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渣到出版英文書-我的寫作之路
文章來源: 山韭菜2020-06-05 08:53:37

 

找銀行副總裁理論

後院野菜大豐收+經典菜式

 

從去年開始,荒廢多年的英語寫作開始重回我的視線。我的夢想之一包括,有一天可以流利順暢的用英文寫作。所以,將英語進行到底的念頭,也算事出有因,自然揮之不去。

2014年在文學城開博以來,到今年有六年的時間。除了期間不務正業,為了學習給兩個兒子理發,離開了一年,在文學城正正經經認認真真整整寫了五年博客。在這五年中,累積了近二百萬的點擊率, 也結識了很多誌同道合的好筆友,相互扶持彼此鼓勵,分享我們各自生活的喜怒哀樂和各種令人難忘的人生側麵,比如美食,旅遊等。

五年間,風雨無阻持之以恒,即使星期四晚上不睡覺,每星期星期五上午或星期六上午必然更文。這五年來,不僅鍛煉了文筆,以文會友,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堅韌的毅力和紀律性。基本遵循了言既出行必果的原則,也使之成為我人生的準則之一。

這五年間的寫作,每篇文章可謂我的用心之作,沒有激情沒有感覺沒有感悟的題材,決不會生編硬套湊篇幅。

然鵝,五年來,我所犯的最大原則性錯誤,就是愛好廣泛,涉獵過多領域。什麽都想寫,什麽都想涉足,從影評到烹飪,從實時評論到家庭關係,從育兒教育到做生意賺錢,包羅萬象,百花齊放。

並從去年年初開始寫公眾號,把自己到底累的人仰馬翻七上八下,差點把小命也給搭上。哈哈,稍微有點誇張。

然鵝,實事求是,五年間確實有兩次因食管炎進急診室的驚險經曆,都與忘情於寫作有關。因為每天晚飯後,立刻窩在電腦前或沙發上,直到寫的昏天暗地,不知今夕是何年。長此以往,食管終於經不住這種壓迫,開始起而造反。

天天寫的後果,是我的手機裏,還有二百多篇因為各種原因被斃掉的整篇文章或片段。也確實寫了很多廢物和殘次品。

去年第二次進急診,還差點被醫生摘掉膽囊。多虧“英雄救美”,算是躲過一劫。

說來也是奇事,第一次進急診,醫生也是首先懷疑是膽囊結石,後來做B超排除了這種可能。這次從進急診室到離開急診室八小時之間,醫生隻進來和我交談了不到一分鍾,他像閃電一樣進來,問了幾句話,然後像旋風一樣離開,忙到再也沒有照麵。居然,護士就按照醫囑說我是膽囊結石,必須立刻手術。有點像演電影,這劇情的逆轉,對我的理解力,是一種極高的挑戰。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護士沒有說清楚到底我的膽囊結石的數量和大小,我家幫主頓生疑竇,懷疑說不定混淆了與其他病人的片子,堅決拒絕醫生的診斷。護士指著我家幫主的鼻子大喊大叫,指責他是在貽誤我的病情,拿我的生命開玩笑。然而,我卻覺得他像中流砥柱,危機時刻,敢於挑戰權威,既勇敢又堅強。

是誰在開玩笑真的不一定。

想起美國每年死於醫療事故的人數,僅次於心髒病和癌症的死亡數字,你就知道,醫生誤診的機率有多大。我的同事,在醫院生產,出院時,已經沒有膽囊了。因為醫生說她是膽囊結石,手術摘除了膽囊,她自己都沒有想到需要再考慮一下,或再等等,至少等真正確診之後,再決定手術不遲。

做膽囊摘除手術,對有些醫生來說是治療的唯一手段,像吃塊點心一樣雲淡風輕事不關己。然而,她從此無法再享受無數美食,更不用提,身體三天兩頭出問題,並成了藥罐子。醫生隻管做手術,至於多年後,因為手術而引起的後果和副作用,病人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呢?

急診室醫生幾秒鍾就可以決定一個病人的命運,是不是聽起來很炫很難以置信?

護士轉臉問我,你來決定是遵守醫囑還是拒絕醫囑?

我拿腳丫子想了想,就堅定的告訴護士,我此刻最需要的就是到我自己家的床上好好睡覺休息,我選擇拒絕醫囑。

護士氣憤的甩手出去,拿來了文件讓我簽字。指著文件再次強調,你想好,你簽了字拒絕醫囑,出了任何問題我們決不負責。

好,你我兩不相欠。

平生第一次拒絕醫囑,簽字的筆還真有些許的沉重。然而,我相信直覺,相信我自己的身體狀況,也相信我家幫主,毅然決然的簽下自己的名字,反對醫生的診斷。

假如沒有第二天醫生氣勢洶洶打來電話的聲討,並命令我家幫主立刻把我送回急診室的一幕發生,我還不會堅信我們選擇的正確。

他完全不聞不問我的現狀,無視我的感覺,隻將焦點放在堅持手術上麵,完全徹底的失去了我的信任。

等到第三天去我的家庭醫生那裏複診,她的建議不是常識性的複查,不是拍片確診,而是和急診醫生沆瀣一氣,建議我,最好選擇回急診室,遵照醫生的醫囑進行手術。

除了“蝦扯蛋”,我已經想不出更好的詞匯來形容這些所謂的醫生的腦回路和思維方式了。

總之,防火防盜防急診室醫生。醫生不是神,不可不信,不可輕信。尤其那種神龍見首不見尾,閃電般來去無蹤的所謂醫生。學習相信直覺。

從去年年初,一個問題反複出現在我的腦海裏,到底什麽時候開始英語寫作?

說寫就寫,立刻開始。沒想到,寫來寫去,寫出了感覺;寫著寫著,就寫到了一本與其他作者合著的英文書裏,近期即將出版。我所寫的部分,還被出版公司主編選為優秀章節。

按照中國教育的權威標準,學渣是對像我這種,搞不定應試教育,沒有考上大學,完全不適應填鴨式教育方式人等的稱呼。

然而,我要說的是,不要一味輕信所謂權威的結論。權威的結論,也不過是個設想和推論而已,如果我們不相信,它就對我們沒有什麽影響力。

通常情況下,權威唯一的目的,是用來限製我們的自由和想象力。然而,隻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的潛力,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想寫什麽就寫什麽,遵循內心,起而行之,不要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無法再生的資源。

我的重心近期會轉向英文寫作,然而,我不會離開文學城,不會離開我親愛的朋友和讀者們。

 

與你不定期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