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裏人?
文章來源: 高曉嵐2015-01-06 03:13:25

人們相遇愛問“你是哪裏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會讓問話的人馬上對你產生根據他/她對某地人的理解的大致印象。如山東人的耿直,四川人的風趣,上海人的精明,等等。如果雙方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大家的距離立馬就拉近了,會產生是“老鄉”的喜悅,甚至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感覺,共同的話題也會因為對同一個地方的了解而多起來。到一個新地方,老鄉會抱團取暖,互相幫助。很多時候僅僅因為是老鄉,就一見如故,很快成為生死相交的朋友。

中國人愛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方的文化和風俗對人的潛移默化不可低估,在相當程度塑造了我們的identity。一些來自大地方、有名的地方的人也會因為這些地方的光環產生驕傲。愛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是人之常情,尤其是有著濃重鄉土情結的中國人。

過去的中國人往往在一個地方終老,遷徙也常常是出於饑荒。到了異鄉每每懷念故土,期望著“葉落歸根”。然而自近代起,更多的中國人開始了遷徙,從家鄉走了出來,甚至出了國。他們的後代就慢慢認同新鄉了。很多人回答“你是哪裏人”這個問題時會說我是某地人,祖籍某地。這個祖籍很有中國特色。過去在戶口本上有“籍貫”這一欄而沒有“出生地”。現在大概開始按出生地記錄了。

說起我自己,在回答這個問題上就有點難度。我祖籍天津(祖父的老家),出生於上海,在蕪湖長大,後來又回到上海,現在來了美國並加入了美國籍。我也說不清楚我到底算天津人還是蕪湖人或上海人。這裏麵的關鍵要看自己的認同。說到底,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然而中國的文化是集體文化,人們習慣於歸屬於於某個人群,   特別是以地域劃分的人群。

 這兩天有文學城裏人看到我寫的兩篇紀念我心目中上海男人和女人的文章,覺得多有褒揚而與自己的見識和感知不同,便撰文寫自己眼中的上海人,可能有些片麵,引來了許多上海人砸磚頭。也因為該博主提到自己的父親是蘇北人,這些磚頭中有不少是嘲諷蘇北人的。當然這些評論像一麵鏡子,照見各位寫評論的帖主的內心和素養,觀者自清。

上海從一個不知名的小地方到成為中國的國際化大都市、經濟的心髒也就是近現代的事,她是古老的中華文明和西方現代文明的交匯之地,吐故納新,充滿了現代感。上海充滿了機會,吸引了全中國甚至全世界想的人。大量外鄉人湧入上海,這使得上海的人口急劇增長。通常所謂的上海人除了少量本幫人,祖先多來自江浙一帶。來上海的寧波人主要經營海貨(海產品),來自蘇州、無錫一帶的人做綢布生意,而來自蘇北的人多在社會的底層。各方人等雜處一處,不免有矛盾。再加上國人的不自信,每每在嘲笑和貶低某個人群中抬高自己,尤其是對外鄉人。這種現象全中國到處都有。一般上海人對蘇北人(又稱江北人)的歧視是昭昭然的。

上海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經濟在全中國保持著領先地位,上海人見到的新鮮事物多,引領潮流。上海人為此驕傲本無可厚非。但是有不少上海人的確看不起外地人、鄉下人,尤其是蘇北人。將心比心,外地人對上海人也有不少偏見,和莫名的敵視。有些很大度有修養的上海人也躺在中槍。

誒!大家都是同宗的中國人,在海外都是親人!且網絡時代拉平了世界,是哪裏人已經不再重要,大家都是地球村裏人。上海人,外地人;南方人,北方人;各有所長、各有千秋。豪爽與細膩互補。

願來自五湖四海的中國人互相尊重、拋棄偏見、消除隔閡,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