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夜話之二:認識脂硯齋
文章來源: 唐乾硯2014-05-03 19:58:11
脂硯齋是《石頭記》總編的筆名,與《石頭記》責任編輯曹雪芹是“一芹一脂”的親密關係,在曹雪芹批閱增刪石頭的原稿時,脂硯即能為雪芹眷抄文稿,又能建議雪芹刪去原稿中的部分內容,或者增加一些原稿所沒有的內容,而雪芹也能言聽計從並尊脂硯為”先生“。

脂硯的才情與身世肯定非同尋常,脂批中涉及到脂硯身世的,先撿幾條重要的說說:

 1.脂硯是南直召禍的當事人,《紅樓夢》脂評甲戌本第一回寫甄士隱家被燒。原文是這樣寫的:"不想這日三 月十五,葫蘆廟炸供,那些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鍋火逸,便燒著窗紙。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壁者多,大抵也因劫數,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 山一般。"在"接二連三牽五掛四"這句話上,脂硯齋有段眉批:"寫出南直召禍之實病"。

  所謂:"南直召禍",是指何焯受康熙之召到京入直南書房為皇八子之師,不 幸引來入獄和抄家之禍。書中所謂"那些小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鍋火逸……,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其實是隱寫皇八子及其黨羽謀取皇位事機不密,東窗事發,致使諸多官員接二連三受到牽累的一段史實。

  2.脂硯自歎“有命無運,累及爹娘”,第一回中寫英蓮,在"有命無運,累及爹娘"八個字上,脂硯齋有一段眉批:"八個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誌士,屈死多少詞客騷人!……"何焯係獄主要是因為他在返鄉丁父憂期間,將自己的幼女留在八皇子家托養,為皇四子所參奏,加之何焯回鄉守製期間,曾四處活動,為八皇子拉攏官員穿針引線,此事也被年羹堯密奏康熙,引起康熙的反感與震怒。龍顏大怒的康熙一麵將皇八子怒斥一通,一麵將何焯關進大獄,一大批與皇八子、何焯關係親密的官員受到罷免和牽 連。何焯眾多有才華的門生弟子從此失去進身之階。正是有感於此,脂硯才會在"有命無運,累及爹娘"八個字下寫出這樣沉痛的長段批語。

  3.曾經住在曹家的西園,甲戌本第二回寫賈雨村在石頭城遊覽,從外麵看賈府,當脂硯看到”就是後一帶花園子”時,有一段一問一答的批語。脂問:“後”字何不直用”西”字。芹答:恐先生墜淚,故不敢用”西”字。雍正二年,十八歲的脂硯孤身一人,投奔曹府。

    4.三十五年前,經曆過樹倒猢猻散的家庭變故,甲戌本第十三回在"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句上,脂硯批道:"樹倒猢猻散之語,今猶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 傷哉,寧不慟殺!"有人認為"樹倒猢猻散"這句話是曹寅的口頭禪,其實不對,由甲戌(1754年)上推35年,時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曹寅早已 去世,不可能再說此話。說這句話的主人是誰?他正是脂硯的父親何焯。

  何焯是康熙五十四年係獄丟官,不久獲釋,約在康熙五十七年前後返
鄉隱居,在何焯係獄期間,其蘇州老家曾被抄家,何焯去職返鄉後,看到紅極一時的何府已是七零八落,一片蕭條的景象,發出"樹倒猢猻散"的感歎,事在情理之中,此時的脂 硯是唯一能慰藉何焯受傷心靈的掌上明珠,脂硯能清晰地記住其父生前反複念叨的這句口頭禪,並在批書時發出悲歎也就合情合理了。

    5.並非曹家人,乃曹家故交,在甲戌本十三回,針對鳳姐治理寧國府"五病",有這樣一條脂批:“舊族後輩,受此五病者頗多,餘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見書於三十年後,令餘悲慟,血淚盈麵。”可知脂硯三十年前生活在豪門望族,後遭變故。按甲戌年為1754年(乾隆十九年),前推三十年為1724年(雍正二年),雍正二年曹家尚未被抄家,因此脂批中的”餘家更甚”,顯然不是指曹家,而是指脂硯自己家中的一段”樹倒猢猻散”的往事。

  6.有過皇室生活的經曆,與王妃曹福金姐妹相稱,第十八回中寫元春省親,脂硯有幾處提到"作書人將批書人哭壞了",並以“俺先姐”稱呼元春(曹福金)。 “當日這賈妃未入宮時,自幼亦係賈母教養。後來添了寶玉,賈妃乃長姊,寶玉為弱弟,賈妃之心上念母年將邁,始得此弟,是以憐愛寶玉,與諸弟待之不同。且同隨賈母,刻未離。那寶玉未入學堂之先,三四歲時,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教授了幾本書、數千字在腹內了。”。脂硯庚辰側批:批書人領過此教,故批至此竟放聲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餘何得為廢人耶?

  7.與三十年前作書人是家人,十三回,寫鳳姐“因想:頭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第二件,事無專責,臨期推委;第三件,需用過費,濫支冒領;第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服鈐束,無臉者不能上進。”[甲戌眉批:舊族後輩受此五病者頗多,餘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見書於三十年後,令餘悲痛血淚盈麵。][庚辰眉批:讀五件事未完,餘不禁失聲大哭,三十年前作書人在何處耶?],顯然,三十年前的作書人石頭,已經作古,石頭是脂硯的父親何焯先生。


好了,認識脂硯之後,咱們順著這條線索,下次談談何焯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