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之後的“作女”VS“浪姐”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0-08-06 10:22:01

“作女”這個詞應該是張抗抗創造吧?

2002年,她出了一本小說名字就叫《作女》。這應該是“作女”一詞正式地登堂入室。出於對她的好感,立刻就買來看了。評價:女主人公卓爾確實“作”得很!

之前張抗抗寫過女性題材的小說,如《隱形伴侶》,如《情愛畫廊》,都是屬於“作女”類型。張抗抗如此青睞“作女”,因為她本身就是一個“作女”。當年她下鄉在黑龍江建設兵團期間,就寫過一個長篇《分界線》,很跟文革時代的節奏,著實“作”了一把。我上大學時,還請她到學校開過講座。她當時隻是在黑龍江藝校讀書,學曆比我們低一個檔次呢!加上同學中有跟她同在兵團的戰友,對她頗有微詞,這自然影響了我對她的判斷。但是隨著時代變遷歲月流逝,那個年代很多跟風小說的作者如今基本銷聲匿跡,而張抗抗一路“作”到底,長篇短篇散文。。。都贏得了廣泛好評,還入選了中學課本。

這樣刨根挖底,張抗抗小說《作女》裏的主人公卓爾相比當今影視作品裏那些高智商高情商的女人們,應該算是“奶奶級作女”吧?《三十而已》裏的顧佳、王漫妮、鍾曉芹、加上林有有,不過是卓爾的各種翻版各種演繹而已。

作女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形形色色的不安分,不安分於現狀。家庭、事業、丈夫、兒女、情人。。。都得照自己的標杆,翻過來倒過去地衡量,為此,不惜吃盡苦中苦,不惜暫時人下人,不惜周圍冷眼鄙視,不惜衝破道德底線,一股子飛蛾撲火的狠勁!

這股子狠勁似乎在芒果台《乘風破浪的姐姐》裏也看到了。一群年過三十、四十出頭、五十郎當歲的姐姐們也要“浪一浪”——其實就是要“作一作”。為此,節目開播著實火了一把。本老太也按不住好奇心,手一哆嗦就點擊進去。果然,寧靜要浪,伊能靜要浪,鄭希怡要浪,連恬淡溫和的萬茜也要浪,你能不感興趣不好奇嗎?

看著看著,有點失望了。姐姐們“浪”的層次比我預期低很多,我疑惑不解的是,到底什麽是“浪”?不錯,娛星的浪,浪不出“娛”這個金箍棒劃定的圈圈。但是“娛”也是有趣味高下之分的,也是有適合不適合的。如今的浪姐們似乎都奔著如何扮嫩而去,非要讓三十七八、四五十歲的女人去學十八九、大不過二十一二純真少女的浪,扭屁股,嘟嘟嘴,這不是東施效顰嗎!

看著寧靜疲憊的眼神,看著萬茜扭動的屁股,我替她們難過。她們本來可以引導更高的境界,“浪”出應有的知性,“娛”出應有的品位,她們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氣自己的號召力告訴更多的我們,人過中年人過半百,如何去“浪”如何去“作”。即使在台上炫技,也不同於少女;即使是勁歌熱舞,也不失優雅。而不是在滄桑的眼神裏硬調出純真稚嫩的色彩來,上帝的傑作歲月的雕刻,那是任憑多少遮瑕粉多少嫩臉針都撼動不了的。

也許這個節目初衷是好的,隻是拗不過台下那些不諳世事的女孩子們的狂熱,乘了風卻破不了浪,走著走著就忘了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