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個勢利眼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2-09-22 06:15:09

近日,英女王的逝逝世和葬禮占據了BBC海量版麵,把前一段的一個消息遮住了:中國網絡文學作品首次被收錄至大英圖書館的中文館藏書目中。

被收錄的網絡文學共計16部,分別是《贅婿》《赤心巡天》《地球紀元》《第一序列》《大國重工》《大醫淩然》《畫春光》《大宋的智慧》《貞觀大閑人》《神藏》《複興之路》《紂臨》《魔術江湖》《穹頂之上》《大訟師》《掌歡》。

這則新聞確實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像我這麽愛讀書的人(自我吹噓一下哈!)實在是沒有把網絡文學放在眼裏,覺得那些不過是小青年的一個娛樂而已,不夠正統,當然更別提仔細翻閱,寫讀書筆記了!

可是大英博物館居然一口氣收藏了16本!

一本一本數過去,隻有《贅婿》改編的電視劇曾經看過,其餘的,絕大多數聽也沒聽過。

麵對這16部網絡小說,我有點慚愧。因為我有點鄙視鏈:覺得網絡上寫的隻是業餘寫手玩票,不夠登堂入室資格。可人家大英博物館不這麽看。

人家低俗?我高雅?當然不是,隻能證明我是個讀書的勢利眼,沒有撐大船的肚子。

再仔細查16部網絡作品,多數都是不知何年何月何朝代的故事,政治傾向模糊,純屬“掰乎”。但是《大國重工》和《複興之路》不一樣,聽聽這名字,用句時髦的詞兒:整個浪兒的大外宣啊!

大英圖書館的這個舉動,讓我佩服。讓我感到做學問的就是要紮紮實實,圖書收藏就是圖書收藏,別摻乎意識形態之爭。別搞順者昌逆者亡。那些咬住棍子不鬆口的,自以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人,既不苦自己的心誌也不勞自己的筋骨,隻想著餓別人的體膚,空乏草民之身的,都是政客!

咱們不跟他們轉,咱們學大英圖書館。實事求是就事論事。

人老就糊塗,信馬由韁亂想。

由此又想到英國議會那個議長一臉地不忿,不允許王大國吊唁伊麗莎白女王一事,就非常沒有氣量。中國人講話:“有理不打上門客”。何況人家是秉持禮節代表一個遙遠的大國來送女王一程。說明女王在這個民族中在這個國家中是受尊敬的呀!又不是看你林賽的麵子。

皇家還是大度:不是什麽自媒體炒作“英國慫了”,他們循禮給中國發了參加葬禮的邀請。而且也允許王一行4人戴了口罩來吊唁,即使那白得耀眼的口罩看上去很突兀很不協調。邀請信體現了伊麗莎白女王一貫的明察事理與人為善的風格。隻是那白口罩換成黑的是不是更顯出尊重與用心之意?

女王的時代結束了。

伊麗莎白女王受愛戴敬仰,不是她階級立場鮮明,鬥爭意誌頑強,而是她的寬容友好,隱忍大度。不是她一時的做秀裝樣,而是七十年的堅持。

世人都知道,如今的王權都是被架空的虛名,可是伊麗莎白女王還是有一些象征意義的權力的。

她是英聯邦的元首,哪怕英聯邦形同虛設,可是沒有她,英聯邦就沒有了最重要的紐帶。君不見,女王屍骨未寒,很多成員國已經放風要“潤”了。

更重要的,女王還有議會議案的否決權,她可以否決首相人選。可是她70年不動用!中國人講:有權不用枉做官,何況是女王。可是,有權不濫用難道不是最高境界?
咱們學伊麗莎白女王。

再補充小知識:

大英圖書館(亦譯作英國國家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學術圖書館之一,有著250年悠久曆史,館藏藏書約1400萬本,著名藏品包括《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原始手稿、莫紮特的音樂手稿、莎士比亞作品的第一對開本等。與16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同館的中文館還藏有超450 塊的中國甲骨,以及被認為可能是世界範圍內現存最早的完整印刷書籍《金剛經》等。

這段,抄的。

擱筆,忽見新聞:我們英俊的小土豆葬禮結束後,等不到打道回府,就迫不及待在下榻處引吭高歌,還《波西米亞狂想曲》。

你真是狂想了,你的奶奶級的女王、你的奶奶級的君主剛剛下葬啊!咱加拿大人不是以“善良”、以“禮貌”著稱嗎?

嗚呼!這比白口罩可刺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