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英演說及民進黨的執政前景幾點想法
文章來源: 瘟鬥士2016-05-20 11:44:38

從戰術上來講,客觀一點,小英的演說辭編得不錯,演得也不錯,值得點個讚。

就其“內政”來說,撫慰年輕人、原住民和老年人、強調經濟轉型、主張拋開曆史包袱彌合族群分裂、以解決問題為施政之綱等等,基本上照拂了選民的大部分期待。明確且尖銳地指出台灣的社會、經濟、體製上存在的問題,也基本上反映了台灣人民的切實憂慮。如果小英政府未來能將所有的願景都實現,必將使台灣脫胎換骨,再造重生。這份宏願如此之大,足以讓台灣民眾翹首。

對外政策方麵,強調南進政策、強調民主模範、強調價值同盟和TPP、強調與美日關係的優先、強調環境、減排、人權等等,無不滿足友邦(們)的味蕾。唯其對東海南海的表態雖未必能獲得友邦的嘉許,但卻可吊足台灣民眾和大陸的胃口,同時也是對之前民進黨在鳥礁事件和太平島機票錢事件上的愚蠢失分全力拯救。

演說最“妙”的部分是關於兩岸政策的表述,俺總結了兩點。其一是推責任+提要求:所謂承認過去20年的所有成果,其實是要求大陸繼續實行對台給予的所有寬容和讓利,而對預計中大陸對新政府的製裁措施,她也推掉了責任。其二是敷衍答題:在俺看來,“必答題”的提出,既體現領導人“地動山搖”的堅定意誌,又符合友邦挑事鬧事不打架的戰略;大陸出此策,既有促民進黨改變路線的希冀,又有陷獨派於尷尬的企圖。小英對“必答題”模糊做答,既有回應,又藏保留。所藏者,就是對共識內容的異樣解讀。

說小英演得不錯,是跟咱兔子的領導們做比較。同樣口齒清楚,人家語速就快很多。兔子領導的語速慢其實早先是為了照顧聽眾和記者做筆記,現在都錄音筆幾十年了,該改改了。另外,小英這份演說,邏輯重音的設計絕對中戲級別,你想聽不出弦外之音都難。

從戰略上來看,小英的就職演說是民進黨的集體意誌的體現,而台獨理念仍然是這個集體意誌的核心內容之一。無論是放在整個中華民族崛起的曆史進程中來看,還是在兩岸力量的現實較量中來衡量,台獨理念的狹隘、偏執和反動都給這份集體意誌帶來無法擺脫的自我矛盾和尷尬,限製甚至阻礙其他內容的實現。

這種尷尬和限製在其對外政策和兩岸政策中尤為明顯。首先,為了從大陸加強兩岸經濟文化融合的策略中掙脫出來,不得不對南進政策過於倚重。演說中的南進給人感覺是,前途命運匯於一點,生死成敗集於一伇。如果拋棄台獨理念,將台灣經濟轉型與大陸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將南進策略與一路一帶融合一體,暢通兩岸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勞動力流通渠道,豈不是台灣未來的金光大道?然後在兩岸關係上,對大陸“考題”的敷衍做答,似乎有勇有謀,既對應了大陸的要求,又未失“綠”色。這個小聰明,一定會帶來大麻煩。兔子觀察小英多年,難道會看不出那點貓膩?國台辦明說,你隻答了一半,不滿意。不滿意的結果,一定是未來的不配合。不配合的結果,一定是台灣經濟搞不上去,南進策略處處受阻。小英對友邦扮萌賣乖求同情的那份懇切,在現實中的友邦愛莫能助一臉苦笑的映襯下,確實讓人扼腕。不拋棄台獨,這種尷尬和悲催怎麽能避免啊。表麵上,友邦雙航母為南海滯留東亞,算是借了一個麵子。私下裏,那種不許鬧事的耳提麵命,一定會讓小英這種理想主義的人銘記終生。

俺鬥膽預言,民進黨未來的執政必定不會順。

首先,從大陸的影響力來講,大陸可以說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對台灣的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外交都有掣肘之力。可以打的牌多得很。隻要民進黨沒有放棄台獨意思,大陸就不會給予支持。其次,從民進黨的構成來說,大量的中高層缺乏真正的治理能力。抗爭的時候挑政府的毛病容易,給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卻很難,實施就更難。民進黨的議員和閣員中充斥了大量的所謂“說理家”,爭辯道理口舌伶俐,但卻缺乏有真正治國能力的政治家。小英的演說中列舉台灣當下的種種問題,很多都是涉及深層社改的問題,還自命新政府的任務就是解決問題,這無疑是給該黨挖了一個巨坑。再次,從台灣社會的現狀來看,民進黨以撕裂族群上台,如何能營造出真正的團結?演說辭中拋下曆史包袱營造團結氛圍的美好,被清算曆史舊賬的具體安排和“先來後到”的言外之意徹底顛覆。已經被徹底洗腦的深綠民眾特別是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怎麽可能有和諧的主動性。從全球經濟和政治的形勢來看,這屆政府更是遇到了糟糕的時候。世界政治秩序和經濟秩序都處在深度調整的初期,動蕩和不確定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台灣這樣規模的經濟體,又不幸處於這些動蕩的核心區,自己腳跟不穩難免就會被大佬們摔來打去,前途堪憂啊。

未來,新政府陷於困境時,民進黨是否有重新選擇戰略方向的智慧與勇氣,時局是否還能給出讓它改革的機會和時間,俺的期望值不高。

對兩岸統一,俺有一個粗略的信心。中美在東亞之爭,最終無非兩種結局。其一中國勝,美國退到夏威夷-關島-澳洲一線,中日關係重新友好,中日韓經濟一體化。台灣問題自然就明晰了。其二,美國勝,中國經濟崩潰。這種情況下,為增加變量,也為鞏固執政合法性,大陸有可能采取梧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