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麽這麽著急?
文章來源: 笨狼2021-09-26 10:04:59
盡管沒有澳大利亞那麽拚命三郎,日本反華氣氛也越來越甚,尤其在台灣問題上多少越過了中國紅線,如最近以“兩執政黨”之間的二對二形式“商討中國威脅”【1】,2021年國防白皮書的封麵與2020年明顯不同,從平淡無奇到日本戰神【2】,一副備戰的姿態,在很多場合下,日本政府高官頻頻發出與中國一戰的聲音,日本政府也暗示台灣的命運和日本緊密相連,事實造成一種“不允許”台灣統一的態度。
 
 
鑒於日本和平憲法的限製,日本軍費不能超過(總產值的)1%,但今年日本政府已經提出500億美元的軍費,人均軍費是中國的2.5倍,曆史最高,並表明今後不再受1%上限的限製【3】。
 
美日中軍費
 
日本為什麽這麽著急要跟中國交戰?僅僅是中國在南海填島,還是近幾年日益壯大的海軍,還是越來越囂張的習近平?
 
真正的原因是日本看著自己的成績,毛了。
 
這是日本過去幾十年的總產值,一開始真是日本奇跡,但後來就不行了,尤其是廣場協議以後。
 
 
不過仔細看看,不僅僅是廣場協議,日本房產泡沫崩潰後日本進入的失落的十年,在最近,日本又重新經曆了一次失落的十年:
 
 
對比一下中美,這個差距更鮮明,太大了:
 
 
2020年日本的總產值和2008年一樣,從2012年的6.2萬億(美元)下降到5.0萬億【4】,20%。
 
這段時間,恰好是日本最能幹,最有實力,野心最大,民間支持度近年最高,任期最長的安倍晉三執政。
 
Official portrait photograph of Abe
日本首先安倍,2012年12月26日至2020年9月16日第二次出任首相
 
安倍完全是家族勢力的產物,在老爸扶植下在2006年就當上首相,但經濟上很保守,一年後選舉失敗被迫辭職。安倍第二次剛上任的時候,聲譽很高,並且下定決心改革日本很多結構性的曆史難題,被譽為安倍經濟(Abenomics,2.0),叫“三箭”,第一支箭是經濟刺激計劃;第二支箭是生育支持計劃;第三支箭是社會保障計劃。經濟刺激計劃包括大刀闊斧指示央行放水,政府不顧赤字大舉刺激經濟,公共投資,改革的項目包括精簡規章製度,開放勞工市場和農業,降低企業稅,鼓勵民間投資,但同時增加零售稅來平衡政府開支。這是一個很矛盾的政策,提高社保卻增加個人稅務負擔,一放一收,不能對經濟形成一個投入,那時美國都有文章呼籲安倍暫時不要增加零售稅,但日本政府債務太高,安倍在傳統思維指導下下不了決心。鼓勵生育,進行勞工市場改革包括號召、支持婦女加入勞動大軍都是對的,關鍵是看結果,那時安倍在全世界到處演講,“婦女能頂半邊天”,像是一位婦女解放運動倡導者。
 
結果安倍失敗了。
 
有些是大趨勢,很難抵擋,如人口。日本人口2008年達到高峰,之後開始下降,到了2020年減少了1.7%,但適齡勞工人口卻下降了6%以上,勞工人口減少,生產力就下降,經濟沒法增長。
 
 
 
生育率:中國1.7,日本1.4,韓國1.0
 
安倍提供學前育兒補助的政策沒有扭轉生育率,讓婦女參加勞工大軍的計劃也沒湊效,參與率隻有50%出頭,離70%的目標差得老遠。
 
 
安倍另一個試圖刺激經濟的辦法是通過財政、貨幣政策改變日本一直處於低通脹到通縮的環境,造成通貨膨脹,提高收入,刺激消費。沒有通脹,生產就沒動力,需求也不會增加,但不論政府大撒幣多水漫金山,通脹就是上不來:
 
 
在安倍第一任期間(2017年底),總消費和工資微減,這些政策基本沒見效【5,6】。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倍動不了日本的產業就業結構【7】:
仔細觀察日本就業人數結構不難發現,非正規雇傭員工就業比例保持高位,而其中便有諸如臨時工、兼職工與合同工之類的就業部分。由日本總務省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0月1日,日本非正規雇傭員工占比高達近35%,而此數值在1990年僅為18%,增長近一倍。在無法實現“同工同酬”的現實境況下,失業率維持在低位如6月份最新數據2.8%,但多位職工完成一人量工作,並總計領取一人份工資。職工收入並未有所增加,消費提振更無從談起,經濟發展缺乏內需支柱
 
同樣,日本社會的傳統文化對女性的態度,整個社會的風氣,很難通過提供幾個福利來改變婦女的就業環境和動力,從而提高婦女參與勞動大軍的程度。
 
但是大家還是對安倍抱有信心,安倍經濟一開始的水漫金山政策無異於操縱貨幣,貶值的日元大幅度刺激日本出口,引入外資,2019年統計,日本股市30%由外資占有。也許另一個原因是安倍能說,在外交上也日趨強硬,給人一副胸有成竹的感覺,直到去年他找個借口下台大家仔細一看,才發現又浪費了一個十年【7,8】,他所期望的結構性改革基本沒什麽進展,也就是說日本經濟還是處於一個繼續依賴財政、貨幣政策和出口的現狀。
 
日本是個高度依賴出口的國家,從貿易占總產值的比例來看,總貿易日本和中國一樣,都是35%(下第二圖),而日本的貿易順差則大於中國不少(下第三圖),中國符合世貿原則,日本則不符合(順差超過總產值的2%)。
 
貿易
 
貨物進出口占總產值的比例(2020年:中國31.6%,2019年:日本28.2%)
 
 
總進出口占總產值的比例(2020年:中國34.5%,2019年:日本34.9%)
 
貿易收支
 
對中國貿易的依賴
 
中國已經連續12年為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9】,2018-2020年,中國與日本貿易總額連續三年突破3000億美元:
 
圖表1:2015-2020年中國與日本雙邊貿易總額情況(單位:億美元,%)
 
2020年疫情爆發,日本全年整體出口減11.1%,對中國“逆向”增2.7%,成為一個支柱,今年前四月日本貿易比例如下,代表了各國對日本貿易的重要程度:
 
圖表2:2020-2021年4月中國市場在日本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情況(單位: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去年達成的亞太區域協定(RCEP)給日本帶來極大的好處【13,14】,“具有將日本總產值推高2.7%的經濟效果,而據日本政府此前估算,美國退出後減為11國的泛太協定隻推高總產值的1.5%,即使美國加入也僅為2.6%,日本與歐盟(EU)的經濟合作協定(EPA)有望推高1.0%”,主要的原因是日本與第一、第三大貿易夥伴國中國韓國首次簽署貿易協定,而且中國讓步多,總的對日本有利。這一結果使得日本更加依賴中國,但因為日本對中國的敵意和對產業鏈的擔憂,一直努力把產業鏈遷移到中國之外,據日本企業估計【17】,在中國投資平均利潤有17%,然而中國之外的,目前的水平往往是隻能持平,也就是說各種不利環境往往導致利潤得不到保障,即使在越南,經曆也是與媒體上報道的完全不一樣:
 
“越南部分官員挺腐敗的。自己感覺給了官員好處,該給辦事吧,但很多時候給了好處也不辦事,這和以往在其他國家的經驗大不一樣。”
“越南人很勤奮,但畢竟沒有受過產業訓練。不像我們在中國,很多工人在其他工廠幹過,有一定的作業經驗,越南新招來的人員,幾乎都對產業一無所知,以為他們都知道的事情,很多時候他們真的不懂、不會。”
“結果,很多零部件需要我們從中國運送到越南組裝。這樣的配套方式,讓勞動力成本的縮減部分幾乎看不到了。來越南,滿足了一定的規避風險的需求,但沒有解決企業成本問題。”
 
把產業鏈分散到世界各地,是風控的手段之一,但代價必然是成本增加,利潤下降,對經濟帶來負麵影響,對於深陷泥潭的日本有沒有幫助,是很難估計的。
 
日本國債
 
日本的技術很先進,科研水平也很高(如諾獎比中國多多了),但整體失去活力,大家對日本的“幹淨”“精細”騷動,實際上那掩蓋了日本經濟缺乏活力,失去動力的實質,美國對日本經濟很重要,也是貿易第二大國,但美國沒法提供新的機會,給日本一個推動,日本見到的,反而是中國越來越成為自己擺脫困境的唯一機會,這一切,才是日本著急的原因。
 
製造業,日本高技術成分很高
 
今天的世界,經濟已經不能說了算,國安才是一切的根本,但由上可見,這是個衝突,要保經濟國安就被妥協,國安牽頭則直接損害經濟。日本是個衰落的國家,而且衰落的幅度越來越大,越大就越急於尋找出路,但衝突永遠不是出路。
 
US President Joe Biden hosts a Quad leaders' summit with India 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 left, Japan Prime Minister Suga Yoshihide,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and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J Blinken in the East Room at the White House in Washington, DC, USA on 24 September 2021
四虎國峰會
 
美國最近的美英澳聯盟,四虎國峰會,都是一種軍事聯盟,經濟成分不高,這反映了美國對遏製中國除了高技術封鎖之外就是軍事聯盟,經濟上並沒有回應的辦法,靠直接帶隊把軍艦開到中國家門口,看你怎麽辦。中國確實沒辦法,習近平那一套四麵出擊的策略也是到處得罪人,但是前幾天中國申請加入泛太協定是個有力的回應,因為如果中國加入了,對全世界的好處將從原來的每年1470億美元大增到6320億美元【18】,美國是不是有能力把中國拒之於外呢?
 
【資料】
【4】5.048。世行數據日本隻到2019年。
2021年1-4月,日本對三個國家的進出口總額為1134.6044億美元(有望創新高)、687.2011億美元、276.3747億美元,分別增長23.23%、增長4.43%、增長11.52%,占日本進出口額的23.33%、14.1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