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共同價值是什麽?
文章來源: 笨狼2019-04-26 08:20:10
如果中國全麵接受西方價值觀和體製,同時接受美國的主導地位,但西方也必須全麵接受中國成為西方大家庭一個名副其實(就是話語權與自己的經濟實力相當)成員,讓中國安安穩穩過好日子,把經濟發展到西方的水平,西方會接受嗎?
 
不會的,美國首先不會。說起來有違邏輯,其實很簡單。這不僅僅是中國一旦民主,非常可能國家主義泛濫,更關鍵的,是西方不能允許中國上上下下老百姓都能過上別說美歐,即使到日本的水平(日本的人均產值遠比美國低,中國不少人暗指這是美國壓製日本另外一個例子,雖然不同觀點說是生產力和人口的原因【10】),世界就被吃光了。地球的資源會被吃光,一千年前也是不可想象,然而拜托科學革命和工業化,吃光是很容易的。如果吹光了,不論大家如何高尚,戰爭就無法避免了。
 
所以美國國家利益強調美國所有的權力(政軍經濟)都是為了美國生活方式(to protect American way of life),注意了,“美國生活方式”是“美國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大家都應當向往的生活方式。所以,印度也別指望。
 
 
一個國家生活水平低,好像跟別人沒關係,自己不爭氣唄。爭氣不爭氣有很大關係。不過有時也是命。比如鄰國有個金礦,人家富了,也不是自己不爭氣而已。一般人都勤勞,但有些人生活在交通中樞,其優越性不言而喻。不過反過來的說法也有說服力,歐洲就是靠爭氣,發奮圖強強大起來的。
 
五百年前,雖然文藝複興已經開始一小會兒,啟蒙也開了頭,歐洲大部分是荒蕪之地,不僅國力遠遠落後於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遠遠不如中國。現在完全是反過來了,歐洲不僅遙遙領先,而且歐洲人還占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領土。這麽一看,歐洲文化遠遠優於中國的文化。按照這個邏輯,歐洲文化也就是世界上最優越的文化(英國征服印度後,印度的神秘被徹底摧毀,英國人覺得印度文化腐朽,轉而稱頌中國文化,直到後來打垮中國,才意識到中國也是枯株朽木)。
 
這種看法的問題是忽視了曆史的內容。中國人是狂妄自大,自己無知還感覺良好,但人品是“善”,滿足於自足(也叫自強,或者愚昧),雖然也貿易,但主要是給蠻邦展示自己的優越,給他們出口點什麽(絲綢、陶瓷、茶葉),開開眼界,背鄉離井到蠻邦紮根,是對祖宗最大的不孝。可是歐洲人不同,上帝說了,大家有罪,基督徒有責任幫野蠻人認罪,讓他們皈依,如果他們實在愚昧,把他們打成奴隸,讓他們知道厲害。說歐洲比中國落後,但其船堅炮利超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已經五六百年了,所以把他人打壓成奴隸,是綽綽有餘的。這是歐洲的另一個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這就是歐洲體製的優越。
 
體製的優越性跟其他的優越性一樣,不需要你聰明過人,需要的是競爭,競爭很殘酷,但很有效。在當時歐洲處處是生存和光榮之間的選擇,大家都選擇一個可行的辦法:什麽好的用什麽。權利(和隨之而來的自由)、資本主義就應運而生,科學、工業化成為核心動力。我爭取自由和他人失去自由是資本主義的特色,其結果是全世界體製的重新翻板,世界上大部分的垂直權力體係被推翻,成了水平的,歐洲帝國和其他的殖民地之間的關係,世界也第一次按照資本主義藍圖實現經濟全球化。
 
這次經濟全球化就是把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分開,最有代表的例子是英國紡織業和印度棉花。原來印度是紡織大國,工藝水平很高,在英國也很有市場,但後來英國破壞了印度國內紡織產業,棉花一下子大幅貶值,英國的紡織品競爭力銳增,湧到印度,印度國內紡織業倒閉,結果印度成了英國廉價棉花產地(原材料,第一產業),而英國成了加工產地的增至產業(加工增值,第二產業),一下子整個產業的價值都被英國占有。這一現象在所有殖民地都是主要的經濟模式。
 
政治上,你要是問為什麽落後國家不進行政治改革,然後爭取獨立,再發展經濟?答案是歐洲帝國主義不讓。你要是讀了Daron Acemoglu和James Robinson的《國家衰敗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知道他們的說法是製度是唯一的因素,歐洲製度好,其它製度都不好。不過你要是細讀了,書裏所有的曆史都是歐洲帝國主義蓄意在殖民建立、輔助腐敗的統治集團,推行腐敗的體製,反對民主、真正的法製,反對基建、醫療、教育基礎的建立(別信教會設立施舍、扶貧的謊言,那是微不足道的),結果二戰大家獨立後完全缺乏一個改革基礎,腐敗的風氣一直延續到最近十幾年才漸漸由好轉。
 
看看美國和美國的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Roosevelt's Corollary),大家熟悉,就是拉丁美洲是美國的內院,不僅僅滲透、控製、幹預,軍事介入比比皆是,而且軍事為商業服務是赤裸裸,公開的政策,美國都引以為豪,為此產生的“香蕉共和國”(Banana Republc)最能體現。
 
這個期間西方(美歐)的共同價值觀是如何把其他地區一殖民地的方式成為廉價低價值的原材料產地,而西方則占據經濟製高點,從輕工品滿足大家生活需要,確實改善的生活條件,到鋼鐵、運輸、化工、造船,歐美經濟占了八成也不過分。歐洲人不但高尚,還占據了絕大部分成果,如果真的有地獄,其他國家也許有主動選擇往裏跳的,免得自卑過度。
 
直接把世界上三大洲的財富掠奪為己有是美歐崛起的關鍵。
 
二十世紀直到二戰結束是歐洲自己的火拚(日本也風光了一把),把全世界拉下水,讓大家知道歐洲價值的真實含義。之後美蘇對立,大家隻能站隊,美歐的價值成了“自由與專製”的你死我活的鬥爭,這說法也好像有道理,但這並沒有減少美歐對世界蘇聯陣線之外的所有國家的剝削,西方對石油的控製就是例子,你聽說過什麽發展民族工業的?逃脫這一陷阱的第一是日本(戰前已經工業化了),其次是亞洲四小龍,都是儒家文化【7】,說得益於美國體製也不過分,但至少儒家文化不顯得有什麽比不過其它文化的。於此同時,第二產業已經顯得過時,勞工費用高,環境代價大,美歐全麵轉向服務業為主第三產業,讓美歐繼而控製世界經濟領域的是三個方麵。
 
一是繼續控製少數傳統製造業,如航空發動機、精密儀器、精度成像、製藥、合成材料等,二是新興的信息技術,三是金融業。
 
資本自由化是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崛起最關鍵的一環,自由化首先是國際化,自由,就超越了國家的主權,控製資本的機製(主要是美歐大銀行)就能把美歐的製度強加於其它國家之上。其次,資本自由化延續了西方經濟全球化的宗旨,就是打破國家的限製,形成資本和勞工階層,這一分化是全球性的,這是為什麽在美國工會日益衰落,而在中國(印度)億萬富翁也來越多,都是同一個原因。第三,資本是衡量世間遺產資產的標準,所以資本自由也自然給資產控製帶來了一定的自由,也就是說,西方能通過資本控製其它國家的產業,適當做做軍事外交財政(援助)手腳,有時還能控製核心產業。
 
南美主要國家
 
大家今天熟知的西方推廣民主自由的價值觀,其實是很近的事兒,卡特政府的外交綱領(Carter Doctrine)才第一次把人權當作外交目標,之前的冷戰態度一直是“你黑我還黑,你狠我更狠”,美國冷戰的策略,遏製(containment)結果是形成了無數專製的政府和獨裁的寡頭,形成小傀儡國,對地方老百姓毫無自由之說。冷戰美國全勝,克林頓當政後民主才開始全麵輸出,小布什時成高峰,然而其結果是往往適得其反。不是說采納投票選舉的越來越少,那的確是越來越多,而是效果並不是真民主,民主而無自由, 卡利(Fareed Zakaria,美籍印度裔(原是穆斯林徒))稱之為“illiberal democracy”,現在,不少原來傾向於真民主的,都有演化成無自由民主的趨勢,而西方自己則是虛自由民主。
 
說穿了,民主自由的價值觀不僅幫助不大,還常常成為西方鞭打其它國家的借口。民主是好,自由更佳,問題是可能性有多大,我上麵提到的,殖民地獨立之後,在殘餘西方腐敗的影響下,半個世紀額不能複原,馬上民主跟馬上共產一樣是鬼話。
 
所以西方現在的共同價值觀是維持自己在產業鏈上的主導地位,而不是民主自由。以前維護這一地位是“硬實力”(hard power,主要是軍事),現在則是“軟實力”(soft power,經濟(尤其金融)外交文化)。硬實力軟實力都是實力,都是為了另外一個目標:產業鏈上的主導地位。當然了,西方的領先地位是自己建立的(但也是在喝別人血的基礎上的),保護也沒什麽不妥,然而麵對一個有可能取代自己的對手,雙方都采用了打破現有體製的陰招。
 
中國缺乏這些技術,沒什麽辦法,隻能慢慢來,搞好教育,讓大家對點自由,能趕上的,華為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隻有習思想,就難免脫離威逼和盜竊那一類的手段了,你一用這些手段,就別怪大家圍追堵截,扼殺。
 
西方(不僅僅美國)對中國也一直是封殺(技術禁運),這些禁運都是些借口,你不給,別人就有采用一切手段的動機,畢竟,如我開都說的,中國政府也希望人均產價值3萬美元,可是看看目前西方窒息性地控製著幾乎所有的核心行業,控製著產業鏈價值源頭,其它所國家的高幅度增長隻是相對於其低起點來說的,都是有上限的,這一上限無形中強製性地在西方和其他地區形成區別,造成了兩個不同的等級。寧南山【10】:
 
在過去的20年,人均GDP逐漸反超日本的20個左右的國家,以歐洲國家為主,很難說比日本人更勤奮,相反他們的生活氛圍比日本可是輕鬆多了,但是居然人均GDP卻一個個超過日本,經濟增長率反而高於日本
 
控製了產業的上遊,就占有了產業的大部分價值,就占有了世界上大部分財富,就保證了自己最好的生活水平。在重複一次,領先不必不好意思,惡劣的隻是意識到總體自願的有限性而限製其它人爭取同樣的生活條件。
 
美國的優越性(American exceptionalism)從來就是個神話,大家所說的優越性,完全是相對於舊世界(old world,也就是歐洲)而言的,歐洲的專製、血統製、宗教壓製和弱肉強食才會和美國的新世界(new world,泛指南北美洲)形成對比【6】,今天西方文化的優越性給大家一種感覺,其它文化毫無值得一提的價值。真正能讓西方強盛的,製度隻是其中一部分,最關鍵的是挖掘出讓生產力爆發的機製,唯一的途徑是科學。我不是說權利,(機會)公平,民主政製不好,隻是說那些其實都是理想(幻覺),一個老百姓一旦真的要索取這些權利,就會發現那是可望不可即的。中國的罪,是不僅要爭奪產業上遊,還要建成一套完整全麵的產業鏈,那基本是直接挑戰美國的金盤,中國人要過好日子,美國人就受威脅,這才是不能接受的原因。
 
西方的主流樂觀派的代表是平克(Steven Pinker),學問大(屬於進步派,很正值),是西方體製堅定的信奉者,他的觀點是曆史證明人類文明的進步,尤其是西方的文明,是實實在在,而且是巨大的,他在近作《啟蒙現狀(Enlightenment Now)》談到(各國)國內國際間的貧富不均時給大家的忠告是別在乎有錢人錢多到不知咋辦,你的基本生活水平隻要好了就行了,以前你得個病很容易就沒命了,瞧現在先進得。對此觀點,大家不需要我廢話。
 
 
【相關】
 
【資料】
寧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