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小背簍,造就最耀眼的歌星
文章來源: momo_sharon2024-05-30 18:02:08

我喜歡唱民歌。自從大一唱了首《南泥灣》,震驚全校,我就被定性為學校民歌手,演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民歌。

中國民族聲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多年前的母係氏族社會。它產生於勞動人民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吳越春秋》中記載的黃帝時期的“彈歌”,和《淮南子》中記載的“勞動號子”,是中國民族聲樂的基本雛形。它們的演唱形式多以吆喝、呐喊為主。中國古代民族聲樂藝術的演進,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代聲樂藝術的起源、萌芽、演變、發展的過程。

古代也有歌唱家,但大都是即興或者自我演唱,而幾乎沒有形成像如今一樣的從事歌唱事業的歌唱演員。

中國民歌,也就是特有的民族唱法的係統化、聲樂化,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可以追溯到中國上世紀的四、五十年代,主要以郭蘭英、王玉珍等老一輩歌唱家為代表。主要以真聲為主,聲音自然、細膩,具有明顯的傳統民歌的特點。

第二階段是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主要以馬玉濤、朱逢博、李雙江等老一輩歌唱家為代表。他們打破了以戲曲為元素的這種傳統唱法,打開喉嚨、混入假聲,使聲音圓潤流暢、上下貫通,改變了之前以真聲為主的發聲技巧。

上世紀的八十年代開始,中國很多聲樂愛好者開始係統的學習和研究西洋唱法,特別是以朱逢博為代表,融合了美聲唱法科學的發聲方法,創造了新的民族唱法。後以宋祖英、張也、吳碧霞等這些新一代歌唱家為代表,形成了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的第三個階段。

民歌唱法的特點是,聲音聽起來很甜美,吐字清晰,氣息講究,音調多高亢。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新民族唱法的巔峰期。除了造詣最高的彭麻麻,宋祖英是最具影響力,最有代表性的歌星。

宋祖英,1966年8月13日出生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12歲失去父親。1981年8月,被古丈縣歌劇團招收,開始學習聲樂。1984年12月,正式調入湘西自治州歌舞團,成為一名歌唱演員。1985年9月,在初中學業都未完成的前提下,經過突擊文化補習,還是考入中央民族學院音舞係,從此徹底改變命運。宋祖英是一位真正從大山貧苦家庭走出的歌唱家。

宋祖英勝在嗓音高亢明亮(她的高音,在民歌手中也是佼佼者,明顯要比其他歌手音高),更重要的是亮麗的外形。憑借這個,她在歌唱事業上一路騰飛。

她的成名,在於1990年春晚演唱《小背簍》。

這首歌作於1988年,當時在電視台工作的歐陽常林寫了歌詞,邀請白誠仁譜曲。白誠仁當時正好在湘西采風,創作靈感源自路上碰到的一群把冰棒放在背簍裏的苗家大媽們,於是,他把在湘西采風學到的山歌調譜到了曲子裏。

《小背簍》最初並不是給宋祖英演唱的,而是給有著常德“鄧麗君”之稱的湖南省歌舞團成員張玉輝唱的。但後來張玉輝和宋祖英都被選中去日本演出,帶隊領導認為二人都唱民歌太重複,而張玉輝是漢劇演員出身,會唱戲,於是決定由她唱花鼓戲名曲《劉海砍樵》,《小背簍》由宋祖英演唱。

1990年,宋祖英唱著這首歌,在春晚亮相。雖然還有著明顯的嬰兒肥,表情等也略顯青澀。但高亢明亮的嗓音,出眾的容貌,立即引起轟動,並迅速走紅。

唱民歌必須先天桑應條件優越,後天可以培養技巧,卻不可能培養聲線。民歌手都是妥妥的實力派,還兼具美麗的外貌,實屬難得。不像通俗歌曲歌手,可以包裝成功,民歌手根本不可能。宋祖英引人注目,也就不奇怪了。

從那年起,她便成了春晚的常客,連續24次站在春晚的舞台上,創下了民歌手(歌手)的登台記錄,是妥妥的民歌“一姐”。

她的演唱生涯中獲得無數榮譽,曾被選為“全國聽眾最喜愛的歌手”以及“中國民歌女王”等。可以說,她已經站到了中國民歌的珠穆朗瑪峰,睥睨群芳。

2013年春晚,是她最後一次參加。

她的橫空出世,奪去了民歌大姐大彭麻麻的很多風光。習上台後,我就預感她今後不會再上春晚,果然如此。當然,這純屬我個人猜測,沒有任何事實根據。

我還以為她會受到“迫害”,至少是“封殺”。但除了明顯減少在公眾麵前露麵次數之外,似乎並沒有其他什麽傳聞。但是前年春節她突然現身美國,於是有人說她移民美國,不知是否如此。

有關她和老江的傳說,也是有鼻子有眼的,撲朔迷離、真假難辨。

宋祖英曾經擔任海政歌舞團團長,並且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個人演唱會,有傳聞說是挪用海軍軍費而辦。出身貧苦的農村,僅僅是歌唱演唱,以她個人的能力,絕對辦不到。於是,她有強硬後台的說法又廣為流傳。

不管她個人生活、情感如何,我還是喜歡她的歌。她剛成名期間演唱的歌曲我幾乎都會唱,那時的歌曲也占了她主打歌的半壁江山還要多。宋祖英後來也唱了不少歌曲,除了《望月》等少數的幾首,流傳度都不如早期作品。

《小背簍》,很多年前就錄製過,但不太滿意,這首歌難度很高。三年前又唱了一般,還是覺得有幾處沒有發揮好。

正臨兒童節,突然想起再唱這首歌,就試著在直播間唱了。感覺還不錯,似乎比錄製的還要好些。

這隻裝滿童年回憶的小背簍,也把我們帶回了童年,那個純真年代...