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周刊言論暴力理應法辦
文章來源: 尼羅河2015-01-18 08:52:08

 

201517日,法國巴黎爆發反恐戰。一方是三男一女持有衝鋒槍和火箭彈的襲擊者。另一方是配備有坦克飛機的8.8萬全副武裝的法國軍人。戰鬥持續了三天。17人被害,四名襲擊者中三名被打死,一名在逃。

巴黎戰火瞬間覆蓋了全球媒體。稍加瀏覽就會發現,這是一場醞釀時間長達八年之久的戰鬥。核心戰場是以漫畫挖苦嘲諷一切宗教神明和政治領袖為己任的“查理周刊”。衝突的雙方,一方秉承伊斯蘭教律法,嚴禁描繪先知穆海默德,另一方堅持天賦人權言論自由,一定要對穆海默德的漫畫式嘲諷堅持到底。

眾所周知宗教神明,包括天主教的耶和華神佛教的釋迦摩尼佛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先知,都是半曆史半神話的傳說中人。他們究竟相貌如何,是任何科學都無法破解的。而各種宗教對神明肖像權都有自己的理解。

比如佛教說釋迦摩尼有三十二好相,但是佛家弟子並不在乎用什麽樣式表現他們的神明。佛祖如來可以是龍門石窟妙相莊嚴的盧舍那巨相,也可以是隨意堆起的兩塊石頭。心中有佛,則萬物皆佛。

天主教比較神秘。很多美術館裏都可以看到耶穌像,但是在眾多的中世紀歐洲油畫中從來沒有出現過耶和華。根據舊約的記載,耶和華神是隻能聞其聲不可見其人的。十戒中禁止偶像崇拜,但是並沒有明文禁止描繪耶和華形象。如果中世紀油畫家從沒有人畫耶和華,自然可以推斷,禁止描繪耶和華應該是天主教的內部禁令。

伊斯蘭教對先知穆罕默德的肖像有明文律法。不可以任何形式雕刻繪製先知形象。這一法律不僅在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有效,對分布在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穆斯林也都具有法律約束力。

伊斯蘭教確實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宗教。而他們如此獨特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物質資源的貧乏。中國軍旅作家張承誌有大量描寫伊斯蘭生活的作品。一篇散文說在寧夏千裏黃土荒山上伊斯蘭教徒家家都有一口水井。但是他們洗衣做飯甚至飲用水用的都是終年收集的雨水雪水。井水隻用於祈禱之前的淨身。也許正是因為物質生活的苦厄,他們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於宗教精神。這就是為什麽他們視先知穆罕默德至高無上完美無缺,任何世俗的描繪都是不可容忍的褻瀆。

《查理周刊》死磕穆斯林先知真的是為了捍衛言論自由嗎。堅持言論自由挑戰宗教神權的大有人在。神創論從來就不乏挑戰者。但是查理周刊的穆罕默德漫畫,除了調笑嘲弄之外,並沒有對《可蘭經》的正確性提出任何質疑,更沒有表達對文明發展有建設意義的思想。

其實這裏麵的奧妙並不僅僅是言論自由。畫尼姑自慰可能無人理會,給教皇帶安全套隻能增長民眾的反感。如果《查理周刊》膽敢用耶和華的形象來開涮,恐怕他們早就人間蒸發了。而針對穆斯林先知的侮辱性漫畫卻給他們帶來了好生意。發行量區區五萬的周刊,一旦把默罕默德扯進來就陡然增加到40萬。

現代民主社會,言論自由得到憲法保障。但是猥褻言論、下流言論、誹謗言論、侮辱或挑釁言論,並未涉及任何思想及意見之表達的破壞性言論不受保護。然而對特定言論的司法解釋權取決於所在國法律。穆斯林律法嚴禁以任何方式描繪先知,而法國法律判定用漫畫方式拿先知開玩笑並沒有踐踏言論自由的底線,這些漫畫針對的是一小撮人,而不是針對整個伊斯蘭社團。

請法國的法律專家們設身處地思考一下,身在法國的伊斯蘭教徒們舉目四顧都是他們的先知滑稽的形象,胸前被人打上“我是查理”的標簽。其間的意義如文所喻。或者查理變成了穆斯林先知,或者先知變成了嘲諷穆斯林的漫畫家查理。穆斯林社會作為一個信仰群體,他們中間受到傷害的真的隻有“一小撮極端主義暴徒”嗎?查理周刊的言論自由,正如他們新一期漫畫宣稱的那樣,他們的筆尖比恐怖分子的子彈更為鋒利,而且是合法的。

當一個群體以合法的言論暴力對另一個群體精神壓迫的的時候,《法蘭西人權宣言》已經變成了廢紙一張。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是任何一個文明社會無法接受的,必須受到譴責。暴力襲擊也不可能阻止《查理周刊》對穆斯林信仰的繼續褻瀆。如果法國的司法機器能夠對穆斯林社會的訴求做出公正的裁定。針對《查理周刊》的恐怖襲擊事件完全可以避免。如果放任《查理周刊》式的言論暴力繼續泛濫,可以預見,巴黎三天的反恐戰爭僅僅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