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鏈女的集體大逃亡,還有一個男人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3-06-06 06:12:40

故事發生在某年某月的某個地方,清晨女人醒來,隻見自己下身一片血汙,卻不知夜裏發生了什麽!當得知真相後憤怒的女人們抓住了那個施暴者扭送警察局,男人們卻全體出動進城交保釋金,還放言威脅,如果她們不原諒那個施暴者,不僅要被逐出家園,死後也不得上天堂!

這,就是這個故事的開頭。

一個偏遠閉塞的海外殖民地,女性在家庭在社會沒有地位,除了勞作,還有無法抵禦的性侵犯。她們都是文盲,對自己生活的這個小社群外的世界一無所知,甚至不會說所在國家的語言。是忍氣吞聲留在這個充滿迫害的小圈子任憑宰割,還是勇敢地反抗或者逃離衝向廣闊自由的天地?隻有在男人們離開的這兩天裏她們才能聚在一起緊急做出抉擇。

這部名為《女人們的談話》(《Women Talking》)的電影 獲得了今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在此之前獲得多個獎項和提名。

        

《女人們的談話》是一部女性主義的電影。改編自加拿大女作家米裏亞姆·特夫斯Miriam Toews的同名小說,米裏亞姆的幾部小說都涉及了女性的命運。電影則由加拿大女導演薩拉·波莉(Sarah Polley自編自導。拍攝地就在多倫多附近。

據說故事背景取材真實。在2005-2009年期間,玻利維亞的一個門諾會社群裏上百位女性被下藥強暴;後來發現作案者是同社群裏的若幹男性,長老會訴諸當地政府,將罪犯繩之於法。而原小說作者米裏亞姆Miriam Toews就是出身於一個加拿大的門諾會家庭。

感覺加拿大女作家女導演近些年來特別活躍,尤其集中在女性題材上。曾經大熱的電視劇《侍女的故事》也是改編自加拿大女作家瑪格麗特·艾德伍德的同名小說;還有我喜歡的加拿大女作家艾麗絲·門羅,她的短篇小說都是以各種各樣的女性為主角的。

但是說句老實話,這部電影並不很好看。

電影《女人們的談話》集合了以麥嫂為代表的好幾個在各種國際電影節獲獎的實力派女演員,但是她們如何思考如何夢想,她們曾經如何被攻擊如何被虐待如何受歧視,不是“演”出來的,而是“說”出來的,雖然隻有100分鍾,雖然主題深刻議論精辟,還是難免沉悶難免單調。

一個基本靠談話展開情節,基本限定在一個狹小空間的故事,對話語言形而上,似乎更適合安排在舞台上作為話劇出演。

影片中唯一出現的男性,一個在外麵上了大學又返回故鄉當教師的年輕人奧古斯特,他的家庭因母親反叛而被這個社區驅逐,因為女人們都不識字,所以請他來做記錄。

        

這個年輕人是英國演員本·衛肖(Ben Whishaw)飾演的。自從看了他主演的《香水》之後,就喜歡了這個演員,接著又看了他的《英國式醜聞》,完全變了畫風,他與休格蘭特合作,把一個同性戀的男人喜怒哀樂刻畫得惟妙惟肖;還有《明亮的星》飾演浪漫主義詩人濟慈;還有好幾部。。。

       

本·衛肖是同性戀,也許那種異於常人的心理與感情使他在表演上多了一個視角。

在《女人們的談話》裏,年過四十的本飾演一個年輕人,居然沒有多少違和感,他基本安靜地坐著,在這部靠談話推動的電影裏他沒什麽動作連說話都很少,但是他還是能吸引人的目光,真是演技不可當!也為這部枯燥的電影平添了溫暖和力量。

女人們決定出走的結尾有個情節很有意思。出走的女人們隻帶走十二歲以下的男孩子,那些十三四歲的男孩子媽媽強烈反對:這個年齡段男孩子給女人們帶來威脅嗎?她們問唯一的男性奧古斯特,奧古斯特沉吟半晌,然後明確地回答:yes

奧古斯特說了電影中長長的一段話:這個年齡充滿就像脫韁的野馬,身體裏都是魯莽的衝動,極強的好奇心,不受控製的情感,都會給女孩子還有女人們帶來傷害,可是沒有人生經驗大腦發育尚不完全,根本不知道行為的後果。但是他們還是孩子可以被教育,有足夠的耐心和愛,這些男孩子能夠學會做真正的男人。奧古斯特引用英國詩人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話說:“爭辯不是教育的良方。支持和愛才是”

有男孩子的媽媽們也許從上麵的這段話裏得到教益。

奧古斯特留了下來了,拖兒帶女的女人們帶上所有的家當離開了。

那些返回來的男人們會不會去追趕?能不能追得上?女人們的遠方是新的苟且還是詩一樣的美好?

這部電影立意很深,真實事件距今也不過十餘年,看來鐵鏈女的命運在亞洲在美洲還有非洲依然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還有歐洲呢?北美呢?

這也是它倍受各種電影節青睞的原因吧?

這部電影文城亮媽已經有很地道的影評,我這就算狗尾續貂了。

注: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