍋子勺子碰撞的聲音,莫名的,就覺得溫暖,安寧。
 
其實,吃與幸福息息相關,美食所包含的意義,其對於身心的愉悅,豈是一個吃字了得?一道有媽媽味道的家鄉小吃,寄托的是思念和鄉情;和閨蜜相聚午餐,暖暖秋陽裏的一碗麵,一杯咖啡,是緣分,是忙裏偷閑的喜悅;兩個投契的吃貨,一起尋找,炮製和品嚐美食,人間煙火裏的愛,有色有香。。。
 
兒子報考大學時,我就遊說他,報一個離家近一點的學校,周末還可以回家吃媽媽的飯,填誌願時,見兒子果然聽話,不禁心中竊喜,一喜兒子繼承了媽媽愛吃的優良傳統,二喜饞媽媽的廚藝還是有魅力的。受媽媽熏陶,兒子也會做簡單的飯,還學會了擀餃子皮,以後吃餃子不成問題了,娘死也可以瞑目了。
 
兒子還沒有女朋友,本著未雨綢繆的原則,現在就開始教育:兒子啊,將來要娶一個饞媳婦兒,吃什麽都無所謂的人,自然也沒有學習做飯的熱情。這容貌,過得去就行,過了頭兩年,醜啊俊啊的,在你眼裏也沒什麽區別了,但這飯,可是要吃一輩子的。你看,爸爸進屋,他頭一眼看媽媽嗎?都是看飯桌子的。通常愛吃的人,比較樂觀,隨和,情商比較高,像媽媽教你的蘇東坡,就愛吃;不屑於講究吃的人,智商比較高,通常也比較高冷,估計屈原就是這樣的,整天鬱鬱不得誌的,最後自己跳河裏了。喔,粽子?那也不是他要吃的,是喂魚的。兒子啊,娘覺得你的智商已經夠了,娶個有煙火氣的吧,一輩子好吃好喝的,多美啊?
 
曾聽有人說,將來科技進一步發展,人都不需要吃飯了,到飯點,一人吞個藥片,營養什麽的都夠了,剩下多少時間可以去做更有價值的事。估計我的有生之年趕不上,若真趕上了,我就自己收拾收拾先走了。不讓吃肉,不讓吃魚,不讓吃甜,不讓吃鹹,最後幹脆什麽都不讓吃了,長命百歲,幹嘛呢?
 
雖然俺愛吃,但俺好吃不懶做。前20幾年,一直是飯來張口,過著寄生蟲的生活。來美後,因為又饞,又挑食,想美食而不可得,隻好自己動手。從開始的蒸魚不知熟否,兩道菜做了4個小時,包包子是死麵的,到現在的可以一小時做出四菜一湯,自己做包子,餃子,饅頭,春餅,會曬鹹魚,醃鹹蛋,漬酸菜,,,就差沒有自己買豆子,磨豆漿,做豆腐了啊。廚藝呢,基本上是有模有樣,自以為不僅僅可以用來果腹,其色香味還可以用來挑起饞蟲了。(嘿嘿,又吹牛!)
 
秀秀俺的部分作品,最後加一句,所說的愛吃,好吃,不等於貪吃啊,俺還是很注意形象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