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吃湯圓隨想
文章來源: canhe2014-12-20 23:41:49
收到大姐二姐和好友安君的冬至節祝福卡,我才想起明天就是中國的冬至節了!沒什麽準備,就用超市買的湯圓還有多年前寫的文字來應節吧!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前日經博友和姐姐在網上提醒,才知道12月22日是冬至節。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是農曆的重要節氣之一,那天白天最短,晝夜最短,也是數九寒冬的開始日,所以民間稱之為節,就是吉日佳節。傳統的冬至節晚餐是祭拜祖宗,闔家團聚,共敘天倫之樂的快樂時光。
 
身居異國他鄉,中國民俗的節日氣氛淡薄很多,但今年恰逢全家在兒子家團聚,我想起了冬至吃湯圓的習俗。
早上我就去超市買菜,回家自己做餡,和粉包湯圓。芝麻,紅豆沙等甜湯圓超市都有。我就地取材地做了肉餡和蘿卜餡的湯圓。和粉的時候,我想起了持家能手的婆婆做的湯圓,那可真是形式和內容統一的美食。記得婆婆做的湯圓大小整齊劃一,米粉軟硬程度恰到好處,蒸煮佳宜,每次都要做好多好多。當日吃不完的,煮好,待涼幹後,兩隻兩隻對放起來,存儲在米缸裏,日後慢慢享用,可以保鮮好久。我最喜歡她做的菜豬油餡,鹹裏帶甜,肥而不膩,鮮香可口;還有紅豆沙的,紅豆沙是婆婆自己洗做,自己炒成餡,最喜歡她在豆沙裏放一些結子皮末,吃起來略帶橘香味,很有特色。。。。
說與LG聽,LG卻說,我最想念的是我外婆做的團子,那才是真正的美食。外婆每年到冬至前都要在灶頭上幾蒸籠地蒸,然後存放起來,想吃時就煮。。。。看著自己做的大小不一,形狀不齊的湯圓,我好不自在。偏偏這時媳婦走來看湯圓是如何做成的,生在北京的她原來還沒有吃過這樣的湯圓。她問我,“這表麵不平整不光潔,煮的時候會不會漏餡?”真的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啊!我隻好搪塞地說,“下水一煮就好了,不會漏的。”(這也是事實,我做的湯圓賣相不好,但不會破相)可我清楚記得我婆婆做的湯圓一個個光潔鮮亮的。我做的湯圓“見不得人”!
 
LG是等著我的湯圓當午飯吃,很賞臉地吃了五個,也許是想外婆引起的食欲。說是餡做得不錯,很大的鼓勵啊!媳婦吃了一個半,留了一個殼子,說是吃不慣糯米粉的東西,說餡很好吃,可不可以改做成蘿卜餡餅或蘿卜餡餃子?蘿卜餡餃子?我沒吃過,不過可以一試。晚上我把本來準備的蘿卜絲拌海蜇絲涼菜改成了素炒蘿卜末,團團圓圓都喜歡吃。。。。看來這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到我這裏就要破了,好傳統到我這裏傳不下去了,心裏真不是滋味。
 
晚上上網,發現這冬至節各地吃的習俗還很不同,北方人冬至壓根兒不吃湯圓,而是吃餃子,而且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一說。我怎麽早沒上網看看呢?要是早知道了,我們今年的冬至就一定吃的是蘿卜餡餃子了!我媳婦就是凍掉了耳朵也一定有人管了啊!嗬嗬!
 
冬至夜的晚飯,燒菜祭拜祖宗的習俗自然是免了,不過我在心裏默默為我天堂裏的親人們祈禱告慰,為遠方的家人祝福。冬至節的晚餐比往日多了幾個菜,但比之我婆婆每年做的一桌菜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
無錫的習俗過年就從冬至開始,冬至節的晚飯與大年夜飯起碼平起平坐。無錫人說”有錢吃一夜,沒錢凍一夜。”今年我至少不會凍一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