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紐約隨記—紐約“綠肺”-中央公園
文章來源: canhe2020-05-09 21:43:09

漫遊紐約隨記—紐約“綠肺”-中央公園

紐約中央公園從洛克菲勒大廈頂上看是一片層層密密高樓圍抱中的綠地。它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都市公園。

中央公園並非天然。十九世紀中葉的紐約成了人口稠密,經濟繁榮的大都市,同時也成了擁擠,嘈雜,髒亂,壓抑的地方。紐約的有識之士感覺到改變城市風貌迫在眉睫,於是進諫當局,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在1857年舉行的公園設計競賽中,"美國景觀之父"奧姆斯特德和瓦克斯的"草坪計劃"勝出,並於1873年建成了這座長四公裏,寬八百米,占地340公頃的人工自然景觀草坪公園。

 
紐約中央公園,我們去了兩次。第一次是從自由女神島回來的路上,在中央公園站地鐵站下,到公園小歇了一下。
公園西南門口,59街和第八大道交界口就是哥倫布圓環。圓環中央是地標建築,21米高的花崗岩哥倫布紀念柱。1892年為紀念哥倫布美洲探險航行40周年而建造,柱頂是哥倫布的大理石雕像。
 
(網上借圖)哥倫布紀念柱旁邊的摩天高樓就是45層高的特朗普國際大廈。
據說特朗普買下這棟樓時,看了風水,改換了大門的方向,安置了一個巨型不鏽鋼地球儀,上麵有哥倫布發現的三塊新大陸,之後生意便蒸蒸日上。
 
哥倫布圓環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景就是哥倫布緬因艦紀念碑(1913年)
紀念在1898年古巴哈瓦那港口爆炸的緬因號戰艦死去的250多名水手。頂部金色的雕塑是凱旋歸來的哥倫布。
 
紀念碑下方雕塑是正義、和平、勝利、勇氣和堅韌的象征。
 
公園門口停著一長排觀光三輪車。我們還沒走近車輛,就有三,四個人過來兜生意。我問了一下坐馬車,那人指著手裏的地圖說兜一圈每人120,我注意到他手中的地圖不是公園的全景圖,看我沒回應,他又在地圖右下角劃了一個小長方形說兜一小圈每人75,那人還沒說完,另一個人湊過來說,"今天我給你們特價,女士免費15分鍾。"。。。嗬嗬。
 
遠處傳來孩子們的嬉笑聲,估計那裏是兒童遊樂場。
 
公園有許多這樣黑岩石的小山坡。從網上得知,公園裏的這些黑色岩石是設計者因地製宜,巧妙保留的原始岩石。
 
在天然岩石周邊鋪草坪,築步道,種植物花卉,就成了錯落有致,綠意盎然的草坪景觀。
 
公園裏步行小徑四通八達,伸展到公園各個景點,角落。
 
第二次去中央公園是雨中坐公車到65街入口進。(旁邊就是林肯隧道)滿目蒼翠,空氣清新,步道上有散步的、跑步的,溜狗的,不過最多的還是世界各地來的遊客。
 
中央公園有紐約"綠肺"之稱。這個比喻太形象,太精辟了。中央公園不就是紐約人"吐故納新"的地方嗎?!人們來到這裏,遠離城市的擁擠,喧囂,髒亂,釋放壓力,忘卻煩惱,調節情緒,陶冶情操。
 
公園裏人行道,自行車道,馬車道,汽車道分流,各行其事,互不幹擾。
 
中央公園的觀光馬車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可憐的老馬屢有事故發生。五月中旬,一匹名叫比利的馬受驚失控奔跑,最後癱倒在一部出租車旁,引發紐約動物保護協會的人們街頭集會遊行,喊話市長保護動物的安全。我不是動物保護協會的會員,但對於坐享他人苦力的交通工具,我是能不坐就不坐。
 
右麵的屋子是個有旋轉木馬的遊樂場。因為是孩子們的天地,我們就沒去湊熱鬧。誰知錯過了很多精彩。
中央公園為孩子們精心準備了許多有趣的項目。光是遊樂場就有21個之多,還有老少皆宜的動物園,可以讓孩子們與某些動物親密接觸,喂食,還可以喝到剛擠出來的新鮮牛奶;有個遊樂場裏有許多小溪,噴泉,是孩子們玩水的好地方,還有巨大的冰成岩,膽大勇敢的孩子可以從頂上滑下來。最遺憾錯過的是許多栩栩如生的雕塑,人物和內容都取材於人們熟悉的寓言和童話故事。
 
穿著水兵製服的遊客,常被遊客邀請合影。
 
公園裏有許多名人紀念銅像(大都是饋贈的禮物)。紐約人的文化修養,生活品味,精神境界這裏可見一斑。
《印第安獵人》據說這是美國藝術家為中央公園作的第一個雕塑。
 
克裏斯多佛 哥倫布(1451-1506)發現新大陸的意大利著名航海家,探險家同時也是個殖民者。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羅伯特 邦斯(1759-1796),著名的蘇格蘭民族詩人。
 
沃爾特·司各特爵士,第一代準男爵(1771-1832),18世紀末蘇格蘭著名曆史小說家及詩人。
 
菲茨·格林·哈萊克(1790-1867)美國詩人
 
弗裏德裏希·席勒(1759-1805),18世紀德國著名詩人、哲學家、曆史學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獵鷹》(The Folconer)
英國雕塑家喬奇·伯萊考 西蒙(1844-1929)作品。雕像描繪了一個身穿伊麗莎白女王裝束的年輕養鷹人,高舉獵鷹準備放飛。
 
丹尼爾 韋伯斯特(1782-1752),政治家,曾兩次擔任國務卿。
 
亞曆山大馮洪堡(1769-1859),德國科學家,探險家,博物學家。1869年馮洪堡紀念協會捐贈,
 
公園裏有一條幽長,寬闊的林蔭大道。人們在這裏悠閑散步,賞光。
 
綿羊草地《Sheep Meadow》因為早前這裏是牧羊草地,名字一直沿用至今。現在成為遊客野餐,曬日光浴的好去處。
 
中央公園也是街頭藝術家們的集聚地,他們在這裏演奏,作畫,表演。。,各顯其能。他們兜售自己的作品,給遊客現場作畫服務,或販賣一些藝術品和小商品,有的是養家糊口的生計,也有的僅是自娛自樂。據說下午這裏會很熱鬧。
 
(網上借圖)街頭藝人的表演吸引遊客駐足圍觀,是公園獨特的風景,但也會製造擁擠和交通堵塞,為此公園相關部門製定了限時限人數(攤位)的規定,引發街頭藝術家們的強烈抗議。
 
在走上貝塞斯達廊台台階前,右麵有個露台,有工作人員在忙碌著,估計是一個露天舞台。
中央公園是個巨大的多功能的空間,公園除了提供人們日常休閑健身的方便外,還時常給紐約人提供集會,球賽,音樂會等場地。到紐約每年一度的夏日音樂會上去演唱也是世界音樂人追逐的一個夢想。
 
(網上借圖)林蔭道的盡頭視野豁然開朗,兩個向上的階梯,把我們帶到了貝塞斯達廊台-中央公園的心髒。
 
貝塞斯達廊台別致的花崗岩鏤花圍欄。
 
貝塞斯達廊台四麵圍欄柱子上的花崗岩精美雕塑和浮雕,講述著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
 
貝塞斯達廊台下麵是個紅磚鋪成的貝塞斯達廣場,廣場的中央就是公園著名景點—貝塞斯達噴泉。
貝塞斯達噴泉是為紀念1842年紐約開始有了通過柯羅頓導水係統來的幹淨水源的大事。從此曼哈頓的居民告別了水源不潔帶來的傳染病。
 
貝塞斯達噴泉(1873)名字取自聖經故事,耶路撒冷城外的一個水池因天使賦予的力量,而具有治病的功效。
 
(網上借圖)貝塞斯達噴泉高26英尺,分三層。最上層是一座8英尺高的《水之天使》銅雕。手持象征著純淨的百合花,展開雙翅,從天而降到噴泉頂上;中間一層的四麵各站著一個4英尺高的小天使銅雕,分別代表著節製、純淨、健康和和平。水從最高處傾瀉而下,晶瑩的水簾珠散落在底座96英尺直徑的大池中。
《水之天使》由女雕塑藝術家愛瑪·史泰賓斯在羅馬構思設計,曆經五年時間在德國完工,1873年運回紐約。這是美國第一件女性藝術家的公共雕塑作品。
 
貝塞斯達廣場前麵是一片綠蔭環抱著的靜靜湖水,湖上可以泛舟。
 
廊台的下麵,有一排拱門,遠看漆黑一片。
貝塞斯達廣場,廊台,不但遊客,街頭藝人喜歡,也是新人婚紗照外景拍攝的熱門選擇。
 
步入拱門,我被驚豔到了。眼前是一個彩繪天花板的寬敞大廳,準確說是個過廊。頂部是彩釉燒製的瓷磚無接縫拚成的巨型壁畫,色彩鮮明豐富,精致的圖案又仿佛是一塊倒掛的編織精細的地毯。
 
一組藝人在演唱,聲音在過道裏回蕩,特別好聽,他們在兜售自己的音樂作品。
 
漫步湖邊小徑,寧靜的小湖,遠處的拱橋,讓我有似曾相識的江南水鄉感覺。
 
隻是少了些熟悉的水榭亭台。
 
中央公園裏有大小七個人工水池,湖泊,我們隻到了這一個不知名的小湖。叫它小湖是因為地圖上看在它北麵還有一個大它好多倍的大湖。
 
中央公園有長達93公裏的步道,慢步行走者喜歡到這裏邊賞景邊健身;這裏也是紐約馬拉鬆賽的終點站,吸引著世界各地馬拉鬆愛好者雲集,一睹這享譽世界都市公園的風采。
 
中央公園之精深博大,不是來一次二次就能體會到的。中央公園是個百來不厭的地方,是個每來必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的地方,我喜歡中央公園。
 
我們雖然隻走了公園幾條街區的地方,公園的景點也隻是撩了麵紗而已,但我已經深深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中央公園,有一個半世紀之久的曆史,陪伴和見證了紐約市的成長和興衰,它不僅是紐約人的後花園,它也是紐約人的加油站。它讓紐約人有銘記曆史的思考,享受當下的舒適,也有瞻望未來的期盼,它讓每個來過這裏的人充滿活力地回到生活和工作中。它關乎到紐約人的日常生活,也擔當國家的大是大非之事。中央公園的豐富,精彩,深刻為世界所推崇矚目,當之無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