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來了:你覺得錢包緊了嗎?
文章來源: 笨狼2021-06-10 12:53:12
今天公布的(美國)消費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物價指數,CPI)達5.0%(同比),十幾年來的新高:
 
Line chart of Change (% YoY) showing Consumer price index at highest level since 2008
 
即使所謂“核心”通脹率(就是除去能源、食品這兩類動蕩較大之後的物價)也達到了3.8%,這個數字快30年沒見過了:
 
https://cms.zerohedge.com/s3/files/inline-images/bfm1DF9_0.jpg?itok=ph-QS0-E
 
這次通脹背後火熱的有什麽呢?造房木材224%(同比,下同),租車110%,雞腿(美國人吃雞腿很凶,是下酒菜)84%,汽油56%,二手車30%,洗衣機27%,坐飛機24%,車保險17%,搬家費用16%,醃五花肉(雅人說的培根)13%,交通11%,自行車10%,旅店10%,低於10%的就不列舉了。
 
二手車最近成了香餑餑,主要原因是芯片奇缺,新車生產不出來,逼得大家隻好去買二手車:
 
https://cms.zerohedge.com/s3/files/inline-images/ManheimUsedVehicleValueIndex-LineGraph.png?itok=4rsjhstT
二手車價格
 
如果你要養家糊口,管著家裏的賬簿,就知道從果菜到日用品,家電到各種修理,餐館旅店,沒什麽不漲價的,10%是常事,蘋果就漲了10%,好的品種會有20%,消毒劑、垃圾袋、麥片早餐、尿布,統統漲【3】。不過去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很多活動都處於停頓的狀態,那麽這個月的數據是不是也受疫情的影響呢?
 
按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對比於2019年,兩年以來平均同比是2.54%:
 
 
這看來,好像也不是很離譜。不過通脹指數是個複合指數,高與不高,對你的影響大不大,全看漲價的那部分是不是對你來說最常用的,絕大部分人最需要的那些商品。一個月前的物價指數就已經呈現過熱的勢頭,《華爾街日報》當時采訪了一些普通群眾,即使在Costco采購的人也覺得購物完畢一看,賬單怎麽比以前高了【4】?像木材那樣瘋漲的,靠兩年平均是平均下來的,木材價格一漲,對房價就是個壓力,也就影響了房產業,大家擁有一個自己的屋的願望也就更遙遠了。
 
通脹有幾個原因,一是貨幣政策泛濫,這在美國是家常,但除了資產瘋漲之外,貨幣政策似乎對物價影響不大,一個可能是向中國越南這樣的國家在輸出通縮;第二個原因是財政政策泛濫,這美國最近做地很歡,從川普到拜登都大撒幣;另外一個可能是物資、商品缺乏,這是“主流經濟學家”的看法。
 
疫情和貿易戰打亂了芯片的產業鏈,台灣當局對經濟、疫情的管理也累累犯錯,芯片短缺不僅對汽車行業是個巨大的打擊,現在大部分家電都依賴某種芯片,很多產業都受到連帶打擊【5】,這種短缺也就成了物價攀升的原因。但在美國,不能不就美國的實情來看。美國經濟紓困向社會注入過20%總產值的資金(五萬億),直接送到老百姓手裏的是10%,這麽多錢,大家是不能不花出去的,什麽不買光。另一個美國的實情是美國對人生看得開,錢財是身外物,該花的就得花,冠疫一場衝擊,讓很多人都覺得人生的短暫,既然人生如此無常,那此時不享受,不是對不起自己,而是對不起祖宗。疫情以來戶外活動成了大家追捧的活動,享受戶外活動,最有代表的是自行車,現在商店裏已經很難買到了,據《彭博》調查【6】,高檔自行車僅今年就漲了10%,5000美元的也還買不到。
 
自行車,新車二手貨、零部件價格
 
物資、商品缺乏,可能是疫情帶來的暫時性的衝擊,也有可能是疫情帶來的新現象,但美國央行堅持說不要緊,馬上就過去了。為什麽領導堅持說這是“過渡性”的呢?就看你怎麽看了。
 
 
受疫情衝擊,海運一直周轉不過來,集裝箱和海運的價居高不下【7】,一直解決不了,而且航海員工很多是印度小哥,印度一出事,船員都找不到。美國港口連卸貨的能力都不足,萬噸巨輪都一直在海上排隊,唉,真是要孝敬美國老大還得排隊。以前中國出口商沒注意,把運費也包了,後來發現等到出貨時就已經虧了,估計他們現在不那麽傻了吧。這個情景就像我之前說過的澳大利亞拿鐵礦石掐著中國脖子一樣【8】,大家都不敢接單,接單到買鋼鐵之間價格就漲了,已經虧本了。另外一個過去幾個月發展起來的新情況是大宗商品(鐵、煤、其他金屬、能源)價格不僅僅是漲了,而是瘋漲,首先中國就受不了了,前天中國的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已經到了承受不了的程度【9,10】:
 
中國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
 
今年以來中國出口商已經開始主動提價了【11】。但提價也沒用。原材料價格大幅攀升,廠家很難把成本全部推給消費者,因為消費者的收入並沒有增加,產能也在那兒,也有競爭,沒法漲價,這樣工廠就不願意擴大生產,也不願意接單,就是說明明知道需求在哪兒,但不敢接,因為接了,其他成本一上去,就是虧【12,13】。如果中國的出口商不敢接單,那麽美國這邊的緊缺就隻能更嚴重了,中國不僅提供產品,也是美國中介原材料(零部件)的主要供給商,中國渠道不順暢,很多行業受阻。這種嚴重性已經到了美國黨媒也暗示中國是不是該動手了【14】,管管這天價,中國也是在管,包括允許人民幣升值,李克強出麵“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15】,但這種蚍蜉撼樹的舉動,連高盛都在暗笑【16】,最近中國電荒,各方的利益集團聯手逼得習近平撤回最近親自推銷的綠色減能計劃,可見與大潮流對著幹是沒什麽好結局的。中國把這種原材料價格上升歸咎成“輸入型通脹”,美國政府央行首當其衝,美國也把中國進口品價格上升看成“輸出型通脹”【17,18】,大概是覺得中國沒把好關。可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日子越來越難過的中國廠家也沒辦法了,《經濟學人》最近報道【19】,中國廠家已經數次給外商聯係,說不想漲價,但“世界瘋了”,不得不漲。
 
到底是中國基建太急,還是美國大撒幣太狠,大家見仁見智。但美國還有一件可以做的事,那就是把關稅撤了。
 
Breakevens show investors expect inflation to be transitory
美國利率市場不擔憂通脹
 
拜登當局不但沒有撤銷對中國的關稅,也沒有撤銷其他關稅,包括對歐洲的關稅,不知道世界是不是喝民主人權湯喝醉了,還跟著美國轉。這些關稅不僅僅是征收美國人民的血汗,也打擊了其他各國的利益,還加劇了物資的緊缺程度,是為了(美國國內)一小部分人利益而傷了大部分人利益的缺德行為。過去幾周美國財政部長、商務部長、外貿代表紛紛與劉鶴通電話,大家都很客氣地說對話“誠懇、務實,相互尊重”,但有一樣很怪,那就是美國的公布都說“美方向中方轉達了拜登總統為(美國)人民服務的宏大計劃和決心”,也許背後還有“中方在雙方經濟往來上做的不夠,傷害了美國人民的感情”什麽的,對於美國當前的通脹,美國有沒有要求中國做什麽呢?可如果繼續保留關稅,中國怎麽才能幫助美國解決當前的物資緊缺?
 
 
 
【資料】
美國過去100年的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