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阿拉伯文化風情
文章來源: 小兔三屋2015-11-19 21:40:58

第一次到巴黎很驚訝這裏有那麽多阿拉伯人,特別是我的學校附近就有兩個著名的阿拉伯文化建築,一個是位於穆罕默德廣場的阿拉伯文化中心(Institut du monde arabe,簡稱IMA),與巴黎聖母院隔河相望;另一個是緊挨著巴黎植物園的大清真寺。這些建築與巴黎的經典景觀風格迥異,凸顯了巴黎的多元文化和法國的自由平等博愛精神。

80年代初密特朗總統提議由政府投資在塞納河左岸建一座阿拉伯文化中心,促進阿拉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使法國人更多了解和認知伊斯蘭古老文明。1987年完成的IMA由法國建築師Jean Nouvel設計,外觀融入了阿拉伯風格和西方現代建築風格,很有藝術欣賞價值,吸引了大批遊客。獨具特色的是其外牆玻璃的控光裝置好比攝影機的快門,可以調節室內光線。IMA也是一個介紹八到十九世紀伊斯蘭曆史文化的博物館,有圖書館、文獻中心、媒體會議中心。雖然經常從此處路過,卻不常見阿拉伯人聚集,偶爾有些臨時展覽才熱鬧起來。

巴黎大清真寺(Grande Mosquée de Paris)位於巴黎五區的南端,是法國最大清真寺、歐洲第二大清真寺。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為了感謝來自法國殖民地的穆斯林軍人與德國作戰。這座清真寺為mudéjar風格,北非式宣禮塔高33米,設計精湛。1926年7月15日揭幕典禮,至今保存完好。庭院優美靜謐,附設的茶室餐廳吸引著普通巴黎百姓來此小憩。

今年初查理周刊事件後,IMA的外牆上出現了“我們都是查理”的標語。法國總統奧朗德在IMA發表演說表示,伊斯蘭教與民主是相容的,宗教狂熱行為的受害者也包括穆斯林自己。奧朗德指出:“法國的價值觀中有一個是絕對沒有商量餘地的,那就是自由和民主。法國的穆斯林族群在歐洲國家中規模最大,擁有與其他公民相同的權利與義務”。查理周刊漫畫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引起全世界穆斯林的強烈不滿。但是在法國也有所謂政治正確的說法,如果有人說查理周刊不應該褻瀆他人,就是政治不正確,就會受到批評,因為法國人偏袒言論自由,誰都不願禍從口出、犯政治錯誤。法國的學校采取世俗化教育,隻強調宗教在歐洲曆史上的危害性,不敢公開同情法國的穆斯林族群。

主張言論自由在中世紀專製統治時期確實是英雄行為。言論自由有助於思想解放,發揮人的創造力。但是如果言論自由引起巨大的社會動蕩、族群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我們就要三思而行了。查理周刊在所謂言論自由的掩護下,有恃無恐,露骨的漫畫引起激烈爭議和社會動蕩,穆斯林團體已經聲嘶竭力抗議了多年,但是法院判查理周刊無罪。法國政府非常清楚長此以往會有什麽樣的後果。一旦鬧大了,打擊旅遊業,直接間接的經濟損失難以計算,本來經濟不景氣的法國無法承擔。那些亂七八糟的畫值得法國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