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大型文獻記錄片《走近毛澤東》
文章來源: 金筆2012-06-08 21:48:18

大型文獻記錄片《走近毛澤東》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01日 17:47

他是詩人,又是革命家;

他是戰士,又是統帥;

他指揮千軍萬馬,自己不曾開過一槍;

他締造人民共和國,自己不當大元帥。

1975年12月31日晚上12點至翌日淩晨1點,這天晚上,他會見了美國前總統尼克鬆的女兒朱莉和女婿戴維。朱莉轉交了尼克鬆寫給毛澤東的信。

毛澤東看上去有些體力不支,交談時不得不將頭靠在沙發上。這情景讓在場的人感到,無情的歲月已經讓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風華不再。

但毛澤東開口便語出驚人:“我生著一幅大中華的臉”。此時此刻,在場的人突然感到毛澤東身上的活力又奇跡般地出現了。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從1976年至今,毛澤東逝世已經27年了。在這27年間,足足有一整代和毛澤東同時代的人離開人世。從這些過去歲月留下的印記中,人們依然能感受到毛澤東時代的風采。仿佛能看到他穿越時空,從曆史的風風雨雨中向我們走來。

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縣韶山衝一個農民家庭的毛澤東,小時候的生活同其他農民的孩子並沒有什麽兩樣。“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這是毛澤東1959年回韶山時寫的詩句。此時此刻,他走進父母的臥室,望著父母的照片,還有他出生的這間土房少年時代的一切仿佛曆曆浮現在眼前。

毛澤東八歲才在家鄉的私塾啟蒙讀書。但他對私塾先生教的《四書》、《五經》興趣不大,卻喜歡讀那些古典小說和當時比較進步的書籍。

《盛世危言》是一本宣傳富國強兵、救亡圖存的書,毛澤東當時想盡辦法借到了這本書,並留下了這張還書的便條。這裏還保存有毛澤東當年帶午飯用的小竹籃子。這盞小桐油燈,記載了毛澤東十三歲停學期間,白天勞動,晚上自學的經曆。

兒時的毛澤東在家鄉有個乳名叫石三伢子,鄉親們都知道,正是這個愛讀書、樂於助人的石三伢子領導全中國的勞動人民翻身作了主人。

走上革命道路的毛澤東,曾經回到家鄉創辦了農民夜校和組織農民協會。這是韶山農民協會舊址。毛澤東還把自己的弟弟妹妹都帶出來參加了革命。

回到故鄉的第二天早晨,毛澤東到後山去看望父母的墳地。途中遇到了一位正在放牛的牧童,這情景或許讓毛澤東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在父母墳前,毛澤東用鬆枝和鞠躬表達了自己對親人的懷念。17歲那年,毛澤東告別父母,走出韶山衝。臨行前,他改寫了一位日本人寫的言誌詩,悄悄夾在了父親每天必看的賬簿裏,詩裏說:“孩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1945年開始,氣勢恢宏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勢如破竹。 這時候,解放戰爭已經進入最後的決戰關頭。毛澤東也從陝北東渡黃河,住進了河北省平山縣一個叫西柏坡的小村莊。

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就是在西柏坡的農家小院裏指揮的。在這裏,毛澤東把他的軍事指揮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決戰時刻,美國人評論說:蔣介石和毛澤東的最大區別,在於蔣介石有鋪滿地毯的總統府和“美齡號”總統座機,可以飛來飛去地指點部下作戰。漫步在鄉間小道上的毛澤東,卻是在世界上最小、最簡陋的土“司令部”裏,用手寫電文指揮著一場世界上罕見規模的人民解放戰爭。

遼沈戰役打響以後,毛澤東的眼光便盯住了錦州,因為它像一根扁擔,一頭挑著東北,一頭挑著華北。

1948年10月,毛澤東果斷決定,對長春采取圍而不打的方針,讓林彪率部南下攻取錦州。與此同時,蔣介石也命令範漢傑死守錦州。

於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錦州戰役就這樣打響了。

然而,僅僅用了31個小時,挑起國民黨東北和華北兩大軍事集團的扁擔便折斷了。人民解放軍活捉守將範漢傑部下九萬人,東北的大門關上了。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為了一座孤城,蔣介石賠了部隊,還喪失了戰機

後來,毛澤東這樣評價這場戰役:如果當時蔣介石果斷地放棄錦州,西撤華北,同傅作義軍事集團連兵一處,我們的仗就不好打了。

人們在總結毛澤東的軍事指揮藝術時感歎道:戰爭指揮藝術的高下,關鍵是看指揮員有沒有眼觀全局、運籌帷幄的戰略胸懷。在三大戰役期間,毛澤東發了190多封作戰電報。

戰爭結束後,他舒了一口氣。一天午睡後,他在西柏坡農家院裏的一棵樹下讓警衛員給他梳理頭發。警衛員發現了一根白發,拔了下來。毛澤東捏在手中,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打了三場戰役,白了一根頭發,值得。

一根白發,一杆毛筆,一百九十多封電報,國民黨一百多萬大軍在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的談笑間灰飛煙滅。這就是軍事統帥毛澤東。

然而,這位軍事統帥卻拒絕了中央要授予他的大元帥軍銜。不想當元帥的毛澤東,莊重地給他的戰友們授予共和國元帥勳章。

在1955年評軍銜時,中央準備按照蘇聯給斯大林評定軍銜的做法,給毛澤東評一個大元帥。為此,天津一家總後的軍工廠按毛澤東的身材做好了一套大元帥服。

但毛澤東拒絕穿這套服裝,他用開玩笑地口吻表達他的意願:這樣的元帥服穿在身上會很不舒服。

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是二戰時的英雄,他曾在非洲率領軍隊打敗了有“沙漠之狐”稱謂的德國元帥隆美爾。毛澤東和他很談得來。

1961年9月,蒙哥馬利第二次訪問中國,談話中他詢問毛澤東為何沒有軍銜?毛澤東回答說:“他們要給我軍銜,我不要。”

對於一個軍事統帥不要軍銜,蒙哥馬利覺得不可思議:“主席不想當元帥嗎?”毛澤東回答得非常幹脆:“帥、將、校統統都不要。”

毛澤東對當大元帥沒有興趣,但卻有一個特別的愛好,那就是遊泳。

從兒時在故鄉的小池塘遊泳開始,毛澤東暢遊了中國許多江河湖海。

蒙哥馬利在船舷上欣賞著如魚得水的毛澤東暢遊長江。他或許不知道,喜歡遊泳的毛澤東,常常在搏擊風浪中尋找一種獨特的感受,那就是自信,迎接挑戰的自信。

青年時代在湘江中遊泳的時候,差點被浪濤淹沒,被同學救起來後,毛澤東寫了一首詩,詩中說:“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這首詩後來軼失了,但他在晚年卻常常對人談起這兩句。遊完長江的毛澤東,就這樣來到群眾中。

1954年夏天,毛澤東在北戴河遊泳時,遇上大風。他不僅迎浪暢遊,還對人說:“七級台風,我在北戴河的大海裏遊泳很舒服。”

毛澤東詩興大發,在《浪淘沙·北戴河》詞中寫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喜歡遊泳的毛澤東還渴望到國外的其它河流中去遊泳。

1960年,他和來訪的尼泊爾首相柯臘拉伊談起了到尼泊爾遊泳的設想,毛澤東還說:我也想到恒河去遊一遊,隻要讓我遊,我一定去。

也是1960年,毛澤東又和來訪的老朋友斯諾談起了遊泳。

斯諾說:1936年在保安,你曾說過想到美國的江河去遊泳,不知您現在還有沒有這個興趣。毛澤東笑了笑回答:我希望在不太老之前,到密西西比河去暢遊一番。但這是一廂情願,華盛頓政府會反對。斯諾笑了:如果他們同意呢?毛澤東笑著說:如果那樣,我可以在幾天之內就去,完全隻作為一個遊泳者,不談政治,隻在密西西比河遊一下。但是,毛澤東在他的有生之年,沒有能去密西西比河遊泳。

新中國成立後,住在中南海的毛澤東,經常乘一輛專列外出視察工作。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毛澤東的專列事實上成為了他的流動辦公室。在鐵路沿線,他可以隨時隨地停車,同地方各級領導幹部現場辦公,還能隨時接近人民群眾。

在這樣的場合會見外賓,也是常有的事。有不少的外國客人都到過毛澤東的專列。這是他會見古巴參謀聯度會議總督察夫婦的情景。

毛澤東宣稱自己是按月亮辦事,也就是說夜晚辦公,白天睡覺。白天能這樣坐在列車窗口邊的情景,就連跟隨他的警衛戰士都很少能見到。於是,這幾個膽大的戰士便抓住機會拍下與毛主席合影的照片。

毛澤東說過:我在北京呆久了,腦子裏就是空的。一出去,裏麵就有東西了。於是,毛澤東幾乎每年都要外出視察,有時在外麵一呆,就是幾個月。當時的許多重大決策,常常是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做出的。

走出北京的毛澤東,曾經這樣安排他的行程——

1959年10月,離開北京,1960年3月回到北京,在外5個多月。這期間跑了八個省、市;停車開會、談話59次;視察工廠、公社和部隊7次;接見外賓5次。除在杭州讀書辦公近兩個月外,大部分時間都是住在專列上麵。他想用這輛專列,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1960年4月,回到北京一個月後,毛澤東的專列又啟動外出了。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外出視察常常被群眾認出來,造成人們圍觀群眾擁堵現象。有關部門擔心對毛澤東的安全不利,便做出規定,毛澤東外出或在公眾場合,必須戴口罩。

毛澤東盡管極不情願,但隻得妥協。他就這樣帶著口罩外出考察。累了,就在鐵軌旁或是土坎兒上歇會兒,抽口煙。這樣的情景,安全是加強了,但毛澤東卻感到了不能接觸人民群眾的孤獨。從他的神態中,可以看出他的無奈。

他在武漢一個街道視察時,曾感慨地對街道居委會主任說:“我真羨慕你們的工作,每天能跟群眾打交道,最有意思。”毛澤東拄著他這根心愛的竹杖又出發了。

1959年4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說出了自己的一大心願,想去考察黃河、長江,想學明朝的徐霞客。他說:我可以從黃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質學家、文學家、生物學家;隻準騎馬,不能坐車,一直往昆侖山去;然後到豬八戒去過的那個通天河,翻過長江上遊,再沿長江而下,從金沙江一直到崇明島。我有這個誌願,很想學學明朝的徐霞客。

為了實現這個心願,中央警衛局特意在北京西山一帶,秘密組建了一支護衛他考察的騎兵大隊,進行訓練。與此同時,毛澤東還讓身邊工作人員練習騎馬,查資料,做了各方麵的準備。

1964年夏天,毛澤東還擬定了考察黃河的出發日期。為他訓練的那匹白馬坐騎,也從北京調到了北戴河。在警衛員的攙扶下,71歲的毛澤東騎了上去,還照了張像。由於國際形勢發生變化,他被迫取消了這個計劃。

1972年,毛澤東大病一場。病剛剛好一點的時候,他就風趣地對身邊工作人員說:前些時候我到馬克思和恩格斯那裏去了一趟,他們倆說,你那個國家的鋼鐵和糧食還太少,再說你還要去黃河,你先回去吧。

毛澤東始終沒有放棄這個心願。可是,他畢竟是已近80歲的人了。無論是身體,還是國家形勢,他都不可能跋山涉水考察中國的大地了。

1973年,參加過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還記得,大會閉幕時,全體代表們起立鼓掌歡送毛主席離席,但年邁的毛澤東已經因腿疾而站不起來,他又不想讓代表們看出來,便坐在座位上不動。

周恩來總理見狀機智地宣布:“毛主席要目送大家離開會場。”毛澤東說:“你們不走,我也不走!”代表依依不舍地回望著毛主席。

進入晚年的毛澤東,對於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曠達的。閑暇時他同身邊工作

人員聊天說:“人總是要死的,毛澤東是人,所以毛澤東是會死的。”

他還囑咐說:“我死了可以開個慶祝會,你就上台去講話。你就講,今天我們這個大會是個勝利的大會,毛澤東死了,我們大家來慶祝辯證法的勝利。人如果不死,從孔夫子到現在,地球就裝不下了,新陳代謝嘛。”

毛澤東還形象地解釋了他的辯證唯物主義生死觀,他曾經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活著的時候吃魚比較多,我死後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長江裏喂魚。你就對魚說:魚兒呀,毛澤東給你們賠不是來了,他生前吃了你們,現在你們吃他吧,你們吃肥了好去為人民服務。這叫物質不滅定律。

(編輯:陳潔 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