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打工記-發現了老板的秘密
文章來源: canhe2022-12-16 23:13:44

我在美國打工記-發現了老板的秘密

在Vida Lee老板的快餐店打工時,我與她見麵的機會並不多,因為我每周隻工作一天。
有一天,將近下班的時候,她來了,一點老板架子都沒有。我恭敬地叫她Ms.Lee, 她笑著說,叫她Vida就好,這裏的kids都這樣叫她。她把員工親昵地稱作孩子?莫非真如我房東斯瑪瑟夫人說的”在那裏打工的都是學生。“ ?我從店裏通向廚房過道牆上的一張很大的員工出勤統計表格上得到了答案。表格上塗塗抹抹寫有很多不同的名,看似很多員工,但我平時沒見到那麽多人,估計學生打工時間短,變換多;我知道名字,能說hello的也就寥寥幾人。我問過Claire,她說是有學生到這裏來打工,一天二,三個小時,賺點pocket money。夏天學校放暑假,學生都回家了。
我誇Vida的店布置得很溫馨,很有特色。快餐店的天花板上布滿圖案排列,吊掛著的彩色剪紙小屋子,小和平鴿,很別致,我想應該是賓至如歸,sweet home,peaceful home的寓意,是店主人開店的願景。Vida很開心地跟我介紹了她的店。
Vida是波蘭移民,是個離異的單親媽媽。她獨自帶著兩個女兒過日子,這家小店就是她養家糊口,支持女兒們上學的根本。那時她有一個女兒在oregan的某個大學讀書,周末回家,幫助母親打理生意。她說這店堂設計裝潢布置都是她和她的大女兒做的,是全家人一起動手布置的。她特意指著牆中部二排彩色裝飾瓷磚說,這些瓷磚都是她女兒自己一塊塊畫畫,一塊塊貼上去的,沒有一塊是相同的。自豪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波特蘭市座落在威拉米特河和哥倫比亞河的匯合處,是個美麗的城市,盡管公交車站旁還是能看到伸手向路人要錢的酒鬼,無家可歸者,但波特蘭市那時被評為全美最文明城市,它也多次被評為全美最宜居住的城市。
遠處著名波特蘭景點Mountain Hood(圖片借用網絡,謝謝原創)
波特蘭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天特別溫,涼爽舒服,到處可見盛開的玫瑰花,有玫瑰之城美譽;冬天潮濕,時常陰雨綿綿。記得我剛到休斯敦時,有人居然問我在波特蘭,你看見過太陽嗎?嗬嗬!
波特蘭人喜歡戶外活動,遊泳,騎自行車,滑雪溜冰,。。。
美國勞動節的長周末,Vida老板邀請我跟她還有幾個別的員工一起去海灘玩,遊泳消暑,picnic野餐。(波特蘭市的海岸線很長,不記得去的是哪個海灘了?)我去了,在那裏我發現了Vida的一個大秘密。
我沒帶遊泳衣,就在沙灘上散步,在涼棚裏與Vida聊天。Vida突然我問我,你下水嗎?我連連搖頭;她說她要去玩一會兒水,說著就脫衣服,她早把泳衣穿在身上了。她退下褲子的一刹那,我呆住了,Vida一條小腿是假肢,假肢可以遊泳嗎?我發愣的時候,Vida已經走進了水中,劃水遊了起來。看著她在我麵前漸漸遠去的身影,我對她的敬意油然而生。我平時怎麽就視而不見呢?Vida一定是個有故事的人,但我沒問,因為那時我連假肢英文怎麽說都不知道?更不用說假肢相關的話題,隻能對她豎起了大拇指。
 
隨Vida一起”秋遊“後,我跟Vida開始熟悉起來了。一天,Vida來找我,問我知道不知道Amy Tan?知道不知道Amy Tan的新書《The Joy Luck club》?有沒有興趣去聽她的新書講座?。。。我一問三不知。那時的我孤陋寡聞,我住的地方,離中國超市很遠,中文報紙都看不到。我禮貌地答應了她”yes"。Vida送了我一張入場券。她告訴我,Tan Amy的新書是寫她和她媽媽移民美國的故事。Vida說自己也是移民,對移民的故事很有興趣。
 美籍華人作家Tan Amy(譚恩美)的處女作《The Joy Luck club》中文翻譯《喜福會》1989年出版,正在熱銷中,據說在紐約新書排行榜上長達9個月呢。1990年秋,譚Amy到Portland市做了她新書介紹和讀者見麵會。
說老實話Tan Amy講的什麽我都沒什麽印象了,(對她的書真正有印象是在看了以《The Joy Luck club》改編的電影《喜福會》後。)當時就聽得迷迷糊糊, 結束了也沒有像有些觀眾那樣湧到前麵去見作者,我隻買了一本書,成了我的英語閱讀課本。
 
記得我還去過Vida家,與她和她的兩個女兒一起共進午餐。但是為什麽去?什麽時候去的?我都想不起來了。隻記得她們吃西餐,吃得很清淡,她們一天不是吃三餐而是五餐。 
 

認識Vida Lee老板,讓我見識了華人以外的移民在美國的奮鬥拚搏精神。我原以為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最勤勞勇敢善良的民族,走出國門,發現外麵的能人強人多的是。俗話說“山外青山樓外樓,能人背後有能人”做人要低調謙虛。隻有博采眾長,揚長避短,努力進取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才能使人在海外的生活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