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紀念抗戰:感念俄國飛行員?忘了孫立人?
文章來源: pnr2013bnc2015-08-27 05:41:11


    今年紀念抗戰結束70周年,台灣官方特別邀請當年蘇聯航空誌願隊飛行員的後人赴台,參與紀念活動,並由馬英九總統親頒「抗戰勝利紀念章」。


    郝柏村也以一個「抗戰老兵」的身分,發表新書《重返抗日戰場》,郝柏村走訪了位於華北、華中、華南、乃至滇緬邊境的抗戰戰場,自認其為「還原真相的曆史傳承之旅」。
     在回顧滇緬邊境的戰爭時,郝柏村的書中提到: 1992年4月,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美國芝加哥會見劉放吾將軍,感謝50年前劉放吾在緬甸仁安羌解救了7000名英軍。當時劉放吾是中國遠征軍新38師113團團長。


     奇怪的是,書中沒有提到劉放吾當時的上司孫立人師長。全書,孫立人這個名字完全沒出現過。孫立人沒有參過加抗戰?或郝柏村和與他共同寫作《重返抗日戰場》的幕僚,都一起忘掉了孫立人?


    這兩件事的對比,令我們對國民黨的抗戰史觀,不能無疑。《重返抗日戰場》的結語標題是:「我們對抗戰應有的認知」,我們就重看一下中國抗戰之興起和影響。
七七事變之後,至七月底,日軍已快速占有北平、天津,有席卷整個華北之勢。而維持華北的通路順暢,使俄國提供的軍火物資能進入中國,當時至為重要。為了分散日軍兵力,破解其全麵占有華北的企圖,基於1932年一二八鬆滬戰役之經驗,蔣介石以為“上海是一個國際市場,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國際注意。”決定以主力部隊開辟鬆滬戰場。因為當時日本尚未向英、美宣戰,日軍不能攻入租界。蔣介石下令對上海日租界發動主動攻勢,爆發了八一三第二次鬆滬戰役,抗戰主戰場由北向南轉移。中國調集的精銳部隊,經三個月的苦戰,擋不住日本增派的軍力。潰敗無方的國軍於11月9日棄守上海,日軍又分三路向南京包圍追擊。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展開大屠殺。


    按,當時蘇聯是國民黨主要的武器來源。1904年的日俄戰爭之後,日俄兩國矛盾一直存在。蘇聯的航空誌願隊,也是由官方派赴中國戰場的,一方麵取得對日作戰經驗, 也是以中國戰場做為蘇聯的武器試驗場。《周佛海日記》在1937年10月6日就有記載:“鹹以為如此打下去,非為中國打,實為俄打;非為國民黨打,實為共產黨打也。”


     中國以遠征軍投入滇緬、印度戰局,消耗國力至巨。也導致蔣介石、史迪威的不和,徹底破壞中美之間的互信。孫立人部隊的“仁安羌大捷” 是許多大敗中的小勝。 他的上級杜聿明則損兵折將,狼狽逃命。中國遠征軍的光環集中到孫立人一個人身上。杜聿明、孫立人因此將帥不和。日後在東北和共軍作戰,杜聿明擔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仍然排斥孫立人。孫立人被調離東北,以陸軍訓練部司令,離開戰場來到台灣訓練新兵。
劉放吾,出身黃埔六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參與中國遠征軍,為孫立人下屬。後來也來台灣,受孫立人案牽累,由軍中退伍,以賣煤球維生,後來才移民赴美。


   在台灣「反共抗俄」的年代,國民黨的抗戰史,有關蘇聯航空誌願隊的資料是空白的。中共在接收東北之後,留用了兩萬名的日本軍人、醫護、技術人員,參加了對國民黨的戰爭。也重用日本人林彌一郎為東北航空總隊的副隊長兼參議,為組建中共空軍效勞,這以前也是不為外人所知的。頒「抗戰勝利紀念章」予蘇聯飛行員的後人,應對其曆史源流做更全麵了解。至於忘了孫立人,則顯示國民黨沒有記得「將帥不和」 的曆史教訓。做不到「無私無我」,使國民黨丟掉了太多的東西了。至於中共方麵該如何誠實麵對抗戰史,那可以做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