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情結
文章來源: 薄皮大餡兒2015-03-05 16:52:57
小時候,家裏的一個箱子裏放著一套十分好看的朝鮮族小裙子和一雙小鞋,那是1958年父親離開朝鮮時,當地朝鮮幹部贈送給父親的。那時父親常說:“家裏要有個女孩兒就好了,這些就不會壓箱底了。”

父親從52年入朝參戰,到58年最後一批撤離,在朝鮮待了6年。父母也是在朝鮮結的婚。當時父親派警衛員到沈陽接母親入朝結婚,因為匆忙沒有找到女式軍服,就讓母親穿著男式軍服入朝。一多年後,大哥在沈陽降生了,母親又帶著大哥去朝鮮探望父親。因此小的時候,大哥常常在我們麵前顯擺他曾經出過國。

父親的相冊裏,有很多是在朝鮮的留影。有金城反擊戰後,在繳獲的美軍吉普車裏照的,有和朝鮮人民軍、當地老鄉聯歡的,有和入朝慰問團的,有在毛岸英烈士墓前。。。印象最深的是撤軍時朝鮮老百姓熱淚盈眶、夾道歡送場麵。我小的時候看這些照片,就是覺得朝鮮人民軍的軍服比誌願軍好看多了。人民軍的軍官穿的馬褲和將校呢,父親他們穿的卻都是大襠褲,老棉襖,太不神氣了!有一次,我還從父親的舊書裏,翻出一遝油印的宣傳單《誌願軍入朝常用語》,主要是日常用語和口號,什麽"金日成萬歲"、“中朝友誼萬歲”等等。配著漢字發音,我也咿咿呀地學了幾句。 

上學的時候,小夥伴們都覺得朝鮮比咱們強多了,朝鮮的電影比咱們的樣板戲好看,《戰友》、《看不見的戰線》、《永生的戰士》,要麽很打仗,要麽抓特務,不象樣板戲,隻有等到最後一場才開打。《賣花姑娘》、《勞動家庭》還是寬銀幕的,比咱們牛。學校圖書館裏的《朝鮮畫報》是最搶手的,裏麵沒有大批判的照片,多是反映人民生活、介紹朝鮮風光和朝鮮電影。 

後來到西安上學,正趕上金日成訪華,我們從學校步行到解放路夾道歡迎,等了好久,累得夠嗆,可除了車隊,啥也沒看著。幾年後,在省政府禮堂還看過一台朝鮮"萬壽台藝術團"演出,節目很精彩,演員動作非常整齊,給我的印象很深。 

94年到美國出差,正趕上金日成去世,CNN裏播放著朝鮮人個個悲痛欲絕,哭天嗆地。聽說motel走廊裏搞裝修的幾個是韓國人,不知怎地,我內心積攢了多年"朝鮮情結"突然爆發了,或許也有點兒惡作劇心裏,我跑出去衝他們大喊一聲:"金日兒桑滿賽!"(朝語:金日成萬歲!)。正在幹活的韓國人被我嚇得一愣!估計他們當時心想:"哪兒冒出個北韓傻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