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潘興II式彈道導彈看我軍DF-21D可能的製導方式
文章來源: 高靈均2015-09-10 04:38:21

從潘興II式彈道導彈看我軍DF-21D可能製導方式
我軍搞攻艦型DF-21D彈道導彈許多年來一直甚囂塵上,這次93閱兵上露臉更是引起熱評。盡管我軍對該型導彈的性能及工作方式諱莫如深,但對行內的人士來說並不神秘。
說起彈道導彈攻艦,大家都知道這是美軍幾十年前提出的概念,並進行深入研究,取得的相當的成果。後來美軍因為該種彈道導彈攻擊方式會引起核戰,又找不到值得攻擊的對象而將該計劃塵封。但該計劃的成果還是用到了對陸攻擊的潘興II彈道導彈上了。由於該技術是如此的先進,所以用在潘興II上立刻使潘興II成為有史以來最先進的彈道導彈,到現在都沒有超過他的。
我軍再怎麽遮遮掩掩,都掩蓋不了其山寨潘興的事實,所以隻要了解一下潘興的製導方式,那DF-21D想實現的製導方法就一清二楚了。好了,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裏程碑式的潘興II是怎麽工作的吧。
潘興II為兩級固體火箭推動,第三級上裝有有別於一般彈道導彈的再入器,其獨特之處就是有四個空氣舵葉,兩個固定兩個可動,用於末端製導機動。其他我們不談,就講其製導的獨特性。再入器含有製導控製艙,戰鬥部和最前端的雷達艙這三個主要組成部分,當然還有燃氣發生器和外部的空氣舵和偏航噴口。
最與傳統彈道導彈不同的是,發射前要在控製係統的計算機裏事先輸入攻擊目標的數碼化參考圖像,用於圖像匹配修正導彈飛行途徑。
反射後兩級火箭將再入器推到三百公裏軌道由慣導自由飛行並達到最大速度12馬赫,同時再入器上的噴口推動再入器角度利於進入大氣層。進入大氣層之後由於速度太快,出現黑障雷達無法工作。這時控製係統操作再入器的空氣舵將彈頭調為盡量平飛,利用空氣摩擦減速,一直到目標區上空十五公裏時,黑障就克服了。這時保護罩彈藥將保護罩炸飛,雷達開始工作,將雷達掃描得出的模擬圖像數字化後和儲存在控製係統計算機磁帶上的參考圖像進行匹配參考,然後靠空氣舵修正攻擊途徑。一共要修正四次以上,直到擊中目標。通過這種方法,潘興II達到40米的精確度,測試時最佳達到25米。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如果潘興用來攻艦的話,在艦隊上空,大型軍艦在海上目標的反射會非常明顯,顯然他也是有能力修正目標的,如果精度也能達到25米或更小,那擊中大型軍艦是完全可能的。這是美軍三十多年前成熟的技術。
我軍的攻艦DF-21D的山寨途徑無疑是對潘興II亦步亦趨了,再加上一些現代的技術,企圖使其更加精確或穩定。但我軍的東風能否達到潘興的水平不得而知。首先我們沒有看到東風21丁再入器具有控製航跡的空氣舵,其可控能力成疑。第二,我軍一直強調其高超音速不可攔截性。通過分析潘興,我們知道為消除黑障,必須平飛減速,減到什麽程度?不知道,美國人沒介紹。但是我看到美軍一份測試報告,說的是潘興II鑽地型彈頭的速度,說是鑽地是速度為每秒六百十米,就是兩倍音速不到一點。那就是說,為了消除黑障,攻艦彈道導彈不得不減速為到達目標時速度僅為一倍多音速,那這個速度就大大的可攔截了。第三,其減速平飛階段,導彈會被發現鎖定,然後遭到幹擾,無法選擇目標,其kill chain 斷裂。這些都是我軍搞攻艦型彈道導彈無法越過的障礙,無疑要反複測試驗證才行。
美軍研發潘興II就發射無數次驗證,成軍之後再次發射五次驗證以證明是成熟技術。而我軍一次測試的記錄都沒有,不知怎麽就已經成軍了?要知道任何彈道導彈的發射都是被記錄跟蹤的,聯軍沒有記錄到任何DF-21D的測試記錄,所以說DF-21D隻是一款心戰武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