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前後我家艱難日子 1
文章來源: lmjlmj2015-03-02 20:22:09




從1946年算起,我們家住在這石庫門房子近70年了。2014年動遷(上圖點擊放大)。

53年前後我家艱難日子 1

我上初中這段時間,是我家家境最艱難日子。大哥52年入清華電機係,那時讀大學住宿夥食政府全包,還是沒選本科選了個兩年專科,因指望他早點畢業幫家裏,不料讀完一年後被選中留蘇,要讀一年俄專和五年大學, 根本指望不上了。大姐知道輪到自己盡力,初中畢業報讀不收膳宿費的中專,她是該中專的第一屆畢業生也是班長, 品學兼優被保送北京外貿學院, 她沒有上分到北京,工作頭三年把幾乎一半工資寄給家裏。多年以來,大姐一直對沒能上大學一事耿耿於懷,因為這直接影響了她的發展和人生。她的抱怨是有道理的,我們弟妹隻能聽著,這筆債沒法還,也永遠還不了。

即使這樣,母親也是捉襟見肘常常為生計發愁。家裏之前就裝了電話,我常常在電話裏和同學對作業的答案。49年後電話月費2.25元,每次由我去銀行交所以我清楚。到1955年時(?)漲了一倍多,以前母親一直為有私家電話頗自得,為省這筆錢猶豫很久還是把電話退了。

父親也想利用樓下客廳,就我知道他和別人合夥做過洋釘,複寫紙和鋼筆筆尖等,但是這些生意都無疾而終,父親沒說,估計賠了不少。我記得做洋釘工序完全是手工,把鋼絲用閘刀閘成合格長度,再是把一端衝出釘子的園頭,另一端壓製成釘尖,最後把這些製成品放在一個橫置圓筒裏,筒內裝混有煤油的木屑,手搖此圓筒拋光,若幹分鍾後這就是亮晶晶的洋釘了。做複寫紙聘請的化工“工程師“有點離譜,大哥有次拿高中的化學課本問他,他支支吾吾沒答,聽大哥說那是很基本的題目不是偏題。

最後沒轍了,父母想到把房子分租減輕經濟壓力,把樓下客廳租出去均攤房租。房客按合同付了近800元的押金搬入, 這筆錢相當於那時父親一年半的工資。家裏廁所帶抽水馬桶和浴缸。直到八十年代大規模動遷之前,倒馬桶這是讓很多上海居民除了居住麵積小之外最讓人氣結的地方。出租時規定廁所不共用,新來房客頗有怨氣說簽合同考慮不周,他們隻能和周圍沒有衛生設備的鄰居一樣,每天早晨做同樣的功課。

母親堅持押金不能動怕日後還不上,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陸續都花了。由於與房客的糾紛不斷,母親下定決心三年限期到時請他們搬走。家裏的銀元和金首飾早為我們幾個人的私校學費花盡,於是就把家裏稍微值錢的東西變賣一空,之前防通脹存下的棉織品和毛毯,父親的西裝, 縫紉機直至不甚值錢的電風扇。

最終房客拿到押金搬走。我還記得歸還押金那個場合。父母特地請了個中人主持,父親把錢交給中人,中人點過,然後交房客先生, 他點一遍金額無誤後,把房子租賃合同經由中人交給父親,父親用火柴當場把包括自己那份共兩份合同燒毀。

三年來,母親和房客太太鬧得不可開交,平日基本不說話。搬走後,小菜場上偶然遇到彼此倒也客氣起來。母親最受用的一句話是那房客私下和別人說又傳了回來的,大意是他們沒有料到父母親到期能如數歸還押金,脾氣雖然不好但為人耿直雲雲。彼時市道差,用這筆錢作押金可以租下同樣的或更好些的房子, 房客不戀棧肯搬。鄰居也有出租到期房客有死賴不搬的,拖到56年全麵公私合營,就永遠搬不走了。看來我家還算運氣。

我們都鬆了口氣,但已家徒四壁。好在留下獨門獨戶一套石庫門房子,經過這次教訓,再艱難也一直維持自己一家人住不再分租。後來大姐和我落戶北京,大哥在嫂子家,隻留下父母,二姐和妹妹。去年動遷前父母早已過世,二姐和妹妹各分了一筆錢另處安家,她們倆直念叨雙親的恩澤。這一動遷也帶走了我們兒時的記憶。

從1946年算起,我們家住在這石庫門房子近70年了。父母親聊天時說過這房子的來曆。日偽時期虹口區多日僑,這房子原是一製鞋作坊,戰後日人回國大房東收回時很是破爛。價錢出價低。父親以為揀了個大便宜頂了下來。搬入後卻化了不少錢去裝修內部和衛生設備,算下來並不如是。母親直埋怨父親短視。父親的一個朋友提起此事,不無嘲笑父親的算盤打得實在是爛,不精明。

廚房有一個碩大灶台占了好大一麵積(後來拆了),平日不用,過年蒸年糕才用幾天。厚的糯米年糕要大火蒸四五個小時。我們劈開日本作坊留下的木屐鞋楦作柴火燒,鞋楦的木質硬極耐燒,用了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