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車站鋼琴風波及風波之外
文章來源: Armweak2024-01-25 09:17:04

倫敦車站鋼琴風波及風波之外

 

                                                  -- 語言和文化的不同,經常是隔閡和矛盾產生的根源

 

我終於知道,在英國倫敦某一車站的一公共場所,擺了一架鋼琴, 誰都可以走上前,彈一彈,摸一摸鍵盤也行。幾天前,在那架鋼琴旁邊,沸沸揚揚發生了一件事,網上說的英國網紅鋼琴師Brendan Kavanagh一邊在彈琴,他的團隊一邊給他錄像。從油管的視頻上看,Brendan,還有過路人,邊談邊唱,好不自在。這時,來了一隊中國模樣的人,每人手拿一麵中國小國旗。據網上報道,他們想用那架鋼琴,錄製一個節目,然後送到央視,在龍年春晚上播出。當中國人站在旁邊時,鋼琴師正在使用那架鋼琴,旁邊並有人在錄像。錄像傳至網上,多半是為了做網紅掙錢。領頭的幾位中國學生上前接洽, 但沒有說明錄製節目的真正目的,卻一再申明,他們的節目不能讓別人錄像。

               

一開始,無論那幾位中國女孩,還是後來變成“咆哮哥“的男生,都算和顏悅色,很有禮貌,一再說明,他們的節目,外人不得錄像,並不斷說著”sorry”。可是中國學生“不得錄像”的聲明,被Brendan 一再質疑。雙方的爭論不斷加強,最後,中國隊中有人板著麵孔硬邦邦地提出肖像權的問題。這些言論讓鋼琴師不悅,也針鋒相對提出不同看法。他指出,在英國的公開場合,任何人有錄像的自由。在爭論期間,Brendan不斷地、毫無關聯地提起”共產主義中國“和”自由“等敏感字眼,致使雙方矛盾不斷激化。最後,中國隊中一男生咆哮登場,無數次大聲吼出”Don’t touch her!“,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咆哮哥”,一看就是一副戰狼的姿態。從那以後雙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理智,所有的激烈交鋒,都是一浪趕過一浪,似乎沒有必要費口舌再去討論了。

如果那架鋼琴是公共財產,鋼琴師Brendan Kavanagh使用的時候,他可以隨心所欲地拍照或錄像。一開始,中國學生要是願意解釋,並能解釋清楚,他們錄製的節目是要寄回中國在中國龍年春晚上對全國播放,所以,該節目非常具有時間敏感性,不方便被他人錄像以後立刻放上網,否則,錄製好的節目就不可能上晚會了。然後,當輪到中國學生使用該架鋼琴以後,我不太相信,Brendan還會糾纏,仍要錄製中國學生的現場表演節目。即使在公共場所,英國法律允許不相幹的路人可以做任何拍照和錄像,但倫理道德,甚至常識會告訴所有的成年人,有時候,不相幹的人去錄像,肯定不合適。在西方,有很多人在婚禮的當天,去市政廳或其它公共場所拍照或錄像。如果在現場,有陌生人也在一旁,理直氣壯地拍照或錄像,新郎新娘肯定會不高興,除非他們神經有病。

為什麽中國學生不能在一開始就向旁邊的人,包括鋼琴師坦誠相告,得到他們的理解或諒解?這種行為,往往牽涉到中國人的傳統,任何屁大的事情,都喜歡弄得神秘兮兮,故弄玄虛。告訴鋼琴邊上的所有人,這個節目要拿到中國的春節晚會上播放,在場的學生將違反英國的法律?會丟臉?我完全不能理解當時那些中國人是如何想的。

Brendan在一開始和學生的交往中,沒有什麽大錯,但他不苟言笑的麵孔,會讓在場的中國人想起中國人經常說起的“西方人高傲自大” (在我看來,很多情況下,那是一種誤解。第一,很多西方人生來就是那副麵孔;第二,長期的民主和平等意識,造就了普通人常見的不卑不亢沒有討好諂媚色彩的麵孔)。再者,他的言語似乎咄咄逼人,他不斷地發問和提及一些不相幹的事情,學生是不是來自“共產黨中國“?學生手中拿的是不是“共產黨中國旗幟”?等等,很明顯,他的行為對於中國學生,成了一種挑釁。中國學生自己可以罵中國,罵共產黨,但如果換作別人,尤其是陌生人,當著中國學生的麵,老是輕蔑和敵對地提起“共產黨中國“,至少是一種不友好的行為。

另一方麵,中國學生在英國,麵對英國人,幾乎天下所有的人,在麵對英語是第一語言的西方人時,用是第二語言的英語討論甚至爭論和文化有關的問題,在心理上就非常處於下風。性格要強的人的不自信,往往通過激烈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來。如果說”咆哮哥”的咆哮是戰狼的表現,我當然不能完全否認,但也不排除,麵對鋼琴師的咄咄逼人,“咆哮哥”咆哮以前,心理上遇到了強大的壓力。他的咆哮,很可能是“色厲內荏“,是一種行為異常,是自己控製不了自己行為後的表現。開始“咆哮”以前,“咆哮哥”說話很得體,一直在不斷地說“Sorry”。

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國家裏,幾百年來一直有崇洋媚外的民族通病。中國人甚至普遍把西方人說的語言,尤其是英語,都崇拜不得了。在電視上和社會的各個角落,到處都有人,拿“一口流利的英語”作標簽,美化甚至神話一個人。總理或總書記帶著倫敦口音的翻譯,在中國,可以被無數人當作電影明星似地崇拜,擁有千萬粉絲。在這種強烈的英語“崇洋媚外“環境暗示下,中國人在各種公眾場合下,和洋人討論問題說英語,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則非常大。最後,討論的問題往往不再顯得重要,但英語說得好不好,卻成為了其他中國人更熱衷討論和評頭品足的話題。無論思維多麽明晰,多麽有才華,但麵對洋人,隻要英語說不好,就不被國人待見。可以想象,”咆哮哥“在開始咆哮以前,他單單受到的語言壓力會有多大。那是多麽的荒謬啊。

我平時很討厭小粉紅或戰狼,但針對咆哮哥和英國鋼琴師之間產生的衝突,在我看來,不是簡單地扣“小粉紅”和“戰狼“等帽子,就能讓人信服。似乎那麽一筆帶過,非常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