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裏的哈軍工軼事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4-06-11 09:50:31

“哈軍工三個字如今是網絡熱詞。

同樣是大學,論曆史還是學術水平比不了清華北大,就是比同一座城市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軍工都排不上;同樣是軍事院校,最早的是南京軍事學院,院長是劉伯承,資曆軍銜也比陳賡高。可為什麽哈軍工在眾多院校中如此受青睞?

現在回憶哈軍工曆史的文章海海,但是都是正史,咱可以講點野史

哈軍工大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大名裏根本沒有“哈爾濱”三個字,加個“哈”有了地理位置“哈軍工”叫起來順口響亮就是愛稱。公交車到這裏有一站,多年就喊“軍工到了”,其實軍工沒有已經幾十年了。可是哈爾濱人依舊這麽叫。

哈軍工籌建在朝鮮戰爭時期,老美的武器裝備無疑大大刺激了中國軍人的神經,僅僅有個軍事學院研究軍事戰略戰術是一方麵,更重要的還要有一流的軍事裝備。於是從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調回來陳賡,由他來主持這項工程。

選址在哈爾濱,不僅是眾多文章所說與哈工大有關,而是跟當時中國經濟建設要背靠沙發即以蘇聯為堅強後盾的總體思路有關,依靠蘇聯經濟建設哈爾濱有三大動力十大軍工,每個工廠都有上萬人之眾,所以哈爾濱捧鐵飯碗的比一般城市多得多。依靠蘇聯再建哈軍工,太理所當然。

陳賡大將為首任院長兼政委。哈軍工於1952年開始籌建,1953425日基建破土動工,,91日舉行第一期開學典禮。這才叫大躍進速度啊。

哈軍工選址哈爾濱文廟街,從地理位置看仍是南崗“龍脊”之上的風水寶地。南崗到這裏便是大下坡,屬於太平橋區,算是貧民區吧。我們家一個朋友,父親曾是江蘇省的一個領導,他瞧不起那些文化修養差的人,就說“這家夥太平橋出身”。

哈軍工雖然選址“龍脊”,其實也有隱患。

哈軍工有自己的水塔用自家地下水,市政則用鬆花江水。大院裏的人一直以自己的地下水比鬆花江水純淨好喝而自豪,殊不知曆史上因為靠近舊時城市邊緣,這裏原是哈醫大的麻風病區和勞工的墳地。可能地下水也遭到汙染。以至於八九十年代很多教職工得了腎炎乃至腎癌,當然這都是私下議論猜測,沒有官方認定。

哈軍工最初設立五個係和一個預科:一係空軍工程係、二係炮兵工程係、三係海軍工程係,四係裝甲兵工程係、五係工兵工程係和預科,1960年又增設了防化工程係。

哈軍工初期來了一大批蘇聯軍事顧問專家,首席顧問是瓦..奧列霍夫中將,1957年就在哈軍工崗位上逝世,據說這家夥深受斯大林賞識,遺體專車運回俄羅斯。哈軍工的蘇聯專家不是一個半個,不是一個係一個而是深入到每個專業都有一名蘇聯專家。

這麽多老毛子住哪裏?這也是一段故事。

話說身兼哈軍工院長和政委的陳賡,點將點到劉居英。此人與文革前的北大校長陸平是親兄弟。九一八事變後從東北老家流亡到北京,一起考進北京大學又一起參加一二九運動一起參加革命,都是抗戰老幹部。東北解放後,陸平代表中國從蘇聯人手裏接管中東鐵路,並出任首位哈爾濱鐵路局局長兼黨委書記。弟弟劉居英成為誌願軍鐵道兵司令員。然後隨陳賡來到哈軍工任副院長。他一眼就看中了火車站一側的“大和旅館”,這名字是日本人給的,它的前身也是中東鐵路的賓館,隨火車站同時竣工。劉居英跟哥哥要大和旅館,簡直不要太順利,“大和旅館”就此成為哈軍工的招待所,第一批貴賓就是哈軍工的蘇聯軍事顧問團專家。

1961年,劉居英升任哈軍工院長,之前的1960年,陸平則接替了馬寅初,成為北京大學的掌舵人,兄弟倆同時掌管中國兩所頂尖大學,一文一武,一時也傳為佳話。

哈軍工建院伊始,劉居英就出任第一副院長,1 95537歲被授予少將軍銜,在哈軍工的成長過程中,貢獻巨大,陳賡後來擔任副總長公事繁忙,劉居英成為哈軍工實際的掌舵人。

劉居英他有高等教育背景,和知識分子有共同語言,同時幾十年軍旅生涯又有了軍人的豪爽。文革中造反派逼他的女兒上台去揭發批判他。女兒無奈,上台說:“劉居英作風霸道,在家裏打撲克,輸了就耍賴蠻不講理!”

哈軍工的教職工隊伍分成幾個部分。

一般的管理幹部主要是陳賡從二野調來的,其中有十幾個1955年授銜中將和少將。

教師國內從上海交大還有北大清華抽調的教師,如哈軍工教務長就是上海交大(?)副校長,他的助手是意大利回來的航空專家(不是學生已經是專家)

還有一批教師是英美留學回來的,我先生的老師就是美國回來的。

此外從一期二期畢業的學員中選拔優秀者送蘇聯留學回來任教。我認識一位在蘇聯庫茲涅佐夫海軍學院獲得副博士的教師,他憑記憶記下了蘇聯潛水艇製造的很多關鍵數據,為此算是立了大功,回來就評為副教授。

哈軍工校園兩道門,一道門裏是宿舍區,分大紅樓區,和小紅樓區,住的都是不同級別的教授專家。文廟街上的文廟始建於1926年,專為祭祀孔子而建,是東北地區最大孔廟。這條街劃給了哈軍工,文廟成了軍工圖書館,文廟與圖書也算相得益彰。文革中當了省軍區的倉庫,九十年代倉庫遷出,改建為黑龍江民族博物館。旁邊還有哈醫大遺留的一座精致的俄式小黃樓,雕花牆框,尖頂大門還有羅馬柱,成為物理化學樓實驗室。後來是黑龍江省軍區門診部。


旁邊還有哈醫大遺留的一座精致的俄式小黃樓,雕花牆框,尖頂大門還有羅馬柱,成為物理化學樓實驗室。後來是黑龍江省軍區門診部。

這些都屬於後勤服務部門,所以都在一道門裏二道門外,一道門有站崗,一直站到八十年代;進二道門不僅有站崗還用通行證,進去才是真正的教學區。

首先就是哈軍工的辦公樓,長長的坐南朝北的二層黃樓,很樸素無裝飾,背後有體育館遊泳館,體育館遊泳館麵對是1100米馬路跑道的大操場,大操場另外三麵是31號、41號、51號教學大樓。這三棟樓中31號最大,是三係(海軍工程係)4151號分別對應四係(裝甲兵工程係)和五係(工兵工程係)。四係後來被空軍航校占有簡稱“016, 51號樓省軍區沒排上大用場,裏麵甚至被省軍區養過軍馬!

與辦公樓在一條文廟街上的是11號樓(對應一係空軍工程係),21號樓(對應2係炮兵工程係)。11號樓是5座教學樓中最大的一幢,呈“日”字型。

五座教學大樓都是“大屋頂”,即梁思成所推崇的將現代化與中國民族風格相結合的建築設計理念——在現代高樓的屋頂上,傳承中國古代廟宇用琉璃瓦覆蓋屋脊式樓頂的模式。

在北京,國防部、地安門總參大樓等等都是屬於這種類型的建築。其中力拔頭籌者當屬哈軍工的大屋頂。

中國式大屋頂兩端一般龍頭魚身的造型“螭吻”。據說中國神話中龍生九子的其中一子叫螭吻,它擅咬吞,口中冒水潤嗓,依附在建築物上有防火辟邪的作用,從明朝開始才有吉祥寓意,才和建築裝飾產生連係。

但是哈軍工的大屋脊上不設鴟吻龍頭,而是在屋脊高處站立的是一個回頭望月的上山虎。猛虎昂首翹尾,仰天長嘯,十分威武別致。

 

挑簷上也不擺神獸,則是由一個騎兵為前導的一溜兒五個具有代表性的武器模型作為各係教學樓的識別標誌:比如1係空軍工程係(11號樓)的教學樓就是五架飛機簇擁在騎兵後麵;2係(21號樓)的教學樓是騎兵率領的五門大炮;3係(31號樓)教學樓是騎兵之後的五艘艦艇;4係(41號樓)教學樓是在騎兵引導下的五輛坦克;5係(51號樓)的教學樓則是騎兵帶領的工程車。

宮殿式大屋頂歇山飛簷,紅柱門廊,尤其是屋簷設計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其實不僅是造型,整個建築用工精良,號稱可以防原子輻射。八十年代中期,有個學生就從11號五樓回旋的樓梯口一躍而下,害得我每每走到那裏就後脊背發涼。

這樣的建設規模,使哈軍工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軍事工程學院,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海、陸、空三大軍種、諸多兵種、數十個專業學科科研教學全部集成在一所院校裏的超級綜合軍事技術學院。

跟這些硬件比,更引人注目的是來讀書的那些元帥將軍和省長部長大人的公子與千金,我們略舉一二——

58級的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之子羅箭

59級的劉伯承元帥之子劉太行

60級的毛澤東之侄毛遠新,林彪元帥之女林小霖, 羅榮桓元帥之子羅東進,

61級林伯渠之子林用三,黑龍江省長李範五之女李黎力,羅瑞卿大將之女羅裕軍

61級陳毅元帥之子陳丹淮,賀龍元帥養子陳洪生

62級楊成武上將之女楊俊生),唐亮上將之女唐東元)。

63級的俞正聲(退休前任政治局常委,其父為北平地下黨領導人黃敬,原名俞啟威,江青前夫)。

64級的陳賡之子陳知健、王震之子王軍、廣州軍區副司令文年生中將之子文戈夫。

65級的朱德之孫朱和與朱春元、謝富治上將之女謝小沁,江姐之子彭雲。。。。

10位元帥的7位有子女在哈軍工讀書,還有更多的省部級官員將軍之後,哈軍工因此被稱為將門相府之地,

這些出身高貴的年輕人無疑成了校園一道風景線。但是也有淪為階下囚的

武漢軍區司令陳再道上將之子陳東平,哈軍工導彈工程係60級學員,與毛遠新睡上下鋪;因收聽敵台廣播,1964年被軍事法庭判勞改兩年;1983年“嚴打”以流氓罪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至於林彪之女林小霖,她的生母林彪的前妻張梅後嫁給了哈軍工裝甲兵係係主任徐介藩少將,母女同校也成為人們的談資。

除了這些高幹子女,哈軍工學員多為普通家庭,但是除了文化課過關還必須過政審。60、61年大躍進擴招翻番,學員文化程度更是參差不齊。直到1962年決定隻從應屆高中生考試錄取,並對前幾屆文化程度差的學員經考核予以退學,當時俗稱“瀉大肚子”。有五六百學員被退學,還有一千多被降級。

當時被瀉大肚子的一個60級學員,因為出身好,還留在係裏當保衛幹事,春節帶槍回老家,在火車上拿出來顯擺,結果槍走火打死人,回來受了降級處分卻還能留用。1966年哈軍工集體轉業時,眼見原來的小師弟都評了行政22級,他卻隻有23級,於是嫉妒心作祟,各種理由扣留了6465級的退伍軍人證明書,時值文革開始,竟沒有追究他,而6465級也沒有拿到退伍軍人證明書,此人後來死於肝癌。6465級聞聽都說“作惡的結果”。

注: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