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二戰日軍,誌願軍戰力慘不忍睹
文章來源: 高靈均2014-05-05 01:53:31

相比二戰日軍,誌願軍韓戰戰力慘不忍睹

朝鮮戰爭期間,我軍集蘇朝中三國不竭資源,背靠半個歐亞大陸之戰略縱深,誌願軍的武備精良,兵多將廣。裝備水平跟美國比,要遠遠好於當初日軍與美軍之間的比較。時中國內戰方休,兵力已臻巔峰時刻,我軍擁有600多萬慣戰之正規軍,沒有進行任何裁軍就全部蘇械裝備,投入韓戰。相比美軍已經從二戰巔峰時期的一千兩百萬裁至五十餘萬,二戰結束五年,除了中高階軍官,士兵都是完全沒有戰鬥經驗的新兵蛋子,還還要進行全球部署。按理內戰結束,僅剩台灣尚未占領,周圍又全是友好國家,我國最多保持三百萬軍力就足以對付任何變故。這就是說韓戰爆發時我軍應該有三百多萬的熟練兵力可以全部用來投入朝鮮。假設前線需要時刻保持六十萬兵力才能壓製聯軍的話,那這三百多萬的兵力足可以保證前線部隊全軍覆沒五次都不用再另外征兵。但實際上為這場局部戰爭我軍竟然仍需強征全國青年服役,補充前線折損之官兵,可見當時我軍傷亡之慘重。

但令人失望的是我軍以逸待勞,動用數百萬慣戰大軍打了三年,對付勞師遠征遠,遠洋航渡而來之聯軍,斃傷的美軍數量卻隻和二戰期間十多萬日軍在塞班衝繩和硫磺島三場戰役中打死的美軍數量差不多。而日軍在這三場戰役的守島部隊,完全沒有製空製海權和後勤,完全孤立挨打,麵臨的隻有彈盡糧絕的結局,和誌願軍的勢態比簡直差到無以複加之地步。

     韓戰主要是在陸地和空中進行的,時誌願軍陸軍的武器裝備跟美軍裝備基本是在同一水平,空軍裝備有大量當時先進的米格15,性能遠超美軍之F-86。據統計,整個朝鮮戰爭期間蘇聯援助的米格15達到2000架左右,空軍方麵,到1954年初,中國共組建了28個空軍師,5個獨立飛行團,共有飛機3000餘架,均是蘇聯贈送和售予的。在整個朝鮮戰場上,中國投入的先進戰鬥機數量遠遠大於美軍,而且美軍還有不能攻擊中國境內的機場的限製。朝鮮戰場的製空權卻被美國空軍牢牢控製,空戰交換比達到1:8,甚至1:10,這不能不說那時候中國空軍的戰鬥力真是令人難以啟齒。要說空軍沒有戰鬥經驗,當時美軍的大部分飛行員也是新兵,和幫助我軍作戰的蘇聯空軍飛行員比,完全沒有特別的優勢。三年下來誌願軍空軍的戰績和當初可以和美國海航互相毀滅日本空軍比,簡直完全沒有可比性。

     誌願軍陸軍裝備T34坦克,雖然數量不是很多,但也比二戰時期日軍守島部隊的裝備好的多。根據中蘇協議,蘇軍派遣10個坦克自行火炮團於1950年11月來華蘇軍派遣10個坦克自行火炮團於1950年11月來華,由中國組織10個團的機構對口接收裝備和接受訓練,其裝備有Т-34中型坦克300輛,ИС-2重型坦克60輛,ИСУ-122自行火炮40輛。中國用上述裝備組建了3個坦克師(每師2個團,再配以摩托步兵團、炮兵團)、3個獨立坦克團以及基地訓練團。 炮兵方麵,中國軍隊在50年代還用蘇聯武器裝備了火箭炮師2個(9個團)、榴彈炮兵師14個、反坦克炮兵師2個、高射炮團33個、探照燈團4個、雷達團1個、獨立雷達營8個。工兵方麵,用蘇聯的工程器材、舟橋裝備了28個工兵團,其中入朝作戰13個團。  因此,說朝鮮戰爭是“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帝”純粹胡說八道。

誌願軍韓戰作戰水平之差,以這樣的實力和裝備竟然無法占領朝鮮半島全境,戰果之差劣實在是令人目瞪口呆,這完全歸結於指揮水平低下。毛主席和彭德懷戰略戰術水平完全和當時先進的軍事理論和實踐脫節。隻會運用國共內戰時的野蠻的人海戰術。其結果就隻能是喪師辱國,貽笑天下了。

相反越戰時的越軍,充分利用地主之誼,戰術的當,以逸待勞,加上越軍頑強的戰鬥精神,徹底擊敗美軍,占領了越南全境。越軍以比誌願軍差劣的武器完勝美軍,這是我軍戰力低下的又一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