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不進藤校名校怎麽辦?
文章來源: 山韭菜2017-12-22 11:39:11

 

滿婚姻的真相

 

美國藤校名校的好處,在我們每一個為教育而移民來美的中國父母和移民二代的心裏都是非常清楚的。

不言而喻的資源。名校值得驕傲的資本和光環。校友之間的相互引薦相互支持。畢業之後的名利高薪。

兒子君子,已經將第一批大學申請寄出。還有第二批正準備在聖誕節假期期間最後整理,加上老師的推薦信一並寄出。

我們建議他,不要迷信名校和藤校的難度,該申請就申請。散彈槍打鳥,說不定好事能從天上掉下來,進士及第金榜題名。

把有把握的大學當作牛排正餐,把名校藤校當作飯後甜點,能吃到就啃一口,吃不到也不算什麽值得呼天搶地悲痛欲絕的理由。

畢竟兒子的夢想,遠遠超過了藤校名校可以提供的時間。

學習和成長應該是人一生的追求。

古時釀製美酒,除了原料和配方,還有一種叫做酒曲的神秘用料,再加上日月精華“時間”這一維度。才可能釀製出綿軟醇香回味無窮的美酒佳釀。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酒曲就是學習動力,時間就是實現夢想的工具。

沒有酒曲和時間,要想釀製出瓊漿玉液般的醇香美酒,隻可能是空想。沒有動力和時間,無論孩子頭上曾經帶有什麽光環,都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流失而黯淡無光。

上大學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自己發現自己。

四年大學時間,在人生的長河中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18歲的高中畢業生,能夠對人生有多少感悟,對世界有多少深刻認識?

不是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要遵循這種名校加高薪的看似完美的組合。人生缺少了幸福快樂感和夢想,再好的日子,也像天上少了太陽,而陷入度日如年暗無天日的煎熬中。

最近媒體報道的康奈爾大學,加大Santa Babara 留學生自殺事件,應該給所有的父母敲響警鍾。教育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麽?應該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探討的深刻議題,而不是隻是逆襲和致富的手段。

追求完美是種危險遊戲,往往使人容易陷入錙銖必較,看重一城一池得失的狹隘格局之中。在乎一點一滴的輸贏與得失,熱衷攀比,無法接受同學同窗絲毫的略顯成功,為精神和身體的健康埋下巨大的隱患。

父母在成才成名成家的目標驅使之下,將孩子的教育作為自己光宗耀祖和滿足虛榮的工具,教育就嚴重偏離了它的本真。

人工雕琢之下的人才,破壞了孩子渾然天成質樸自然的創造力,實在得不償失。

量體裁衣因材施教是我們自古以來就有的教育理念。可惜的是,在今天追求快速逆襲和短平快名利雙收的理念驅使之下,許多父母追求的是一門心思創造名牌,而不惜犧牲對孩子創造力的發掘和保護。

人類的創造力是社會進步的基石。

創造力是外部環境與內心動力碰撞,所激發出來的巨大能量。

那些取得驕人成績長盛不衰的時代精英,在貌似天才的背後,都會找到一個遠見卓識的母親,或者一對信任和支持的父母的身影。

當代華人神探,世界首席刑偵鑒識專家李昌鈺,他的母親隻有初中文化。但是,卻在李昌鈺人生轉折的關鍵時刻,給與他無怨無悔的支持與理解。

李昌鈺在美國讀書期間,同時還要掙錢籌集學費,白天去紐約大學醫學院做技工刷試管,晚上到餐廳端盤子,周末到武館教跆拳道。在曆盡千辛萬苦十年寒窗苦讀,拿到生化學博士學位後,並沒有繼續生化的研究,而是選擇了向他一直夢想的刑偵鑒識方向發展。當時鑒識行業非常冷門,沒有幾個人了解其中的奧秘和前途,想要掙大錢,想要快速名利雙收幾乎是毫無希望的。

但是,李昌鈺的母親居然支持他的選擇。追求自己的夢想比掙大錢,比出人頭地更重要。才成就了現代華人一代神探福爾摩斯。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是電腦高科技的天才。但是,如果沒有他的父母那樣對他極大的支持,信任與寬容,從哈弗退學這一條就應該算作“大逆不道的不孝之子”。

如果碰上那些一味追求名校藤校為己任的中國父母,不打斷他的“狗腿”,已經是皇恩浩蕩了。根本不可能再拿出30萬美元,讓他去搞當時看來不著調的電腦打“水漂”。富裕的父母有很多,有格局有遠見的父母卻難尋。

父母的格局和孩子的成長一樣,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擴展。自己都做不到的自律自強,就不要強求孩子去實現父母的理想。

人的創造力,很難在高壓和急功近利之下產生出來。父母的習慣性打壓和橫加指責,更不可能成就有創造力的孩子。

除非,孩子自己有一天突然自省自立,從而發奮圖強,產生自我推進的巨大動力。

除此以外,靠外力的推動和打壓,是不可能長久的。這就是為什麽,被國人常常恥笑的美國輕鬆愉快的中小學教育,數學在國際上排不上名次,語文從來不要求死記硬背,考試題也通常沒有標準答案,居然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獨領世界前沿的科技人才。

究其原因,美國的教育,從小對孩子注重開發個人的潛力,保護孩子的創造力,推崇每個人的獨特性。

每個人都是上帝創造的傑作,坦然做自己,不必效仿別人。既使是藤校和名校招生,也沒有什麽統一標準。大學招生極力尋找的人才,也是具有個人獨一無二的特性,對學習包含真正的熱愛和激情,而不是被迫的為學習而學習的書呆子,高分低能的考試機器。

我們中國人很擅長總結經驗,揣摩規律。從小將培養孩子的目標,鎖定將來的名校藤校,有計劃有策略的為進名校藤校做準備。一切與這個目標相背,相矛盾的,都不可幸免的被鏟除被犧牲。

以進名校藤校為唯一目標的教育,與教育的本質是相違背和完全本末倒置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沒有功利心,在名利麵前不計得失的格局是不可能無中生有產生的。

我常和兒子開玩笑,你如果被咱們家附近的社區學院拒絕,還可以去史丹福上學。他聽了,總是哈哈大笑。把高山仰止的史丹福世界之最與社區學院相提並論,也隻有像我這種沒心沒肺的老媽才能想的出來。

他還接受朋友的建議,花了大量的時間,申請各種名目的獎學金。美國的許多私人機構,公司,願意資助有上進心的高中生完成求學夢想。但是,這些機構並不會到處做廣告招搖過市。而是要沙裏淘金,填寫申請,撰寫介紹自己的文章,闡述自己的意向和理想。

當然那些腰纏萬貫家財,名列鍾鼎之家的華人精英家庭,可能不屑讓孩子花時間到處去找錢。有時間還不如多做幾道題考高分來的實惠。但我認為,找錢也是一種能力的磨煉。能夠找到資源利用資源的整合能力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李昌鈺一生的座右銘是,“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兒女申請大學,做父母的當然希望能夠被藤校名校錄取,但也更需要對孩子具有最起碼的尊重和信任。越俎代庖事事代辦橫加幹涉,隻能摧毀孩子的夢想,摧毀父母與孩子的美好和諧的關係,培養出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的媽寶男公主女。

畢竟孩子的人生道路要靠他們自己來走。每一種選擇,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孩子需要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孩子申請大學,實在算不上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孩子四年大學時間,是人生非常珍貴的時光。但是,與他們即將麵臨的人生旅途相比,卻隻是一瞬間而已。

本科大學沒有進入名校藤校,不代表研究生就沒有機會進入理想學校,也更不可能決定將來的發展勢頭和人生的成敗。條條大路通羅馬,而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把全部的希望和身價悉數壓在大學上麵,想在四年裏將人生的功課全部學完,掌握全麵而精深的專業知識,也隻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已。

懂得的了這個道理,就會幫助孩子充分理解“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人生智慧。

爬不進名校藤校腫麽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涼拌”。

 

 

P.S. 老家來人,要去詩與遠方吃喝玩樂。祝朋友們聖誕快樂!我們回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