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麽不願意收藏中國文物?
文章來源: 農家苦2014-11-08 00:02:16

文物,按照我個人的理解,乃是文化的承載物,某種意義上講,它也是文化的傳承物、傳播物。中國文化一向有雅俗之分,而所謂傳世文物承載、傳播的文化,恰恰是俗的多雅的少。既然我對俗氣的糟粕文化不感興趣,當然也就對中國文物視之漠然。

其次,中國文物在北美較少見到。早先中國文物流落到北美,一般通過這麽幾個途徑:所謂征服時期鬼子從中國搶奪來的;封建王朝的皇家或政府贈送給洋大人的;中國移民自本土攜帶過來的;古董商人販賣過來的。前兩個途徑過來的文物,大多珍藏在公立博物館、紀念館中。古董商人販賣過來的文物依然流轉在火爆的文物市場。隻有中國早先的移民攜帶過來的文物,最有可能因家庭變遷而流散到可收集的市麵上。

收藏,不僅要講實力,更要依賴資源。實力,包括財力和鑒賞識別力,這是收藏家自身要具備的條件。資源,包括市場資源和管理資源,此乃收藏必不可少的客觀條件。缺乏資源的收藏,當然不會有理想的收益。

再者,遠離中華本土的北美,一直是戰後最和平富庶的地方,全世界的好東西都集中在這裏,所以遍地是他山之石。我們自以為美的玉,自以為貴的瓷,自以為稀世珍寶的青銅器和景泰藍,在這裏一比較,不過是滄海一粟,而且是古板、老朽、缺乏創意和生機的一粟。

北美的文物,好壞你可以選,貴賤你可以挑,但絕對貨真價實,不存在中國式的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所謂中國文物的水太深,不過是真假難辨而已。一個是時代的真假難辨,一個是材質的真假難辨,還有一個就是工藝和故事的真假難辨。說是某某皇帝的禦用,某某名人的私藏,某某事件的見證,當年製作僅此某某件等等,除了包藏禍心的賣家自己,鬼才知道是真是假。與其在深不可測、腥風穢雨的黑龍潭趟渾水,何如到夜靜花闌、和風細味的百草園去享受星月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