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欺負澳大利亞
文章來源: 笨狼2020-11-30 10:20:07
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最近一係列限入措施不僅僅堵死了澳大利亞幾十億(美元)的貨物,還直接威脅澳大利亞經濟和就業,可對西方來說,這是直接威脅了西方“公共規則基礎上”(rule based)的全球體製,中國這是“恐嚇”,“欺負”,欺負到西方頭上來了。《金融時報》【1】號召“民主陣營”要團結一致,共同抵禦,打擊中國的囂張氣勢。
 
 
中國的人權嘛確實有問題,不過《金融時報》,西方和澳大利亞都覺得人權生意兩不誤,可以一邊跟你做生意,一邊罵你不地道。這也行,相安無事到時候大家都得益,問題是有衝突的時候怎麽辦。
 
《金融時報》這種“西方團結起來”的觀點,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的政策研究院的一個副主席(陸克文是主席)也在《海峽時報》撰文【2,參見3】,從世界經濟,世貿的規則出發,譴個責中國違規。正值近日習近平在大肆吹噓中國如何開放,如何讓全世界在中國致富,很多人指出中國的行徑是兩麵三刀。中國這說一套做一套是肯定的,是不是違反世貿規矩,相信中國研究過,這些禁運手段雖然赤裸裸,但用以采納這些手段的借口卻不是那麽直接,表麵上是不會與世貿或中澳自貿協定有明顯的違背,即使奧通過正常途徑申述成功,但已經是一年以後了,危害已成曆史。這些非常手段是很傷的,對貿易體製,對受害的一方都有長期的損害,對方幾年之內是不會在相信你了,反過來也會傷害中國,可這損人損己難道不正是它的目的?
《經濟學人》【5】覺得中國提出的十四條很極端,“虛偽極了”,可是澳大利亞國內本身充滿種族歧視基礎上的排華運動卻沒人說,澳大利亞政府官員和議員累有要求華裔公開效忠的言論,澳大利亞自己也是處處以主權為借口,連《經濟學人》都覺得莫裏森早些時候否決中企收購澳大利亞一個日資擁有的乳製品廠是不是主權過頭了,那是赤裸裸警告中國,不論什麽我都說不,現在反過來說中國極端,顯得牽強。
 
西方和澳大利亞自己叫不平,叫冤,覺得奧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好像中國逼澳大利亞落入今天的地步似的。澳大利亞今天出口超過三分之一依賴中國,澳大利亞在冠疫以前,過去的三十幾年經濟一直沒有蕭條過,連2007-2008世界經濟大危機之際也沒有,為什麽?就是因為抱注中國這條大腿,這也形成了澳大利亞的依賴遠比中國對美國的依賴嚴重的現實,中國吃美國苦頭夠了,不可能不知道如果使上這招後澳大利亞的痛苦,澳中關係沒有更早惡化,中國算是忍了。
 
Australia's 10 biggest trading partners. 2018-2019 . Bar chart shows Australia's top 10 trading partners and the value of that relationship. Shows China to be the biggest trading partner by far. .
【6】
 
兩國今天衝突現狀的概況,《路透社》【7】《彭博》【8】有詳細的總結,中國絕對不承認這是任何貿易戰【10】:
2018年以來十多個中方赴澳投資項目都被澳方以模棱兩可、毫無根據的‘國家安全’為由加以拒絕,包括禁止中國企業參與澳大利亞5G網絡建設,甚至還包括基礎設施、農牧業領域,澳大利亞針對中國產品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多達106起,而中國對澳大利亞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隻有4起
“同時,我還想告訴大家,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信念,堅定不移全麵擴大開放。”汪文斌說,“中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對中國來說【12】:
中澳關係陷入困局,中方多次強調“責任全在澳方”、“解鈴還須係鈴人”。話說明白到這地步,澳高級外交官員、前駐華大使還“倒打一耙”稱中國對中外交流“設置條件”。
 
“中方多次強調‘責任全在澳方’”。
中國政府給澳大利亞的十四條是什麽?包括:澳大利亞政府資助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反華”研究;突襲中國記者和吊銷學者簽證;在多邊論壇上“帶頭”提及涉台、涉港、涉疆等中國事務;煽動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起源展開獨立調查;在2018年禁止中國通信設備公司華為參與5G建設;阻礙10項涉及基礎設施、農業和畜牧業的中國外商投資交易;幹涉南海問題;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指責中國實施網絡攻擊;澳大利亞議員對華人或亞洲人進行種族主義攻擊;配合美國對華輿論攻勢散布誤導性信息;通過立法形式阻礙維多利州參與“一帶一路”。
不久前中國驅逐兩名澳大利亞記者,西方大肆渲染,中國的手段確實不文明(深夜約談,拘留未成年女兒),而且中國有找借口拘捕外國人,尤其是華裔的惡劣前科,不讓見律師,也不審判,就是關起來不見天日,所以當事後得知這是對澳大利亞的報複時,西方就簡單把這些細節省略了,也算是報複。
 
中國是持強淩弱,以大欺小嗎?
 
中國的十四條無疑已經超出了貿易的範圍,一邊說澳大利亞要改,一邊製裁澳大利亞的進口,卻口口聲聲說兩者沒關係,屬於美國所謂的“國家安全”手腕,別忘了,冠疫期間所有國家都打過國安牌,澳大利亞更甚,直接限製中國已經兩年多了。過去幾年美國開創的直接砸毀世貿機製的手腕,成就了今天的惡果,這完全是中國的錯嗎?也許中國覺得如此手段,不得已而已,因為澳大利亞本身已經走上了一條一邊利用中國市場一邊反華的路。中國的反擊,不是占據優勢而恫嚇他人,而是在美國進逼之下覺得窒息,不得不反擊,反擊美國沒用,隻能通過打壓另一個弱小的國家,而澳大利亞主動充當反華的主角,逼得中國無路可退,某種角度來說也是無奈,中國無能的舉動。
 
中國一下子把幾十億澳大利亞貨物拒之門外,澳大利亞這麽依賴中國,很難受得了【13,14,15】,
5月,澳大利亞大麥因“傾銷和政府補貼”而被中國宣布征收合計80.5%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此後幾天,澳洲四家屠宰場的牛肉又因“檢疫問題”被中國暫停進口;11月,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木材因“檢出天牛、吉丁等活體檢疫性林木害蟲”而被停止放行;11月27日澳大利亞紅酒又因傾銷而被中國給予警告性質的處罰
 
上麵這些都是小菜,更大的是被中國拒在港外的9億(美元)煤。莫裏森再強硬也得考慮後果,這是他近日軟下來的原因,說要兩國諸多誤解,跟中國和諧,還拍中國脫貧馬屁,但“責任在中國”,既是降溫,也不願意讓步【16】。
“雖然當前中澳關係處於一個不同尋常的時期,但澳大利亞想要與中國和諧相處,建立積極關係,(因為)他們是我們最大的貿易夥伴。”
 
盡管莫裏森說已經挑了最佳人選來解決兩國爭執【18】,但是中國根本不接澳大利亞的電話,也不接受來訪,澳大利亞的主權又不能公開讓步,那這僵局如何打破?一急之下,莫裏森呼籲美中降溫【19】:
澳大利亞不想被迫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采取“二元選擇”。他還說,澳大利亞的行動並不是“試圖遏製中國的戰略行動”的一部分
 
澳大利亞的主動站隊、向美國效忠,是奧自己的戰略選擇,還是為了向川普獻媚?川普的反華力度確實很大,中國一直堅信奧是因為美國威逼,美國是元凶,莫裏森呼籲美中降溫就明確顯示美國是澳大利亞考慮的主要因素,但事後的背景更複雜,含有奧主動站到美國一邊的動機。
武漢病毒所的謠言,澳大利亞情報機構積極參與了與美國的合作,雖然後來因為實在沒有把柄,澳大利亞退了出來,主要是美國還堅持。最讓中國惱火的,華為一事完全是因為澳大利亞情報局作俑,美國最後加碼,奧起了最關鍵的作用。澳大利亞,莫裏森為什麽要這麽做?莫裏森代表的是澳大利亞內政,一種廣泛的,意識形態指導下的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是一種政治精英與民間的互動,在尋求一個外在敵人上比誰更堅定,這是為什麽即使澳大利亞排華種族歧視風氣大盛也不受社會重視的原因。這是西方近來普遍經曆的反思,中國還不知好歹主動當靶子。抗疫後莫裏森民意支持率極高,不可能也不必要退讓,盡管不讓步必然有代價,極其大的代價。
 
 
在這種背景下,澳大利亞叫冤,覺得自己無辜顯然是在狡辯。
澳外交和貿易部常務副部長、前駐華大使孫芳安(Frances Adamson)扮作無辜地揣測,中國可能認為能在很大程度上給自己與世界的接觸“設置條件”,“如果是這樣,那我認為這是錯的”,理由則是“在國際體係內進行建設性的合作,而不訴諸施壓或脅迫,對中國和其他所有國家都有更大的好處”。
 
“她將中美競爭升級歸結為中國的迅速崛起,並稱澳大利亞等國的戰略前景隨之也越來越令人焦慮。”孫芳安覺得中國在給自己與世界的接觸“設置條件,不是個別的的看法,《紐時》【11】也這麽說,不過澳大利亞自己人的說法【20】都承認奧陷入了美國反華的陷阱,並且是澳大利亞心甘情願地邁進去的,在對華政策上,美奧是互動,相互鼓勵,相互支持,莫裏森三番五次再推川普的反華推言和倡導美國的反華言論,所以澳大利亞的無辜無從談起。
 
曾在2012年至2013年擔任澳外交部長的卡爾(Bob Carr)稱,損害中澳關係的並非澳大利亞提出調查新冠病毒(SARS-CoV-2)來源、對華為發布禁令等行為本身,而是堪培拉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缺乏外交技巧【引自21】,大家也許不知道,澳大利亞當時的語言是“要像調查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樣查”,想想看誰受得了。
 
中國的行徑是不是過分呢?是,這反映了國際局麵的全麵惡化,中國自己諸多不是之處,受到圍剿,開始好言相勸自然沒人聽,到今天升級,大家都沒台階下,中國,澳大利亞和世界都成了國際政治的犧牲品。可是不能單純看待哪一方責任最大,看看西方對中國的譴責與美國對中國的關稅製裁相比如何?大家一直相信拜登上台後會延續所有關稅,那又如何?世界上哪個國家隨時動用經濟製裁手段?因為美元在世界貿易的壟斷地位,美國的實體清單是一種極具威脅的經濟製裁,十足的恐嚇,又如何?印度對中國的大規模禁閉,又如何?西方態度“責任全在中國”也是靠不住的,如中國擔心的,美國如果不改變,這個世界不得安寧。
 
西方的態度清一色支持澳大利亞,不僅僅是同一戰線的,而且大家都有種怎麽尋找機會跟中國碰一碰的欲望,所以大家對澳大利亞敢於獻身還挺感激。澳大利亞是“民主陣營,尤其是英語霸權圈(五眼聯盟)”的先鋒,這種對峙短期內難有結局,因為全世界盯著,大家都沒台階下,除非拜登上台會有個大轉變,不是對中國軟了,而是與中國重現洗牌,可這不可能發生,世界上沒人寄望於拜登。
 
【22】
 
美歐的民主牌和中國的經濟牌
 
中國的行為會迫使西方聯手共同遏製中國嗎【26】?肯定會,中國不可能不知道,我以前數次提起,不僅僅我覺得難以理解,西方也覺得難以理解,習近平一首好牌打臭,圖什麽?
 
幾天前歐盟散發了一份倡導美歐聯手製衡中國政策稿件【30】,呼籲美國把握這個“一代人唯一的聯手抗華的機會”(The EU will call on the US to seize a “once-in-a-generation” opportunity to forge a new global alliance, in a detailed pitch to bury the tensions of the Trump era and meet the “strategic challenge” posed by China),中國的行為有代價,歐美聯盟將是中國難以承受的壓力。
 
這份討論政策的提議稿件最後多少被領導階層采納,尚待觀察,其覆蓋的範圍也有針對性,數字經濟,冠毒疫苗分配和世衛改革,但至少表示歐洲這種聯合美國在民主大旗下共同對抗中國的勢力是一直在那兒的,中國如果不留意,會鑄成大錯。中歐最大的合作機會目前是中歐雙邊投資協定,雙方近日都有表態,中方熱情高,歐方顯得空洞,歐盟已經再三表示不是“實質性”的協定就沒有意思了,暗示中國必須就市場準入、國企、政府資助這幾個難題讓步。習近平公開表示年底會達成協定,從官宣的角度來看,很難說這有多少幹貨,從樂觀的角度來看,中方覺得有把握,肯定是中方覺得自己的讓步會讓歐盟滿足。怎麽講呢,習近平說中國積極考慮加入泛太協定,中歐雙邊投資協定遠比泛太協定和下一步中歐自貿協定要求低得多,這說明中國有餘地,讓步的意願還是有的。
 
中國改革派一直尋找一個外因迫使自己改革,不知道這個外因夠不夠格(The document backs president-elect Joe Biden's idea for a summit of democracies, and says that the new transatlantic agenda should be “the linchpin of a new global alliance of like-minded partners”)。
 
中國能打的還是經濟牌,最新的估計至少歐元區2022年底才能恢複到2019年的水平:
 
 
同時世界經濟發展極度不平衡,發展中國家是不是會對美歐聯手與中國大戰感冒也有待觀察,這說明脫離中國的世界不好過
 
【32】
 
疫苗之爭也是一個焦點,發達國家是有疫苗,但發展中和落後國家2021年底注完疫苗的可能性是零,這說明世界經濟明年不會全麵複蘇,中國還是一股最關鍵的力量。昨天德國透露出至少名義上不會禁止華為留在德國市場,說明歐盟內部也是有各種考慮,默克爾這個中國和習近平唯一,最後的“朋友”能幫多大忙【29】?
 
美歐的民主牌和中國的經濟牌將會是明年最大的較量。
 
【注】想法始於推言其二
 
【後記】
《紐時》這篇報道講述了澳大利亞因為自己是小國(人口太少),曆史上一直找個大哥,抱大腿,以前是英國,後來是美國,這就是我原文裏提到的澳大利亞那種動機,所以澳大利亞主動傍上美國是必然的,但是莫裏森給川普的媚眼確實有點惡心,連自己人都覺得過頭了(Mr. Morrison inadvertently let the world hear Australia’s internal dialogue of doubt — one that echoes around the globe as China increasingly asserts its might;At a time when Australia’s favored nation status with the Trump White House is about to expire, there is widespread concern that a Biden administration will focus less on America’s Pacific partners and more on rebuilding ties in Europe.)。然而中國也有做過頭的跡象,不讓澳大利亞下台,拜登的國安委主任表態要支持奧,不應當簡單看成五眼聯盟天然反應那麽簡單,外交上巧妙的,是讓對手知道厲害卻又有下台的機會。
莫裏森激烈的反應更能反應他個人的急躁冒進性格,據說奧軍方已經準備正式認罪,但此舉被莫裏森否決,讓澳大利亞全國愕然,可見莫本人“愛國、護國”心態太盛,趙的推有點楞,但莫主動與中國升級較勁,是他自己的選擇。
 
中國住澳大利亞大使館副大使接受采訪,水平太差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On China, Australia is left counting the cost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s approach to its biggest foreign policy challenge is not working. There needs to be less conflict and more statecraft
如果說中國的外交政策有問題,正如上述,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也有問題,如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研究員Richard McGregor
撰文指出,莫裏森是爽了,奧媒體也爽了,但有用嗎?
今天事態與前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有諸多瓜葛。
澳大利亞也不能不承認自己的行為有傷了中國利益哪一方麵,而且手段單一,其結果不屬意外。
Instead, Morrison talks more about ideology and values. He has framed this as an existential crisis
This increasingly toxic dispute is not in Australia's interests and was not driven purely by standing up for Australian values
The Morrison Government has followed an American line on China that has gone from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o confrontation
Adamson candidly argued that Australia "is not about imposing our views on others", adding that "an era within which we felt comfortable has passed"
岑少宇:澳大利亞總理,您真是太“聰明”了
 
【資料】
【2】《亞洲協會/海峽時報》Collectively calling out China on trade aggression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個人觀點》Australia's China pain becomes the talk of Washington
拜登大概意識到開口的話,就成了中國的籌碼了?
【6】《英國廣播公司》How reliant is Australia on China?
【12】澳前駐華大使承認:不能指望美國像過去那樣發揮領導作用
【20】《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個人觀點》No wonder China is confused by us
China has changed since 2012. But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s messaging seems to have changed eve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